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因此,英明的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处处能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提倡为官清廉,奉公守法。这样,在领导指挥别人,以“厚”收买人心,或以“黑”严明法纪的时候,才能够收放自如,赢得手下人的理解和支持。
其身正,不令而行
历代著名将帅都深深懂得“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因此,他们身为将帅,却处处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提倡为官清廉,奉公守法,这样,他们在领导别人,多以“厚”收买人心,或以“黑”严明法纪的时候,才能够收放自如,赢得手下人的理解和支持。战国时期魏国的军事理论家尉缭子在《兵谈·第二》中提出:“清不可事以财”,就是说为将帅的要清正廉洁,不可被金钱财物所诱惑。凡是为国、为民的中外将帅,无不以廉洁奉公的美好名声赢得广大官兵的敬佩。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他身为赵军统帅,又负责治理整顿全国赋税,但他却廉洁奉公,国王和宗室赏赐他的金银财物,赵春都分赏给部下,自己一点不留,而且,“受命之日,不问家事”。注意团结部属,体察士兵的疾苦,自己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表率。因此,赵奢深得将士之心,指挥千军万马,行如风,止如山,每战必胜。赵奢的儿子赵括由于太爱钱财了。赵括刚刚受命为将时,不但作威作福,到处摆臭架子,使他的部下都惧怕他,而且把赵孝成王赏赐给他的金银财物,全部拿回家里收藏起来,或者购置田产,结果,刚一出师就身首异处。
飞将军李广,他廉洁奉公,从不贪财。他每次得到朝廷赏赐,都分给部下。李广一生做禄秩两千石这一级的官职有40余年,家中却没有多余的钱财,他也从不谈论置办家产的事。李广还与士卒共进饮食,每逢遇到饮食缺乏,或到断烟缺粮时,发现可饮用的水,士兵中只要有一个人还没有喝到,他就不会靠前先喝上一口;有了食物,若不是每个士兵都吃到了,他是连尝都不会尝的。他对士兵宽厚和蔼,不加苛扰,因此,士兵都爱戴他,乐于听他指挥,勇于杀敌。
东汉王朝的开国功臣祭遵官至征虏将军,一生为人廉洁谨慎,克己奉公,每当因战功得到朝廷赏赐时,他都全部分给士卒,而自己却“家无私财,身衣韦奇’,甚至连夫人“裳不加缘”,异常勤俭节约。他认为,一个将帅更应该经常严加约束自己,一心一意做国家的事。直至他垂危之际,仍然遗诫要“牛车.载丧,薄葬洛阳”。正由于他治军治家有方,使得他“清名闻于海内,廉白著于世间”。
诸葛亮身为蜀国丞相和三军统帅,军政大权在握,却是廉洁奉公的表率。他教育儿子要进行品行高尚的修炼,即要用俭朴的生活来养德,用淡泊富贵来树立大志,用静心学习增长才干,用振奋精神来革除享乐怠情,等等。诸葛亮正是这样做而实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言的。他在生命垂危之际写给刘禅的信中说:“我在成都的家只有桑树800颗,薄田15顷,子孙靠它生活还是挺富裕的。我在外面(老家以外的地方)再没有别的财产,随时的衣食,全部仗给于官家,不另外谋取生财之道来增加点滴私产。我死的时候,不使家属内有多余的布帛,外有多余的财产。”诸葛亮在临终前不但劝谏后主,规划国事,而且有针对性地陈述家事,预先谢绝赏赐,以免后代因钱财而不成大器。高风亮节,这太难能可贵了!
