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鬼谷子行踪诡异,性情玄幻,所以鬼门当时并不为世人所知。
到了战国时期,由于人们对神仙信仰已经相当广泛,这时,伴随着神仙之说的出现,寻求仙境、仙人,传布成仙之方的方士便出现了。
他们将神仙学说及方术与邹衍(战国时期著名方士)的阴阳五行学说柔和起来形成了“方仙道”,主要流行于燕齐的上层社会,其法形解销化,依托鬼神,企望长生成仙。
从战国(公元前275年――公元前221年)中后期到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时,在方士(亦称神仙家)们与帝王将相之鼓动下,掀起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入海求不死药事件”。
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派方士到海上三神山寻求神仙及不死药,其规模越来越大。那时最著名的方士有宋毋忌、正伯侨、邹衍、徐福、卢生、李少君等人。我国独有的神仙信仰沿袭而下,到东汉中、晚期为道教所继承,成为道教信仰的核心内容。
而这之中,邹衍、徐福等人却皆为鬼谷子之传世弟子,因此说纵横家乃道教各大学派之始祖也不足为过。
※※※
战国时期,也有不少人自行依托帝、老子之名来阐发养生、治国理论,被称作“老道”。老道的学说,实已不仅限于老子道家,而是还“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吸收了儒、墨、名、法诸家之长;这种融诸家学说于一炉的“新道家”,在秦汉时期的影响也很大,同样属后世道教的前身之一。
东汉末年,张道陵在西南蜀中称得太上老君(即老子李耳)“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造作道书二十五篇,从而创立了“天师道”(俗称五斗米道)。
(ps:张道陵张天师相信大家都应该知晓吧?在这里先不多说了,本书到后面还会有详细的介绍。)
在中原地区,也有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宣称“苍天已死,天当立”,组织民众举行反抗东汉王朝的起义。天师道和太平道的出现,令道教开始成为有严密思想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教团,故人们多视其为成熟宗教形态的道教之正式形成的标志。
后来,张角的道团遭到统治者的镇压,其余诸逐渐融入天师道;蜀中的天师道则因受制于曹操大军而被迫退出西南,从此开始“分布天下”。
从那之后,中原地区先后新兴的诸多道派其实原本都是天师道分散的余部众,故,古往今来,天师道在道教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
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中涌现出了大批新的道经,出现了许多新兴的道派,如崇“灵宝经”的灵宝派、崇“上清经”的上清派、崇“三皇经”的三皇派,以及推崇外丹烧炼的金丹道等等。
不仅如此,当时道教中还涌出了葛洪、陆修静、寇谦之、陶弘景等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对道教思想学说的发展、经典文书的整理、组织制度的完善、神仙谱系的制定等作出了很大贡献。
此外,这一时期的道教为了更好地生存,还极力攻击利用道教组织反抗统治者的活动,努力将道教改造成了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官方宗教。
也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后世的道教基本上都会与官方沟通。
到了唐宋时期,道教不仅信徒众多、宫观广布、倍受尊崇,而且在教理教义、修行方法、科仪制度等方面也有了巨大的进步。
这一时期,传统的道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继续发展,如由上清派衍化而的“茅山宗”在唐宋时即颇为显要,由灵宝派衍化而的“阁皂宗”也于北宋初在江西阁皂山兴起;张道陵一系的天师道,虽在三国以后影响颇为衰微,但至北宋时又开始在江西龙虎山显露声势,被称为“龙虎宗”。南宋时,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得宋理宗诏命提举三山符录兼御前诸观教门公事;从此,龙虎宗遂成“三山符”(ps:即龙虎宗、茅山宗、阁皂宗)的领袖。
