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玄妙观_江苏旅游指南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5.玄妙观(1 / 1)

5.玄妙观

位于苏州市观前街,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初名“真庆道院”,元至元元年(1264年),改名“玄妙观”。清初,为避康熙帝玄烨名讳,改称“圆妙观”。玄妙观极盛时有殿宇30余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现有山门、主殿(三清殿)、副殿(弥罗宝阁)及21座配殿。山门雄伟高耸,上悬康熙帝御笔赐额“圆妙观”。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重建的主殿三清殿面阔9间,进深6间,高约30米,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重檐歇山,巍峨壮丽,是江南一带现存最大的宋代木构建筑。殿中须弥座上供高17米泥塑贴金的3尊神像,正中是元始天尊,两旁是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俗称三清。神像高大庄严,是宋代道教塑像中的上品。三清中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传为老子李耳。其像座有老君像石刻,为唐吴道子绘像,唐玄宗题赞,颜真卿书,由宋代刻石高手张允迪摹刻,可称“四绝”碑,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块老子像碑之一。三清殿西山墙有60根大青石六面柱,每面刻有一天尊像,共刻360天尊像,合周年数。玄妙观前一条街名观前街,为苏州的主要商业街之一。

苏州香火最盛的地方并非佛教寺庙,而是道教的玄妙观。

唐代,李氏皇室自称系老子后裔,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道教被统治者尊为皇族宗教。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赐内帑对道院进行扩建,并改名为“开元宫”。唐著名画家吴道子画“太上混元皇帝像”,颜真卿为其书,玄宗御赞,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又在开元宫内增设“文昌”、“张仙”二殿。唐末,吴越王田镠辖吴越,地方藩镇孙儒攻陷苏州,开元宫建筑大多于战乱中毁于兵火。后在五代至宋初的百余年中,先后在观内修复并兴建了玉皇殿、天医殿、高真殿、三茅观及转藏、丰教、十王诸殿。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开元宫扩建为“太乙宫”。不久,宋真宗又敕改“太乙宫”为“天庆观”,并赐内带大修其观,所有殿堂修茸一新,并增建了净乐宫、八仙堂、灵宝院等殿宇,新建了东西垣墙和房席。此外,还招聘擅长山水、宫阙、人物、鸟兽的众多画师,绘成“三天天宫胜景”巨幅壁画,颁敕“金宝牌”永镇观内。皇祜年间(1049——1154年),又改建山门,使其更加雄伟庄严。宣和七年(1125年),宋徽宗敕赐昆山县田五十顷为“天庆观”香火田,使玄妙观冠于江南道观之首,臻于历史鼎盛时期。

南宋初,金兵南下,侵占苏州,天衣观配殿及庑廊又毁于兵火。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年),苏州太守王唤及陈岘、赵伯驌先后发起重修。其庑廊壁画改为“灵宝度人经变相”,提刑赵伯骑亲制天衣观图样,进呈孝宗,敕诏“依样建造”,历时8年竣工。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诏改“天庆观”为“元妙观”,明洪武四年(1371年),元妙观更名为“正一丛林”。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重修元妙观。至清康熙初年(1662年),再次大度修建,耗白金四万两,历时3年乃成。为避讳改称圆观。后在嘉庆至咸丰间均有修葺。民国以后;恢复玄妙观旧称。

道光年间,全观占地约五十二亩余。其布局分中、东、西、北四路。中路建筑为正山门、三清殿、弥罗宝阁。正山门东西两旁是八字形黄照墙,东西照墙分别开有“吉祥”、“如意”二门。东路由神州殿,太阳宫、天医殿、真官殿、天后殿、文昌殿、祖师殿、斗姆阁、火神殿、三茅殿、机房殿、关帝殿、东岳殿、痘司殿等14个配殿组成。西路由雷祖殿、寿星殿(长生殿)、观音殿、三宫殿、灶君殿、八仙殿、水府殿等组成。另外在观内东北角立“行宫”一所。北路由蓑衣真人殿、肝胃殿、刘公祠及方丈殿等组成。院内还立有四角亭、六角亭等十八景观。此外,在正山门南,跨过观前街还有一座玄妙观附属殿宇传奏司,总计玄妙观殿宇30所左右。据考,建于宋代的殿有:三茅殿、东岳殿、痘司殿、蓑衣真人殿、八仙殿、天医药王殿等6殿;建于元代的亦有6所,分别为神州殿、真官殿、祖师殿、关帝殿、雷尊殿、观音殿等六殿。建于明代的有机房殿。建于清代的有太阳宫、天后殿、文昌殿、斗姆殿、大神殿、灶君殿、水府殿等7所。各殿所供之神多为道教信仰神和历史上世人所尊崇的中华先民。

现存玄妙观三清殿系南宋淳熙年间的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为九开间大殿,宽44米,深25米,建筑面积达1100平方米。屋脊高达2.4米,中正砌有铁铸的“平升三戟”,两端有一对砖刻大龙头,屋面盖有黑色简瓦。其结构为重檐歇山项、翘角脊瓦,殿内屋顶有出挑的柱头拱。斗拱主要由斗形木块和弓形肘木纵横交错地层垒构成,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斗拱不仅可使屋檐出挑较大,而且兼有装饰效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