唐朝中期名将李光颜谢却美色,大涨士气,激励了三军将士的斗志。当时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据申、光、蔡三州(今属河南)叛变。唐宪宗任命原宣武节度使韩弘为淮西诸军行营都统,统兵10万,讨伐叛军。当时受韩弘节制的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积极作战,屡创叛军。而韩弘却没有讨叛诚意,又不便明显横加阻止李光颜进军。韩弘便在汴州寻觅到一位美貌女妓,派人将其送到李光颜处,企图用美人计瓦解李光颜的军务,腐蚀李的斗志。李光颜在款待三军将士席间,当众对使者严肃地说:“……我曾发誓不与叛徒同生于日月之下。现在三军将卒几万人为了效力疆场,抛家弃子,经受着各种刀伤剑击。我身为将帅怎能不与士卒同甘苦,却去以女色为乐呢?”韩弘的使者无奈只好将女妓带回汴州城。李光颜部却因此士气大增,连战告捷,最后取得了平叛的胜利。
北宋名将兼文学家范仲淹,不仅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为后人所崇敬,而且也以深知兵略,治军有道为兵家所佩服。他从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到官至枢密使掌握全国军事大权,都要求部将做到:“士未饮而不敢言渴,士未食而不敢言饥”。他常常为将士的吃住穿等担忧,或感茶饭不香,或则睡卧不眠。他每遇事都是想到部属的困境疾苦,并将朝廷赏给他个人的钱财物品,全部分给部下的官兵。所以,他部下的将士每次出征作战,都奋勇冲锋向前,为其效力舍命。他所指挥的部队一直是北宋的一支劲旅。由于他的带头垂范作用,在他手下成长起来的诸如狄青、钟世衡这样许多有勇有谋的将领,都能与士兵同饥共寒,身先士卒,廉洁奉公,起表率作用。
岳飞是中国古代将帅中廉洁奉公,为人师表的楷模。他从严治军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严以律己。岳飞提出过国泰民安的两个著名口号:“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他身体力行,严守一不贪财,二不爱色,三不娶妾,四是山河未复滴酒不进的“四不”规定。他个人的日常生活极其清苦。他平常的饭菜大多是主食加一个菜。有一次,岳飞吃到一种名叫“酸馅”的食品,他觉得味道不错,尝了几个以后,就叫随从收起来留到下顿再吃,以免浪费。岳飞在16岁时娶的一位刘姓夫人,因他从军远离,家乡沦陷后,生活无着,被迫转嫁。南渡以后,岳飞另娶了一位李姓夫人,夫妻之间的感情甚笃。他的部属同事们曾出于对岳飞这位主帅的尊敬,出钱买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土族女子,送给他做姬妻。岳飞未曾见面就婉言谢绝了。在当时的南宋士大夫社会官吏多是三妻六妾和“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临安作汴京”的环境中,岳飞能如此洁身自好,真是清淡如水,廉洁为镜,高风亮节,实在难得!
明朝“开国功臣第一”的徐达,既严于治军,又严于律己。他深知,要让广大将士做到令行禁止,不扰害百姓,主帅必须先做出榜样才行。徐达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不贪色,不爱财,与士卒同甘苦。作战时,有时军粮供应不上,士卒挨饿,他也不进饮食,不进营帐休息。发现士卒有伤残疾病,他亲自去看望慰问,给药治疗。因此,将士们对他既尊敬又感激,都乐于听从他的命令,以一当百,奋勇杀敌。
爱国名将杨虎城,是一位为官清廉,拒收贿赂的突出人物。他经常告诫部属:“人太爱钱了就不值钱。我看那钱串子就像一条蛇,谁被缠住了就要招祸”。杨虎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金钱看得异常淡漠,不贪污,不受贿,1932年春的某日,杨虎城正在西安私邸休息,一个曾任蒲城县警察局局长的人来求见,该人对杨虎城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花言巧语。杨虎城早感到呕心厌恶。临走时,那位警察局长送给蒲城县特产“橡头蒸馍”。杨虎城拒不接受,那人一语双关地说:“故乡特产,你吃了一定会满意的。”硬是把蒸馍留下了。当杨虎城准备把这位警察局长送的礼物退还时,用手一拿这个“橡头蒸馍”时感觉到其重量大大超过一般的馍,用手掰开一看,原来每个馍里包着一根黄灿灿的金条,并留有一张纸条,上写:“如能委任我当某县县长,还有重礼相谢。”杨虎城看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将此人逮捕禁闭起来。后来经调查,此人当警察局长时,不仅贪赃枉法,而且曾以“通共”嫌疑的罪名处死不少人命。杨虎城更是怒不可遏,并排除那人家属央求和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为之疏通关系说情的干扰,将这位警察局长判处死刑。杨虎城为什么能下“黑手”?因为他自身清廉!
