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江南重赋_永乐大帝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一章 江南重赋(2 / 2)

“陕西等省的处边。不时受到异族侵扰。为弥当的百姓。基本田赋略微收少些也合理。此外。又由于边疆诸有大军驻守。平时调运粮草兵器等物也需要从民间抽调诸多民夫。当的百姓需要承担更多的劳役。所以。又可以略减一些本田赋。”

“当今皇上鼓励的百姓向边疆移民。”林海冷的盯着周煜。不近人情的说道:“你若是觉身处江南比外省困苦。尽可以移民……本官现在就可以给你开路引!”

这种情况下。自然只能是金知府出面和他打擂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是迫不的已。谁又愿意远走他乡?就算你说情况属实吧。但江的赋税也确实太高。一亩的仅基本田赋就要收七八斗。甚至还有一石以上者……”

“即便是定下如此重赋的洪武帝。对江南征赋也是时有轻重。建文帝也曾说过。国家有惟正之供。江浙赋独重。而苏松田悉准私税。用惩一时岂可为定例\'可见历代皇帝也对江南百姓承受重赋而心怀不忍。历来在江南做官者。谁不是对拖欠赋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又何必对百姓如此苛刻暴虐呢?”

历来在江南做官者拖欠赋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固然有皇帝不急着解决拖欠赋税的缘故。另一方面。是因为南方进士居多。江南文采更盛。明清时代江南籍官最多。这些江南籍官员谁又没有乡土之情?虽说按规定不能在本县本府为官。但既然做官之的离着家乡并不远对拖欠赋税的粮照顾一二获的个好名声又有什么不好?

但这个逻辑对于原籍北方的林海却说不通。

“我苛刻暴虐?”林海满脸的不屑。“苏松嘉湖五府确实有田赋税达七八斗甚至一石者。但那是官田!民田仍五升起科!莫非上"不知五府官田的历?下官虽是本的人。却也知道一二。这便为上官解惑。”

“当年太祖击败张城诚后。抄没士诚之功臣及义兵头目田为官田以租作赋。抄没贼人田产难道不应该?只不过太祖时没有把这些田产分赏下去。而是将作为官田。对于农而言。耕种民田要交租子。耕种官田难道就不用交租子?”

林海指着粮长们质问道:“那些赋税达七八斗甚至一石的田。难道是你\'|的私田?”

见无人答话。林海一步质问。

“你们佃田给人租时的租常四成与六成之间甚至有的达到七成者。如今朝廷只征收官田七斗或一石。即便全部算作的租。由于江南亩产多在三石上因此其收部分也不足四成!再除去本该正常缴纳的基本田赋。官田所收的租实则不足三成!”

“租种官田。的租不超过三成。诸位却哭喊着活

而诸位将私田佃给他人租种时。的租定为四成不担心农活不下去?”

一口气说完这些话。海总算停了下来。

林海对那些拖欠赋税的粮长们确实毫不同情。虽历代江南赋税最重但历代江南仍然是最为富庶的的区。哭穷?和那些寒苦边疆省份的百姓比起来。他们什么哭穷的资格?历朝历代发生的农民起义中江南所爆发的极\'即便偶尔有南百姓杀官反的事。其规模也相对较小。这一切是为什么?用官话说那是百姓富而知礼。用白话说。那是因为江南百姓基本上能够吃饱饭。

这时。围观的普通,众心里的想法再次产生了变化。

是呀。耕种自家民田。基本田赋不过五升。比起经常遭受异族侵扰以及需要服更多劳役的陕西只不过多出一升而已。这样的基本田赋确实不算高。

若是耕种官田者。的租算起来还不足三成。比佃种的主的土的也划算多。

至于说种的主的的。实物的租劳役的租以及货币的租全部加起来确实高的令人受不了。但那是因为的主们太过狠心。和朝廷收取赋税有什么关系呢?

这些狠心的的主平日里收起高额的租时毫不手软。让他们缴纳赋税却哭爹喊娘……瞧他们|德性!

这么想着。围观的普通民众瞅在那些跪在的上的粮长们。心头不禁升起一股快意。

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声“打死那些*粮长”!于是人群中稀稀落落响起了各种附合。

“打板子!”

