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有谁共鸣_帝国双雄2009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章:有谁共鸣(2 / 2)

卫少儿慌忙强颜欢笑道:“娘,没什么,小孩子们闹着玩的!”

“好了,我们陪娘说话去。”说着她擦拭干眼泪向殿内走去。

寿宴上,儿女们尽量挑着老太太喜欢的话题陪着卫媪说话。

“……是呵,娘,您放心,我亲自作媒,是朝中大臣的千金,论模样,论品行都没的说,是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卫子夫向母亲作着保证。

卫媪慈爱地指点着卫青,“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抱上孙子。这次娘娘亲自作媒,你可不能再拖了。”

“是,娘。”这一次卫青终于点头应承。

寿宴之后,男人们聚集在房廊上谈笑风生,兴致正浓。

“……哪里,大姐夫能够参加此次出击匈奴的行动,小弟真是羡慕得很呵!”显然卫青对于这一次没有参加到马邑之围,仍是耿耿于怀。

公孙贺摆手道:“有什么好羡慕的,没有立尺寸之功,还差点掉了脑袋。”

“看大门,陪皇上狩猎又有什么出息呢,不论你多么努力,那些人都会认为你只是靠着后宫的裙带关系混日子而已。大丈夫就是要为国效力,到万里黄沙,金戈铁马,方显出英雄本色。可惜小弟整日守在这宫城之中,空有抱负也不得施展呀!”卫青只有在家人面前才能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满腹劳骚。

“贤弟既有如此壮志,也不必失望,这次马邑之围虽然无功而返,不过陛下反击匈奴的决心看来是下定了。听说马上要在全国范围内举行针对匈奴的军事演习和比武大赛,选拔良将了!如今贤弟你又调往未央宫,整日都在皇帝的眼皮底下,还担心没有机会吗?”

对公孙贺的意见,卫青点头称是。

少儿见到陈掌落落寡欢地独自一人走到长廊上,也跟了出来。夜色很美。在清冷的月光映衬下,陈掌的姿态异常优雅。

“少儿,你不会后悔嫁了一个没有出息的丈夫吧。”陈掌并没有回头,便知妻子在自己的身后。多年的恩爱夫妻他们建立了这种默契。

少儿轻声道:“你为什么这么说?”

陈掌幽幽道:“我的曾祖父曲逆侯陈平,自幼喜欢道家学说。年轻的时候他就志向远大,后来他跟从高皇帝,经常献出奇计,解救复杂的危机,清除国家的祸患。到吕后时期,国家处于多事之秋,而他不仅能自免于祸,而且安定了汉室江山,保持荣耀终身,号称贤良的丞相,可谓是善始善终。在凶险难料的官场,如果没有超人的智能和谋略,谁又能做到这个地步呢?曾祖父临终前曾留下遗言说:‘我多用诡秘的计谋,这是道家所禁忌的。我的继承者如果被废黜,也就完了。终究不能再兴起,因为我暗中种下了许多祸根。’

也许这就是因果报应吧,家祖的曲逆侯爵位传到我们这一辈由我兄长陈何承袭。可是兄长不争气,一味地花天酒地,因略人妻作罪而死。陈氏的侯位封邑被削,我虽很努力地想恢复我们陈氏家族从前的荣耀,可是到现在,也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詹事而已。”

说到这里,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郁闷的情绪,抓住妻子的手臂,“……少儿,你是不是对我很失望呢?是不是?”

卫少儿望着陈掌痛苦愧疚的样子,不觉心中难过,她将陈掌的手贴在脸庞,亲吻着。“都是我不好,作为你的妻子,我没有帮到你,反而拖累了你。……不过富贵荣华如过眼烟云,夫君又何必那么在意而耿耿于怀呢。”

少儿恬淡的话语,显然慰藉了陈掌那颗被世俗搅动得燥动不安的心灵。清凉的夜风送来夫妻二人相互倾述的婉转心声。

期门军与御林军云集校场,将士们个个精壮威武,喊声震天。每年秋后,京师都会举行这样的大校阅。马邑之围后,这种校阅的规模与次数也在不断地扩大与增多。

武帝和一班大臣坐在演武厅一角,上面搭着洁白的帐幔,挡着刺眼的骄阳。

期门军与御林军排列成队,开始操练,壮士们个个虎虎生威。

集体操练过后,首先开始的是骑射表演。手持盾牌的弓箭手,一排排、一列列跃马驰骋,箭无虚发。

骑射表演之后,中常待奉旨高唱:比武大赛开始!

几个回合下来,卫青在此次比武大赛中脱颖而出,他不仅击败了与他对垒的所有选手,……最后又策马与十几个强悍的侍郎交战,只见他手持长矛飞身上前,真是个虎入羊群,羊越多,虎便越发生威。或横或刺,或扫或挑,只消三五下,再见那十余人,无一不倒,而卫青身上则无一点损伤。

看台上,连武帝也禁不住站起身来,连声称赞:“好,卫青,好样的!”

卫青步到台前,向皇帝陛下行致敬礼。

此时的武帝难掩喜爱之情,“卫青,朕知道你熟读兵书战策,那朕来问你,你是如何看待匈奴之患的?”