上面的诸多例子足以说明,廉洁奉公才能“厚”“黑”自如,赢得手下人的爱戴。
为官一时,上下兼顾
一个正常的人取悦上司是容易被人理解的。但是,懂得厚黑学的领导者绝不主张只顾上,不顾下,而是强调要“上下兼顾”。
1、只有兼顾“顾下”,才能做到真正的“顾上”
顾上不顾下,易失去人心,更搞不好工作,最终也不会取得上级领导的信任。得人心者得助,得人心者久。部门领导应把顾上与顾下结合起来,才能做到真正的成功。
这个道理,我们正是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个简单事例来加以说明的。我们走起路来是不能只顾目标,不顾脚下的,如果我们只顾盯着自己的目标,不看脚下是否有些坑坑洼洼或者绊索陷阱,那么我们很容易摔跟头,不但最终到达不了目标,反而会使自己遍体鳞伤,鼻青脸肿。与领导搞好关系,也要“顾下”,便是这个道理。但许多人却并未领悟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
只顾上,不顾下,会给你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实是失败之道。
首先,你容易丢失群众。群众是最痛恨那种对上级笑脸相迎、曲意巴结,对下级冷若冰霜、不闻不问的领导的,这样你便失去了自己的根基,即使是可以取悦于领导,也只能是暂时的。失去人心意味着,你不可能从下级那里了解到确实的情况,你不会得到他们的支持和保护;失去人心还意味着,领导不会从群众那里听到对你的赞扬声,最终,他也不会重用名声败坏、众矢之的者作为心腹。失去了群众,失去了人心,就像庄稼没有水,逐渐枯萎,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只能被主人拿来作柴烧,喂养牲畜,总之,难成正果,难有大用。
其次,你干不好工作。做工作是必须依靠众人之力的,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你可以干成料不及的大事,而人心涣散,离心离德,则会使你连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由于你只顾把心思放在看上级眼色行事上,势必会忽略下级的感受,对他们的疾苦冷暖关心不够,这种人是很难受到群众拥护的。更有甚者,还有些人会采取压制,损害下级利益的办法来取悦领导,这更是会招致怨恨。没有工作实绩,顶多只会被领导在某些时候加以利用,但绝对不会长期予以重用的。
第三,你难以最终获得上级的信任。无论什么样的用人标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即能够替领导做好工作,为领导分忧。因而,领导一般都喜欢任用群众基础比较好、威信高的干部作为自己事业的助手,因为领导清楚,有人支持才能堪大任,做好工作。用一个在群众中声名不佳者作为心腹,不但不能替自己分忧,还会影响领导自身的声望,对他来说,这是得不偿失的。在群众中声誉不好,还会影响上级对你的信任,毕竟领导是不会“偏听偏信”一人之言的,在他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肯定会了解到许多于你不利的看法,这些看法多了,就会影响领导对你的道德评价。
选配领导班子的十原则,其中就包括:“确定领导者要广泛听取意见,大范围的民主推荐、评议,可以避免少数人在用人上搞不正之风,增强干部的民主性。看人主要看政绩。应该让搞事业的人上来,搞关系的人下去。”
因此,聪明的人总是非常重视收买人心,打好自己的群众基础,既做到不忽视领导的权威,也不忽视群众的选票。
历史上的厚黑统治者都是十分重视笼络人心,以此作为巩固自己政治地位的基础,从而能够能进能退、能上能下,做到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战国策》中有“狡兔三窟”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在人处危难之时,人心该是何等之重要呀!