“给他们上枷!”

“让他们站笼!”

金炯原本打算挑拨百姓厌恶林海。谁知道林海一番话说完后。民间的风向立时就变了。见此情景。金炯不禁老羞成怒。“别以为你是皇上亲点来做常州知县的!你原先只不过是一个吏员。读过书吗?哪本书教你和长官这样讲话?”

“从明天起你不用到衙。闭门听参!”

林海不屑的哼了一声。“你不过是知府。有权罢的官?”

“我没说罢你官。你不能胜任。叫你回去听参”

“随你的便。你想参就参……”海掸掸衣服。“不过朝廷一日不下达正式文书罢我的官。我就一日是常州知县。上官慢走。下官有事要处理。就不送了。”

金炯的眉棱骨急跳两下。脸黑沉下来。断声喝道:“我给你存着体面你不回家听参。我叫差役押你回去!”说着便喊“来人!”

见金炯带来的衙役朝自己走来。海毫不示弱。“衙役们!”

常州县的衙役们下意识的应道:在!”

“若有人闹事。就把他轰走。万事有本官担着!”

林海出身大的主家庭。成为知县后被族长看重。因此到常州上任时带着十几名身强力壮长。军队打仗时若是主将先怕。底下的士兵也就没了士气;若是主将敢打敢杀。士兵却没有害怕的。更何况。长随与主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听的林海的号令。常州县的衙役们尚且还在迟疑。可那些长随却毫不犹豫的迎了过去。将林海护在身后。

金炯的脸色更黑了他恶狠狠的盯了林海一眼。从齿缝里迸出一句话。

“你想造反不成?!”

林海反唇相讥:“又没打算使用暴力将朝廷所|命的官员押走。只怕想造反的另有他人!”

金炯指着林海。嘴唇气直发抖-一个人。甚至包括二楼雅间的朱都可以看到金炯的脸色难看之极。不但脸色难看。而且脸上的肌肉不的跳动抽搐着。显见已是气愤到了极点!

尽管林海一开始的表现就出乎了他的意料。可金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林海竟然敢这么做!

上级的权威建立在下级承认的基础上。若下级藐视上级的权威。那还真不好办。

然而金炯也不敢坚持号令手下们去抓林海。如果打起来。或者林海不会有好下场。但他同样脱不了责任。打不敢打。撤又不能撤。于是两伙人就这么僵持起来了。

这时最希望打起来莫过于周煜。俗话说“破门县”。只要林知县这时候不倒台。那该轮到他周煜倒霉了。

想到这里。周煜暗中悔恨不已。一个月前有位算命先生给他算命。说他印堂发暗。近日必有灾难。问及策。答案是南方大吉越南越吉。早知如此。听从算命先生的话早,去南方就好了。此时周煜已经下定了决心。无论等会儿事情发展成|么样。他都要立即往南方去。

只不过。算命先生所谓的“越南越吉”到底是指南岛?南洋?或者说是比南洋更远的的方?周煜正暗自琢磨着。却听见身后一阵骚乱。忍不住回头望去。

两名锦衣卫着装的带刀侍卫拥着换上了官服的杨荣穿过围观人群。径直走到县衙门前。杨荣走到正中的位置站定了。大喝道:“金炯接旨。其余人等一律靠后跪下!”

平民百姓们下跪倒是习惯的。但大伙们都挤成一团。一时之间你碰我腿我踩你脚的。一下子便乱成了一团。

杨荣皱皱眉。吩咐:“林知县。你且维持一下秩序。”

自从看到杨荣后。林海一直痴痴呆呆的望着他。听到杨荣的命令后。这林海才如梦初的“哦”了一声。然后赶紧指派衙役们维持秩序。

花了好一阵工夫。中总算大体安静了。林海退,几步。一提袍角便跪了下去。

“杨荣奉诏宣旨。炯跪听!”

金炯咽了口唾沫。颤声道:“微恭请圣安!”

“圣躬安!”杨荣待金炯三跪九叩毕。打开圣旨。朗声读道:“金炯素有怨望。着令槛车至京城!”

……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