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杰地灵_璜世传说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人杰地灵(1 / 1)

天夷山旁边的一个小山村,只有二百多人口,远远望去,一片祥和,村左是一个大湖泊,山水相伴,正是一幅傍山依水,安居乐业的山村景象。

小山村里都是姓凌,相邻的村庄称其为“凌家村”。村中除了勤劳的村民外,也有几户富有人家。

村边不远处的一片田地里,一对中年夫妇挽着袖口,裤脚,在田里忙碌着,旁边大树树荫下,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拿着根树枝正看地上画着什么,不一会就抬头看下远方的山峰,然后又低头动笔好一阵。

年轻夫妇时而抬头看着小孩,淌下汗水的脸上是一幅欣慰又慨叹的神情。妻子对丈夫说道:“晓天哥,孩子七岁多了,这样喜欢画画,你说什么时候能存够钱,让他到田先生那边去学知识?”

丈夫笑着回答:“恩,钱不够的话,可以再找邻居凑一些,没事的。”抬着头,像是在想象着:“田先生是我们武乡远近十几个村有名的老师,以璜儿的聪明,不用多久就能学得一身的知识,将来也不用再像我们这样辛苦地在田里劳作一辈子。”

妻子听完,正色道:“话不能这样说,田地里的劳作是辛苦,虽说现在的赋税要占去一半的收入,不过却是正正当当地挣钱,这有什么不好呢?”

原来凌家村所在的武乡属于千叶国,千叶国是一个小国,全国总人口在百万以上,是天科王国的附属国,天科王国下有三个附属国,除了千叶国,还有洪国及荡沙国,洪国人口较多,有二百万左右,荡沙国人口最少,不足五十万,天科王国人口在一千八百多万到二千万之间,因为与风阳国这几年不间断地战争,人口并不稳定,各种损耗很重,所以本国及附属国的各种税收严重地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千叶国因一面环山,一面临海,并被天科国挡在了后面,处于战争难及的优势位置,所以被战争波及极少,就是赋税重一些,但是相比要直接面对战争的国家,不需要去面临战争的残酷无情,这样的日子已经算是幸福的了,征兵方面,由于千叶国物产富饶,年年收成不错,所进税赋年年极多,用粮食来抵换士兵的征召,所以在千叶国,被征召的士兵相对其它的两个附属国少了很多,也就因为这样,破散的家庭并不多,而荡沙国因为地处沙漠,本来收成不好,粮食方面当然无法充足供应到战争当中,所以士兵的征召就不能减少,这样一来,本来前些年比千叶国近百万还多一些的人口,却在这几年便少于千叶国。

丈夫说道:“那是,不过田地里毕竟是辛苦,孩子聪明懂事,应该要有更好的将来,不应该就埋没在这样的小山村。”

妻子伸出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微笑地看向大树下的凌璜,凌璜似乎感觉到母亲在看着他,抬起头来看了过去,七岁的孩子,带着稚嫩的童声喊道:“妈,累吗?要不要来看看我的画,我快画好了。”

妻子笑着摇摇头道,提高声音道:“璜儿,妈再忙一会,一会再去看你的画。”心中思忖着:是啊,璜儿的聪明,是不能就埋没在这样的小山村里的。笑了笑,又再挥起了手中的锄头。

小孩又低下头,对着远处的山峰,挥动起手中的小树枝。地上用树枝描绘着的是一幅三尺见方的画,粗看甚为简陋,细看却发现层次感极强,明暗掌握得极有分寸,分明看不同是这个年纪该有的水准,剩下不多的收笔,只见小孩流畅地划着线条,溪水绕着山峰,云雾飘缈,一幅山水画便完全展现在眼前了。

小孩看着远处的山峰,再看着地下的画,脸上露出高兴的笑容。起身拍了拍身上沾着的灰尘,不再理地上的画,看到父母亲还在忙,太阳也快下山了,只是夏天暑气未消,还是热乎乎的。小孩转身走向几步远的草丛,找了几丛叶子阔长的草,挑捡着长阔叶子的,一叶一叶摘了下来,摘了十多片叶子,又走回大树下,背靠着树,面对着父母的方向,看着父母亲在忙碌,就动起手来,编织起了手中的草叶,

小手指灵活的挑动着每一片叶子,没有几息的时间,一个小小的绿色菱形灯笼出现在手中。把小灯笼拿在手上晃着,歪着小脑袋,晃来晃去地自言自语着:“再弄个什么不一样的呢?”没一会儿,小脸上现出喜色,把小灯笼放在树边,又跑着到草丛里,挑着叶子,只见这次宽细不一,但都是尽量往长的挑,手里攥着一把叶子,坐到树边。小手指头灵活拉扯着叶子,横拉,斜拽,直穿,反挑不一而是,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地流畅

“璜儿,难怪这么喜欢山峰,这幅山水图画得可真像,手上这个是要做什么呢?”轻轻的话语在凌璜耳边响起。凌璜抬头一看,太阳在不知不觉中已靠近天的最远处了,”得回家了。”

“恩,妈妈,我又弄了个灯笼,还一个茶壶快要弄好了,你看。。。”说着扬了扬手上即将完成的茶壶,夫妻笑着对视了下,妻子低身捡起了树边的小灯笼说:“这个这么小啊,真可爱。”

凌璜跟在后面,手没停下来,将壶嘴含在口里,壶把手已经只剩下一半了,手指拈住叶子,交互缠绕几下,三片叶尾随着壶把与壶身的连接,消失不见,不知道隐去了哪里,一个无盖的绿色茶壶跃然手上.