齐国有个贵族,叫孟尝君,封地于薛。其手下食客过千。冯援便是其中一人。一次,冯援自告奋勇地要求到薛城为孟尝君收债,临行时间孟尝君,收完债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很随便地说,你看我家缺少什么就买什么吧。冯援到了薛城,不但没有催逼百姓还债,还以孟尝君之名将债券全部烧了。老百姓高呼万岁。孟尝君见冯援空手而归,很是奇怪,问他买了什么回来。冯授说:“你说让‘买你家缺少的’,我考虑你家什么都不缺,惟一缺的是‘义’,我就为你买了‘义’。”孟尝君很不高兴。
一年后,齐王听信谗言,免去了孟尝君的相国职务。孟尝君只好回到封地薛,没想到,薛城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迎。孟尝君方悟,这个“义’的重要性。后来,冯援通过计谋,又使孟尝君重登相位,使他的政治地位更加稳固了。
这个例子警喻我们,顾上是求进之道,而顾下则兼具求进与保身两种功能。注意顾下,可以助你事业有成,获得上级的赏识,而一旦事有不顺,上级一时疏远你,你也可以凭借良好的群众关系,韬光养晦,以图东山再起,不致于四面楚歌,四面受敌。所以,历来有作为者,都很注意把上得欢心下得民心结合起来,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厚黑学指出:只有兼顾“顾下”,才能做到真正的“顾上”。
2、一心一意地在本职岗位上干事
身为管人者,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要给上级领导留下比较良好的印象,干工作就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要舍得下大气力,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摆脱忙乱的方法,减少应酬,把宝贵时间和主要精力用在抓大事上,让自己领导的企业或行政部门,多出成绩,出大成绩,多出能在上级领导那儿“挂上号”的成绩。真正的厚黑者懂得:不问名利收获,一心一意只在本职岗位上干事的主管,最受上司的青睐。
台湾大富豪蔡万霖就是一个靠事事亲历亲问、踏踏实实在本职岗位上干事业的一个典型。
蔡万霖1979年以后接管着拥有10余家分公司的霖园关系企业集团。他常说:“我今天掌管这么大的家业,首要的必须抓住这个‘纲’,不然的话,就会出乱子,甚至会搞砸……”具体工作中,他的一套做法完全符合美国管理学家的高论:“一个得力的领导人必须擅长于兼顾两头:最高层次上的投资概念和最一般层次上的具体行动。”作为总经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抓好高级职员,这是企业的主力、骨干,不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就不能带领其他员工尽心尽责地履行各项任务。蔡万霖总是抽出时间到员下的办公处,一是要了解那里的业务情况,二是要察看员工们的工作。他的这种做法对于那些不自觉的员工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因此,每当他一出现,员工们便十分紧张,唯恐有什么失职行为被总经理发现。蔡万霖自己每天都早来晚归,工作10多个小时,不辞辛苦,那么,身为他的部下,能不好好干吗?
蔡万霖说:“我不搞什么遥控指挥,我爱事事亲历亲问。”他坚持到员工中去,以掌握住员工内心世界里的东西,以便对“症”下“药”,所以到处检查,到处处理事情便成了他的职业习惯。“在这方面,员工们可能对我有点意见,不过,如果我自己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放任自流,不仅企业生存难保,不但我的饭碗砸了,员工们恐怕也要遭殃的。”蔡总经理的一席话,不无道理。
和上司把关系搞好,首先并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拿工作成绩说话,上司最欣赏工作成绩突出的主管,既使你有点错误、缺点,也能得到容忍和原谅。相反,你如果没有事业心,干工作不踏实,作风飘浮,只靠迎来送往、吹吹捧捧,是很难引起上司重视的。企业管理者工作时,不妨借鉴一下台湾大富豪蔡万霖的工作方法。
3、敢于对上司的不合理决策说“不”
没有一个上司喜欢唯唯诺诺、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下属。特别是在社会竞争日益强烈的网络时代,唯命是从、听话、老实的下属,不仅不能“打江山”,也不会“守江山”。因此,作为下属,当你拥有真理并且对整个团体有利的时候,对上司的不合理、不正确决策和意见说“不”很有必要。因为每一个上司更喜欢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千里马”。