唐宋时期道教中所发生的最重要的事,当推灵魂成仙说及丹修炼的兴起。早在隋唐之际,传统道教所宣扬的服食丹药以求肉体飞升成仙,即因难以在现实中兑现而陷入了困境。
(ps:其实,传统道教当时并没有到达完全无法兑现的地步,只是由于飞升成仙并不是容易之举,而且服食丹药也不是长期之所为,更何况哪来那么多仙草灵丹来给这么多人服用嘛!所以直至当时,道教中飞升之人可谓少之又少,传统道教的地位也开始随着丹药服食说而逐渐衰退。)
※※※
于是,而有“重玄学派”的道士破斥传统的“导引丹药”之类的修仙术为小乘法门,力主修养“心性”方为大乘法门。(不过据说当时提出这一举措的道士曾入过佛门,而当中国社会进入到佛教与道教双足鼎立的社会主义时期时,这一故事便也不了了之了。)
再后来,经过成玄英、李荣、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杜光庭等唐代“重玄学派”道士的努力,传统的肉体成仙之法更进一步遭到了破斥(ps:还不是这些人自己找不到丹药吃,用的着怪别人嘛?)而灵魂则普遍被视为是承担成仙一事的主体。与此同时,以修炼体内精气神为要、追求“阳神出窍”为务的丹修炼也逐渐流行,出现了以钟离汉、吕洞宾为代表的“钟吕金丹道”。
宋金之际,王重阳承钟、吕之说而创立了“全真道”,令丹修炼及灵魂成仙逐渐在道教中占据了主流地位。全真道力倡儒释道三教合一,主张“性命双修”,追求“真身飞升”,有着一套较为严密的组织制度。
入元以后,该道派因丘处机曾西行面见成吉思汗而一度受到过蒙元统治者的大力扶持,以致短期即传遍了全中国,“东尽海南薄汉淮西北压广莫虽十炉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
由于全真道有着显赫的政治地位和庞大的宗教力,故原在南方传布的“南宗”等主修丹的道派多往往自称是全真道的门徒,以全真弟子自居;这样,主修丹的道派在元代就相互融合而聚集在了“全真”的旗帜之下。
与此相应,自元成宗于元大德八年(1340年)加授第三十八代天师张材为“正一教主,主三符”后,龙虎宗、茅山宗、阁皂宗以及其他一些符道派如净明道、神霄派、清微派等也皆纷纷归聚于“正一道”的旗下,令符道派逐渐凝聚成了一整体。
这样,丹道派以“全真”为主、符道派以“正一”为宗的对峙格局就基本形成了。
明中叶以后,道教逐渐失去了统治者的扶持,但其在中国民间却仍然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许多新兴的民间宗教都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边缘地区的道教活动也依然兴盛。
直到今天,道教不仅在中国继续发展,而且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流传。
※※※
听过左长老的讲述之后,鬼古子不禁问道:“那么,现在的中国,我们道教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左长老道:“现在啊,由于国家的政策,国家在下面设置了一个名为宗教管理协会的组织来统一管理国内各大教派,其下还设置了道教管理协会,简称道教协会,来总管各大道家学派。”
听罢,鬼古子心中郁结的嘀咕了一句:“妈的,搞来搞去还不是被统治者给控制了……”
左长老没听清楚鬼古子前面的几个字,但是还是觉察到了他心中的不满,劝慰道:“唉~门主也不必太在意,这上头有国家管着也不见得是坏事,再说了,其实国家也只是在形式上对我们道教实行了统一管理,真正做得了主的,还是我们自己。”
“怎么说?”鬼古子不解道。
左长老调整了一下状态,将嘴凑到鬼古子耳边道:“像我等做法行术之事,又岂是普通人能管理得了的?”
鬼古子听后,忙连连点头,心中暗道,可不是?修真之人倘若以术法和国家较劲,那也不是他们这些普通人可以应付的了的。
一副原来如此的样子,看得是右长老胆战心惊的,忙责怪道:“左师兄,您也真是,和少门主尽说些什么呐……”
经右长老提点,左长老突然意识到自己失言,忙咳嗽一声,正色道:“门主,现在有几件事情您必须先听一听。”
“请说……”嘴巴上虽然这么说,但是鬼古子心里面还在想着刚才所提及的事情……
(郑重声明:本书中所提及的国家以及机构单位教团等信息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与现实中真实事务一概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