一间占地不大的茅草屋,周围围着一圈比屋子面积大上六七倍的篱笆,有一些桩上还长着青翠的枝叶,篱笆里的空地分成六七份,便是好几个小菜地,东边角落的那一块地里,却是一些开得正艳的夏花。这间小屋正是凌璜的家。往左,向右,接后各自延伸了几条小路出去,接往四周的邻居。左边距离十几米远的邻居,屋子风格和凌璜家相差不大,右边更远些,有二十多米的距离才是另一个邻居,后面也有些小屋,疏落而去,小径相连,不过相对左,右两边的小路,后面小路边的杂草长得更是茂盛,明显地可以看出左,右两家邻居之间走动得更多一些。四面树木相间,已有炊烟升起,童声偶传,甚是安静祥和,正是农家的夏晚之景。

村子的正前面是高耸的天夷山脉,主峰天夷峰终年被云雾遮挡,传说其高峰上有仙人居住,有时有仙人下山收徒,但也要几十年或上百年才会下山一次,只是无人见过,口耳相传,当不得真,周围另有三峰,低了主峰不少,更映得主峰越发地高大了,四峰之间有山脉相连。天夷山脉是采药人的好去处,只要不是极其恶劣的天气,天夷山脉上始终看得到忙碌的采药人,只是四座山峰的最顶峰总是无人上去过,尤其是主峰天夷峰,最高只上得到三分之二左右的地方,再也无法上得更多了。

落日的金光照得山脉光彩迷离,青上显红,呈金,泛紫----随着光线时刻幻化着,恰似那些说书者口中的仙界。衬着无垠的天空,仿若仙子在空中起舞戏彩云。

美景不长,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凌璜看着美丽的黄昏消逝而去,将手中的灯笼和茶壶挂在窗边,那上边挂了四五十个不一样的草编灯笼,蚱蜢,小猫,桌子,各种各样的草编小工艺品。

“璜弟。”左边邻居门前一个大概十三岁的小姑娘,鹅蛋脸,略略有点黑的脸上,带着纯朴的笑容高兴地大喊着。凌璜也没回头,应着:“蓉香姐,你也回来了啊!”挂好了手中的物品,凌璜转过头来笑对着向着蓉香说:“蓉香姐,还要草编吗?”

“好啊,我再挑一个。”

“这茶壶真漂亮,线条真是均匀,要是再加上个盖子那就更好看了啰。璜弟你又有进步了。”

右边也响起了一个粗厚的声音:“璜弟,你回家了啊!准备过来吧。蓉香妹,要不要一起过来玩。”

右边正站立着一个十多岁,身高一米六左右的健壮男孩,手里提着一根一人多高的木棍,有手腕般地粗,整根棍子光滑滑的,棍子中间不少地方显出了茶黑色,一看就知道是经常在使用,已经在手里摩擦了不知道多少遍。

“大勇哥!你等等,我就过来。”说完转过头向蓉香喊道:“蓉香姐,我跟大勇哥去练功夫了。”

“你去吧,大勇,我去做晚饭了,有时间再和你们玩去。”

凌璜蹦蹦跳跳走走到了右边邻居家,屋子和凌璜家的屋体相差不多,屋后有一块空地,七八棵海碗口大的树木,都有五六米高,让人看上去怪怪的是树皮基本上每棵都是上面缺一片,下边掉一片,处处伤痕,还有的已经长出粗粗的树瘤出来了。看来这些伤痕并不是一天两天的。

凌璜从屋前走过了去,喊了声:“伯母,我来了。”

屋里应了声:“阿璜啊,你来了。”

“恩,伯母,你在做饭了。”

“好好陪大勇一起练习吧----”

屋里的空地里,大勇已经在挥舞着棍子,横扫,直击,不时撞击在树身上,时而便掉落下一片树皮,呼呼风声,舞得有模有样,额上微有见汗,手上却不见迟缓,但击中树身前的一瞬间,脸上不时闪现出不是这个年纪应该拥有的童真,快乐,不是那种玩耍时显露出来的满足感,而是一丝愤恨的表情,精光时闪的双目又是那样的坚毅。

凌璜走到空地左边,拿起一根和大勇一样高,比大勇的棍子细了三分之一的木棍,一样的光滑,没有那般的茶黑色,颜色浅了不少。“大勇哥,我们一起为大伯报仇。”语气坚定,目光执着。

大勇听了,用力地点了点头,手中的棍子挥舞得又快上一分。

凌璜的棍子翻来覆去就只有横扫与直劈,每一次出棍,仿佛都将全身的气力掏空,虽说因为年纪小,棍子连带起一丝的风声都没有,但那用心的劲头却足够让人赞叹。

没多久,就看到凌璜拄着棍气喘吁吁地喘着气,大勇并没有停下来,棍子在手中挥舞着,时不时再往树身上招呼过去,一会时间,凌璜又挥舞起了棍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