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霍老板(1)_足球记者(报战)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5,霍老板(1)(1 / 1)

总是在裁人,简称总裁;经常不理人,就叫经理;老爱板着脸,所以当老板!

他姓霍,手下人叫他老大,江湖上都唤他为霍老板。至于他的真实名字,人们已经淡忘。

如今的霍老板身体逐渐发福,头发也因为用脑过度出现了歇顶的迹象。他平日里只要出现在公众场合,总是笑咪咪的,给人一种小心谨慎,诚惶诚恐的印象。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喜欢穿黑西装了,大概是黑色更容易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即使他那副戴了很久的金丝边眼镜也换成了黑框的近视镜。

霍老板这几天总是若有所思,他手下的喽罗也不知怎么回事,看见老大总是阴沉着脸,目光游离,神情乖张,办公室里也都变成了小心翼翼的面孔。

霍老板的自我感觉一向不错,正是在他十几年来处心积虑的经营和呵护下,那份原本一文不名的《竞赛》如今正如日中天,成为无可争议的国内第一大体育报纸。

霍老板把成功归结于坚忍和守望。在内心深处,他这样总结自己的性格,他身上有农民的谨慎,有小官员的逢迎,还有读书人的狡黠和艺术家的取巧。

最早创刊的时候,《竞赛》只是当地体委的一份内部机关报。当时霍老板就在那里编辑头版。后来,人员慢慢变化,更替,他逐步成了资格最老的员工。

有其他报社招呼他去,霍老板首先打听的是:“我到你们那里能编头版吗?”

在他看来,一个总编的性格决定一张报纸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很大一部分要从头版反应和体现出来。能不能编头版,就是一种责任和地位的象征。

得到否定的答复,他就继续在《竞赛》里卧薪尝胆。

机会说来就来,体委后来精简机构,想把这份报纸砍掉,反正是个累赘,也不能创造效益。这时,霍老板萌发了把《竞赛》承包下来的念头。于是,他咬紧牙关,和体委签定了合同,保证每年向上上交若干利润。

体委当然求之不得,随手把这个在他们眼里是个大包袱的《竞赛》扔了出去。

当一个时代彻底转移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道路上,霍老板的个人性格与之发生了强大共鸣。《竞赛》正式走向市场的时候,最初,他发行,广告,采编眉毛胡子一起抓,还曾经推着自行车上街卖报纸。

没钱出去出差采访,他就和那些创业者听着广播看着电视写稿。除了勤奋,努力,善于把握时机的他还有着做商人的天分,“守的云开见月明”的日子就这样慢慢到来了。

霍老板很享受从赶超到超越的过程。有那么一段时间,人们从势头上就能判断出《竞赛》和《体育金报》的走势。一个是跃跃欲试,一个是死气沉沉;一个是厉兵秣马,一个是抱残守缺;一个是生机勃勃,一个是无力回天;所有的人都认为《竞赛》一脚将《体育金报》踩在脚下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一天也如期到来了。

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坐稳江山之后,霍老板却没有这种感觉。他反倒觉得日子没有以前那么兴奋和过瘾了。想来想去,原来是因为心灵上开始寂寞了。

环顾国内这个市场巨大却对手寥寥的环境,霍老板一边自鸣得意,一边独孤求败。《体育金报》已经被远远抛在脑后,还有谁是对手呢?

如今,霍老板已经很享用人们给他的绰号。除了每年向主管的地方体育局交付九牛一毛的费用外,这份报纸简直就是他的私有财产。过百万的发行量已经可以让《竞赛》丰衣足食,挥金如土,指点江山,纵横天下。

他肆无忌惮地从全国各地挖来最优秀的采编人才,百无禁忌地挥舞着支票本。房子,票子和车子,这些他已逐渐失去兴趣的东西,开始像天上的馅饼,纷纷砸在那些幸运儿的头上。

“拿来主义”是霍老板的座右铭。他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去培养人才,看到其他地方有合适的人选,就直接挖过来为我所用,不就是钱吗?如今的体育记者,说破天去月薪也就几千块钱。我给你翻一翻,两翻,三翻,够不够?

要不再给你套房子,就算在当地建立记者站了,房产证上写着“竞赛”的名字,只有你为报纸效力十年以上,才会给你办过户手续。

和那些大多数还在理想主义道路上行走的知识分子相比,霍老板认为,他的身上多了一点儿世俗,一点儿投机,一点儿见缝插针,一点儿随波逐流。

生活以快乐为本,何必拘泥规则?霍老板戏称自己就是“抢男霸女,”而这种银弹攻势几乎百发百中。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商品社会里还有钱买不到的东西吗?谁跟钱有仇啊?人们都盼望着霍老板的馅饼能够砸在自己头上。

这显然是个捷径,可以省却若干弯路。与金钱比较起来,遗失点其他什么东西,也就算不了什么了。

有一次和朋友喝酒时,霍老板借着酒劲透露了自己的秘诀:“在我眼里,我手下的这些人都是商品,而我也是把报纸当成一件商品来经营。在商业领域,教条主义很难行得通,而实用主义,机会主义,经验主义的东西往往更好使。”

霍老板也不否认自己骨子是个农民,他对此还颇感欣慰:“我没什么见识,也不怎么会动脑筋,但我可以摸到市场的脉搏,这一点儿,不是那些能理性分析,能在学校里多读几年书的人能够比拟的。”

除了法律,霍老板不让任何条条框框来束缚他的思维和行动。在他看来,那些所谓的行规和潜规则,都是贴在墙上,写在纸上,记在心上的玩意。

它们的存在就是要用来被废除和打破的。规则从来就没有彻底健全的,它留下的漏洞就是让人投机取巧的。如果你不屑于此,就要使自己强大起来,凭借你的力量来改变这个规则。

游戏规则,从来都是为强者服务的,都是由强者制定的。

自从《队报》创刊后,霍老板就不断接到各地探子的电话。一位圈内同僚索性直接了当地对他说:“未来能够在这块地牌上和你较量的,只有那份刚创刊的《队报》了!”

霍老板微微一笑,表示赞同:“是啊,我每期都在看。我是他们的忠实读者。”

霍老板最先听说《队报》,还是从赵连英嘴里。当时赵连英找他说过,想离开《竞赛》,跳到潘如君那边。

其实,在霍老板眼里,赵连英的利用价值已经微乎其微,尤其是最近几年,洋城足球全面落魄,从最早的四个甲a球队剩下了现在的一个。无论是新闻性还是关注度,已经落到历史最低点,无法和前几年相比了,就算放走了赵连英,对《竞赛》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话说回来,走了这一个人不要紧,更重要的是,一个素以挖别人墙角著称的霍老板,一上来就被《队报》撬了墙角,这无论如何,面子上是没啥光彩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