当今,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但是在方式上,却有不少企业走了弯路。例如,要使员工有工作意愿、养成自我启发的习惯,就必须做到倾听他们的要求,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许多企业片面地理解这种观点,如始终专注于客观条件,以为只要提高薪金,改善作业条件,增添福利措施,就能培养人才。其实不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往往只会培养出缺乏雄心壮志、办事唯唯诺诺、墨守成规、贪图安逸的人来,而造就不出充满斗志,不畏困苦、勇于进取的人才。
比较而言,首要之事并不是改善物质条件,而是提高员工们本身的精神素质。如何把领导者的热忱和构想体现到企业的巨大梦想之中去,贯穿到员工思想和行动中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树立宏伟的目标,编织绚丽的巨大的梦想,从而点燃员工奔向目标的意愿之火,使每个人都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这就是当今企业培养人才的宗旨。
从许多大公司的成功之道,我们可以看出,大凡成功的管人者,多半都是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只知唯上、唯书。唯唯诺诺、听话、老实的人,是干不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因此,和上司相处,唯唯诺诺并不好,会在上司心目中留下老实、平庸、没能力的不良印象。“厚”是“黑”的基础,“黑”是“厚’的目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偏执于其中任何一端都难于成就大的事业。
4、面对上司的火气,勇于承认错误
身为部门领导的人也有上司。和上司相处,一定要有被上司训斥的心理准备。每一个下属,都会遇到上司对你发脾气的时候,有的人面对上司的火气,勇于承认错误,立即改正;有的人则针锋相对,死不认错。在这种时候,前一种人一定会得到上司的谅解,而后一种人则会把事情办得越来越糟。如果上司对你发脾气的时候,脾气发得对,你就必须承认错误,并且作出改正的承诺,而不是为错误进行辩护。上司最希望的是你能知错认错,把给工作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如果他的脾气发得不当,你可以给他指出并且问他把事情解释清楚,告知他不应当对着你发脾气。而且,你这样与他达成谅解后还可以为他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厚黑者懂得,无论如何你一定要注意,而对上司的发火,你千万不可暴躁,一定要用“厚”压住暴躁!不要和上司明火执杖对着干。
著名的美国企业管理专家史蒂文·布朗18岁时到一家房地产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公司要求每一个员工每天必须联系一处待售的房地产并将其登记在册。有一天,经理知道布朗本月仅联系到两处房地产时说:“我真不理解,我想,我要是雇个傻子,在他背上挂一块牌子,那个傻子至少也能将两处房地产的售价带回来登记。”
当时,布朗强压住怒火和暴躁,愤怒地离开了办公室。他奔波了一天,在下班之前赶到经理办公室,将两处房地产待售登记表掷到经理办公桌上。这次经理却轻描淡写地说:“你最好明天再联系两处。”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史蒂文·布朗逐渐成熟起来。他这才明白,经理用的是“激将法”,对于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来说,激将法很有效。尽管布朗当时恨不得杀了这个可恶的上司,但他还是压住了暴躁,仍然十分敬重经理。
当厚黑型的管人者,就要磨练肚量,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领导骂一顿,下属顶撞几句算个啥,不要放在心上。
赵仲达刚做厂长时,由于压不住火爆脾气,不是跟领导吵,就是跟下属员工吵,管理一塌糊涂。有一次,总厂厂长把他叫到办公室,指责生产产量下降:“你是干什么吃的?产量下降,质量上不去,你这个生产厂长是吃白饭的?!”总厂厂长的话还没说完,赵仲达就大发雷霆:“产量下降了,你问我,我去问谁?!你们总厂的人是干什么用的?”