卫青恭敬地行礼道:“启禀陛下,从前秦穆公在雍地时,只有三百里一块的小地方,他借助时势的变化,攻占了西戎的土地,得地千里,随后又吞并了十四个小国,就是现在的陇西和北地两郡。后来蒙恬做了秦的大将军,占领东胡,开辟土地几千里,又以黄河为界,垒石为长城,种树为险塞,使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难道这些不都是用武力换来的吗?所以臣以为对匈奴只可威服,不可仁处。

匈奴虽有强兵悍马可恃,但他们也有软肋,就是弱在战术上。现在以我大汉的强盛,万倍之物资,只要军队整训有素,准备充分再行进攻匈奴,就如同用强劲的弓箭射击将要溃破的疽疮一样,必然能获得成功。但毕其功于一役只怕不现实,对付匈奴恐怕会是持久战。

马邑之围无功而返,臣一直在想错在何处,不久前臣终于想明白了。”

“噢,讲与朕听听”武帝满含期待地看向卫青。

“错在四个字上:深入敌境。”

“深入敌境?”武帝若有所思。

卫青道:“对。陛下可记得,最早主战的王恢与主和的韩安国在廷议上争得不可开交,最后终于达成一致,而他们就是在这四个字上达成一致的。即,对匈奴作战应避免‘深入敌境’!所以才想出将匈奴单于诱引到边境上来加以伏击。”

武帝不解道:“是呵,这有何错吗?”

“可是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深入敌境呢?难道这一条是我汉军不可突破的金科玉律?想必单于也是看破了我汉军这一胆怯的顾虑,才放肆地依托大漠荒原屡屡对我边境城邑进行袭扰、杀掠。”

武帝十分感兴趣,“那依你的意思是”

卫青自信道:“臣以为我汉军为什么要被这四个字捆住手脚呢?没有纵深,没有运动迂,又怎么能对付飘忽不定、机动性极强的匈奴骑兵呢?”

武帝连连点头:“你接着说,接着说。”

“陛下,对匈奴作战的军事准备,除了改革军制,加强骑兵编制与作战能力外,臣以为最重要的准备还是要改变战略方针。”

“朕不要听空洞的说教,朕要听具体的,你就说如何改?现行的这一套不行,那哪一套才有效?”武帝毕竟是武帝,一句话直入主题。

“臣初步想来有三条。一,必须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事实上汉朝与匈奴之间几千里的边防线,单纯的防御是防不胜防的,而长年累积下来的边防消耗并不见得比一次有效的出击要省钱。”显然卫青是有备而来。

“好,那第二条呢?”武帝催促道。

“第二,变屯兵待战为长途运动奔袭。适才,臣已经说了,对付飘忽不定的匈奴骑兵,必须有纵深突破,有运动迂回。虽然大漠荒原必然置我汉军于不利地势,但臣以为并非是不可克服,只要后勤给养跟得上,长途运动奔袭,并非不可能。比如,匈奴骑兵为何奈得住沙漠,因为他的骑兵通常备有两匹马,我汉军为何不可效法?”

武帝不住点头。

卫青继续道:“其三,我汉军编制,历来以兵车为主,策重防卫,这不可行。臣以为凡对匈奴作战的汉军主力,一律改为以骑兵为主,以骑兵对骑兵,以机动对机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且我们的马种必须要改良,改成能够适应大漠的匈奴马种,骑兵必须改革训练方法,变站射为骑射。”

武帝连连点头道:“马邑之围失败后,除了加强朝廷的马政外,朕还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全国百姓大规模饲养马匹,汉军也进行了一系列针对匈奴人特点的训练,加强骑兵作战的长兵器如矛、戟的使用,加多军中弓箭、强弩的数量,在全国各地大量征用能工巧匠以提高制作弓箭、弩机的质量。

“不过一将可抵万夫之勇,朕一直苦于怎么若大的天朝竟没有一个出类拨粹的大将?!”说着武帝拍着卫青的肩头道:“原来他就藏在朕的身边,朕都不知道呵!卫青,今后这训练期门军的任务朕就交给你。”

卫青扼腕行礼道:“臣遵旨。”

这几年卫青勤于练兵,钻研兵法,密切关注北方与匈奴的战事。如今他终于凭着自己过硬的领军本领与对匈奴作战的独到见解,而得到皇帝的注目,为他今后踏上名将之路开启了大门。

平阳公主没有看错,卫青的确是与众不同的,他是一个肯于思考与钻研的将领,在他以后带兵与匈奴的作战中,既有正面冲杀、又有偷袭、堵截,战术的应用灵活多变,而卫青的军事才能也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验证。

长安深秋的一个黄昏,朔风乍起,顿感寒气侵肤。今天,是卫青结婚的大喜之日。

在卫青的新婚之夜,长安的平阳侯府却冷冷清清。平阳公主独自坐在西殿的廊房下。廊外树影婆娑,凄冷的月亮高挂空中。

面前的几案上,放着卫青亲手写的喜贴,深红色封面上,绘着精制的鸳鸯戏水图案。

平阳公主将喜贴拿起来,细细地端详了一番,又轻轻地放回几案上,仰望天空凄凉的冷月。

“我为什么要心痛呢?”她这样问自己。对这份感情她不是一直抗拒的吗?她要努力维护一个体面的婚姻,而不能与一个家奴私通。有时侯她也想,为什么不呢,既然曹寿能去花天酒地,她为什么不能与一个喜欢的男人在一起呢。也许正是因为她太在意卫青了,才一直将他视作可以雕琢的璞玉,而不是供她欢娱的男宠。所以她时时处处帮助他,提携他,而不求回报。

这时,被派去道贺的老管家回来了。

“贺礼送到了吧?”平阳公主头也没回地问道。

老管家连忙道:“送到了。”

“可有什么话带回来。”

“卫青大人他倒是什么也没说,只是卫娘娘她不停地问您怎么没有来。”

平阳公主轻轻舒了一口气。她在心里对自己说,“让他自己去飞吧,飞的越高越好。他会明白我的心吗?想来他是明白的,不然他不会连问都不问的。好了,他终于结婚了。”

想到这十多年来的感情,现在也许是该告一段落了。一滴泪珠从平阳公主腮边慢慢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