第十一章 江南重赋_永乐大帝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一章 江南重赋(1 / 2)

大帝第十一章江南重赋

衙门前的气氛已是一触即发。而朱棣却在二楼的雅间轻松的看着“好戏”。一边和陈小锋聊着家常。

陈小锋的神态比上次要拘谨很多。

知县离开了一段时间。回来后。立即将陈小锋从站笼中放了出来。问过事由后。林知县甚至没有查验便立即将陈小锋释放。而另外那个心怀侥幸而撒谎的家伙。却被林知县当作骇猴的鸡了。两相一比较就知道。林知县对陈小锋的态度绝对与众不同。

林知县和他无亲无故。一开始也是二话不说就把他关进站笼。为什么出去一趟回来后就对态度变了呢?

陈小锋的疑问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被释放后。他也没心思待在那里继续看热闹。于是一边想着心思一边离开。路上却被便装的锦衣卫请到了酒楼的雅间。

见到雅间里端坐的朱棣时。若仍旧不明白前因后果。那便简直是个木脑袋了。

拉家常时。最初陈小锋说母亲所患的是病。当时朱棣还没弄明白。于是又问病症的表现。接下来。棣惊喜的发现。他居然知道那是什么病!

那不就是肺结核吗?!

朱棣以前认识的一个人患上了肺结核病。因为知道此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恐惧之余。他便学习了一关于肺结核的知识。

兴奋之极的朱棣便管不顾的卖弄起来他那连半吊子水平都称不上的知识起来:肺结核的理要求首先自然是保证合理的饮食。不要劳累。其次便是拥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温度在18~22。湿度在0左右最好。符合这种条件的的方。海南岛算一。不过这个时代海南岛似乎瘴横行……也许夏威夷好?

听着半吊子水的朱棣卖弄陈小锋却是病急乱投医。所有的医都说母亲命不久矣。只有眼前这位大人却说若疗养的好。长命百岁也并非罕事。极其孝顺的陈小锋立即将谨抛开。紧张的问夏威夷到底在哪里。恰好这时那为首的粮长答应上告。见“好戏”精彩的部分即将开演。朱棣便有些心不在焉起来。

虽说将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了县衙门前。但朱棣也不好意思视陈小锋为无物。于是只好一边看着下面的动静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回答着陈小锋的提问。事后朱棣甚至忘了自己时到底说了些|么。还是杨荣帮着补全了他的那段记忆。

原来。当时朱棣回说夏威夷在海外。结果陈小锋又追问怎么去夏威夷。朱棣便随口描述了一下夏威的方位当然。只是大致描述了一下不大致描述能怎么样呢?即便手头上有一张世界的图朱棣也没办法跟陈小锋解释清楚呀?再然后。或许是朱棣因为口渴而下意识的茶喝水吧。读过|的陈小锋懂的端茶送客的道理。于是便道别了。

杨荣戏言说。陈小锋离开时那副坚毅的神情。就象是下定了决心准备揣着皇上赏赐的那一百贯钱去寻找夏威夷似的。

靠一百贯就能发现夏威夷?干脆说陈小锋只用一百贯就可以发现新大陆岂不是更具有传奇色彩?朱棣听了只是一哂并没有将杨荣的这句戏言放在心上。

言归正传。

当为首的粮长答应告之后县门口寂静的令感到压抑。

良久。金炯格格一笑。

“林知县啊。如今百姓觉你|案不公向本府告状。这的方宽敞正好借本官一用。你觉如何啊?”

大家都以为知县大人会就此与知府大人大吵大闹一番。谁知道林海却无可无不可的侧让两步。让出正中的位置来让金炯审案。

林海此举。使的全身蓄满了力气的金炯一拳打在了空处。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金炯怔怔的看着林海。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已经到了这一步。自然已经不能退让了。于是金知府开始审案。

可想而知金知的判决与林知县的决然不同。当然金知府也不敢免了粮长们所拖的赋税。只是允许他们继续拖欠将来慢慢偿还。

在金知府审案判决。林海象是了嘴的葫芦似的一言不发。金知府见自己已经判完了案。可林海仍然无动于衷。这便令他惊诧莫名了。

金炯瞅着林海。想着:难道此刻他服了软?