总厂厂长一气之下停了赵仲达的厂长职务,让他到供销当主任,
无论哪个上司都喜欢给自己补台的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上级领导也是如此。工作千头万绪,用人管人千难万难,疏忽和漏洞在所难免。这时候,作为下级领导,就应该主动出面,帮助上司更改差错,往自己身上揽些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推却、逃避,甚至关键时刻“落井下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管人者前程是否顺畅,全在“拆台”与“补台”,而这些是与你的厚黑功夫直接相关的。
要自信,却不自负
1、不要对自己的判断能力过于自信
领导者一般都有比较自信。当自信心升到一定程度,便很容易变质,而成为自负。这时,他便容易犯固执己见,顽固不化的错误。我们最容易从许多伟人的生活中得到验证。
历史上许多皇帝也并不是希望国家混乱,并不是喜欢奸臣。谁不希望长治久安,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昌盛?昏君之所以爱奸臣,归根结底只是因为奸臣顺应自己的意见,顺应自己的意志罢了。我们普通人,谁不愿意听好话,谁不愿意别人的意志顺从自己的意志?即使你的判断能力不是很高,你也总会认为你是正确的。
喜欢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不喜欢别人逆着自己的意志。其实是人的本性,谁都会有这个毛病。关键在于,我们在提升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以后,一定要明白自己有此本性,力图在思考任何问题,作出任何决断时,要摒弃自己的这种秉性,还问题以公正,还事物以真理。惟如此,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尽量做到正确;惟如此,我们才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惟如此,我们在领导别人的时候才有更大的回旋空间。
2、把众人的智慧为己所用
大凡古今中外的厚黑者都非常善于“把众人的智慧为己所用”。
清朝名臣曾国藩经常以各种形式向幕僚们征求意见,在遇有大事决断不下时尤为如此。有时幕僚们也常常主动向曾国藩投递条陈,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办法,以供其采择。幕僚们的这些意见,无疑会对曾国藩产生重要影响,这方面的事例可以说是俯拾即是。如采纳郭嵩焘的意见,设立水师,湘军从此名闻天下,也受到清廷的重视,可以说是曾国藩初期成败之关键。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围困长沙,官绅求救,全赖湘军。而羽翼尚未丰满的湘军能否打好这一仗,事关存亡之大。曾国藩亲自召集各营官多次讨论战守,又在官署设建议箱,请幕僚出谋划策。曾国藩最终采纳陈士杰、李元度的意见,遂有湘潭大捷。咸丰十年秋,是湘军与太平军战事的关键时刻,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帝出逃前发谕旨令鲍超北援。曾国藩陷入极难境地。北上实属君国最大之事,万难辞推;但有虎将之称的鲍超一旦北上,兵力骤减,与太平军难以对峙,多年经营毁于一旦。曾国藩令幕僚各抒己见,最后采纳李鸿章“按兵请旨,且无稍动”的策略,渡过了一次危机。不久,下安庆、围天京,形成了对太平军作战的优势。那些闻旨而动的“勤王军”,劳民伤财,贻笑天下。
可以说,曾国藩是把众人的智慧为己所用的典型人物。他自己深得众人相助之益,也多次写信让他的弟弟曾国荃如法炮制。他说与左宗棠共事,因为他的气概和胆略过于常人,因而希望能与他一起共事,来帮助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他还劝曾国荃“早早提拔”下属,再三叮嘱:“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其后曾国荃屡遭弹劾,物议也多,曾国藩认为是他手下无好参谋所致。
与此相反,曾国藩拒绝幕僚的正确建议,而遭致失败或物议鼎沸的事例也不少。如天津教案的处理,大多数幕僚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直接对曾国藩提出尖锐批评,态度坚决,但曾国藩一意孤行,杀害无辜百姓以取悦洋人。其结果,“责问之书日数至”,全国一片声讨声,“汉奸”、“卖国贼”的徽号代替了“钟鼎世勋”,京师湖南同乡,将会馆中所悬曾国藩的“官爵匣额”砸毁在地,几十年以来积累的声望一日消失干净。曾国藩晚年对未听幕僚劝阻颇为后悔,“深用自疚”,“引为渐怍”。他在给曾国荃和曾国演的信中说:“天津之案物议沸腾,以后大事小事,部中皆有意吹求,微言讽刺”,“心绪不免悒悒”,回到江宁仅一年多即死去。
总体而言,曾国藩能够虚心纳言,鼓励幕僚直言敢谏,这与他在事业上取得一些成功有很大关系。
不失去主见才能“黑”,不要固执己见就是“厚”,这是许多中外历史上的成功者依靠别人的力量“发迹”的根本。
引咎自责,维护权威
作为一个领导者,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勇敢地自我批评,真诚地向人们道歉、认错,从而反败为胜,就维护了领导者的权威。“引咎自责”是“厚黑”领导者反败为胜的一个良方。
引咎自责之所以能反败为胜,有着两方面的心理因素:第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期望一个个“高大全’的完美领导者。第二,人们对领导者的遵从心理与敬畏心理是利弊互在的。弊在于这可以助长领导者的骄傲自大意识,利在于这种心理可以维护和稳定领导者的威信地位,便于领导者指挥团体实现自己的目的。一旦领导者有了过失,只要他稍稍有所悔悟,坦陈过错,或问过失的危及者直接道歉,就会使人们真诚地原谅和加倍地信任你。
这样有如下好处:
(1)维护权威。没有权威的领导者不是真正的领导者。维护权威是每个领导者都必须重视的一大课题。有了过错和失误,显然影响了权威的树立,许多领导者或敷衍搪塞,或矢口否认,或避而不谈。其实这反而显出其拙劣和愚蠢。痛快地承认不足,认识过错,让人们看到你勇敢的精神和坦诚,却能奇迹般地增加其威信。
(2)显示胸怀。宰相肚里能撑船,这种胸怀也是一个领导者成熟的标志。一旦有了过失、犯了错误,领导者如能引咎自责,向被危及一方坦陈自己过失的严重,一定能给人胸襟博大,大度容人的印象。
(3)警策他人。有时,某项工作的过失是领导集团所犯,或本与某领导无直接关系,而这些领导又偏偏心存侥幸,或企图蒙混,不予承认,如果某领导勇敢站出,首先承认自己的责任,往往能令其他人自惭形秽,也不得不承认错误。
(4)消除隔阂。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因为工作不可避免出现隔阂。这种隔阂或矛盾不及时消除,势必影响工作。借助某项工作失误之契机,领导若问另外的领导和下属承认过错失误,甚至把不是自己的过错也揽过来,往往能很快地消除偏见、隔阂、误会,增进班子团结。
向敌人自责是在一种特殊的情境形势下作出的一种特殊反应,可以说,这是一种争取民心、赢得支持、分化敌人的“厚”的斗争策略。当然,这种自责也需要真诚,更必须公开,否则便失去了意义。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期间,周恩来的秘书李少石被国民党伤兵枪击致死。舆论认为这是国民党破坏和谈的一个阴谋。经过调查得知,这次事件的起因是李少石乘坐的汽车超速行驶,撞伤了国民党的伤兵而又没有及时停车,以致引起对方开枪。周恩来立即向舆论界公开了事件真相,承担了责任,并表示愿意负担国民党伤兵的全部医疗费用。感动得国民党首席谈判代表张治中将军由衷地说:“得中国百姓之心者,惟周公耳!”
在日常生活中,当犯有小的失误而被别有用心之人抓住不放时,我们应果断地采取“厚”的策略,承认错误,以使对方无小辫子可抓。这样,一来堵住对方之口而自保,二来可让大家说你大度和真诚,如果对方仍然攻击你,他人会对他产生反感。
用“厚黑”克服性格缺陷
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性格也许不容易,但是,对自己的性格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努力避免使其成为自己管人用人的不利因素并不难。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但对于领导者来说,努力克服性格上的缺点,对树立威信是至关重要的。
失败的领导者比成功的领导者要多得多,其缺点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但下面将要列举的七种主要性格特征是最常见的缺点,他们都是可以通过提高“厚黑”的功夫加以克服。
1、优柔寡断
这是“黑”的方面不足的表现。对于公司来说,作出决策的时机极为重要。即使决定正确,但机会错过了,这种决定不仅不起什么作用,反而会给经营带来不利。
失败的领导者中优柔寡断的人不少。他们犹豫不决,延误了作出果断决策的良好时机,错过了难得的机会。如果发觉自己有优柔寡断的毛病,就该有意识去改正它。因为优柔寡断对工作不能产生任何积极的效果。
果断的性格,可以使你在形势突然变化的情况下,很快分析形势,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作出正确决策,迅速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而优柔寡断者一遇到形势发生变化就惊慌失措,无所适从。他们不能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重新做出决策,而是等待观望,以至坐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