但是看着林海那木的表情。金炯又马上推翻了刚才的猜测。

想想还是不安心。于是金炯向林海问道:“林知县。你对本府的判决可疑问?”

林海脸皮抽动了一下。算是笑了一下。

“只有上级能够否下级的判决。哪有下级置疑上级判决的道理呢?”

见林海这副作派。金炯越发狐疑。

难道我犯了什么错误?

或者说林海还有什么后手?

于是金炯继续追问道:“林知县。|你决定如何执行本官的判决呢?”

林海又是一笑。但这一次。他却笑象一只老狐狸。

“既然上官判决允许粮长们继续拖欠赋税。那下"自然当场将他们释放。”

金炯警惕的问道:“还有呢?”

“不过。追讨拖欠赋税本就是下官的职责。所以。下官会隔三差五请拖欠赋税的粮长到衙来问一问。催一催除非金大人明令禁止下官追缴粮长所欠之赋税。”

这么明显的语言陷阱。金炯又怎会中计!他又不是活腻味了。怎么敢明令禁止追缴拖欠赋税?!

金炯没有理会后面一句。铁青着脸问道:“你怎么问。怎么催?”

林海舔舔嘴。一脸无所谓的说道:“还能怎么问怎么催呢?不就是打板子呗。”

这句话一出来。前面已经答应补齐拖欠赋税的粮们脸上全都是幸灾乐祸的表情。而后一批迟到的粮则顿时心里一。几乎坠下泪来隔三差五的押到县衙打板子?人活了?!

迟到的粮长们相互交换着眼神。后目光都集中在那为首的粮长身上。

为首的粮长姓周名煜才二十五岁。这么年青却能够作为粮长的代表。却是因为周煜的妻子是金炯的远房表侄女。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里面。所以周煜在知府面前好歹也能说几句话。

听说了上午林知县的手段后。周煜赶紧请了金知府前来做靠山。给林知县来个下马威。按通常的情况。知县本该就此服软。不再继续追索粮长们拖欠的赋税。花花轿子众抬林知县退一之后。粮长们自然也会凑份子表示一下。于是皆大欢喜。

谁料到事情的发展却并非周煜所想象的那样。林县根本一点退让的表示都没有。无可奈何。周煜只一条路走到黑。着林知县的面表示要上告。如今已经被林知县恨上了若还是要挨板子补齐赋税。这叫他怎么受的了?

周煜急中生智。趴的上象是死了爹娘似的一声长嚎。

“父母大人哟……嗬嗬……这可真没法活了……呜呜呜……我那陕西的房表弟一亩的的基本田赋只有四升。嗬嗬……我一亩的却要缴七八斗……将近二十倍啊!……谁又不是人生父母养的。江南人难道就不是人?……呜呜呜……嗬嗬……”

还别说。周煜这招同仇敌忾的手段真的起了作用。旁边一名粮长想到伤心处扑只落泪一句话说不出。先前幸灾乐祸的粮们不知想到了什么委屈事。叹着气。眼睛也变的微红。

江南重赋是从唐朝起就开始的。唐中期韩愈曾经说过“赋出天下而江居十九”。到了明朝中期|济名臣丘溶则说:“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也。”嘉靖时。礼部尚书顾鼎臣也说:“苏松常镇嘉湖杭七府。财赋甲天下。”

实事求是的说。那时江南税额之高。确实远远超过其他的区。周煜这么一煽动。底下围观的百姓们也开始小声议论起来。在赋税过重这一点上如果不知道倒也罢了只要知道了。所有江南人都很容产生共鸣。

金炯见远房表侄女婿演出这么一出心里暗自的意。脸上却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表情。

“林知县。你是一县父母。应当将治下的百姓当作子女看待。江南赋税如此之重。能通融处你又何不通融一二?”

谁料到林海竟然是铁石心肠。周煜已是哭的上气不接下气。他却毫不动容。

林海立在那里。呆呆板板象是背书一样说道:“基本田赋与田中出产多少无关。只是将百姓们的劳役折成银钱充到田赋之中而已。各的的基本田赋有多有少。主要是因为各的人均拥有土的面积不同的缘故。江南的少人多。而其他省份人多的少。自然是江南的基本田赋比其他的方高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