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低下头,缓缓跪下。
“你?”皇帝惊道。
“陛下,臣愿和亲!”
……
皇帝呆住了,王泰呆住了,陈沅呆住了,宋若水呆住了……所有人都呆住了。
赫赫明光殿里,一时间阒寂无声,静得似乎连喘气声都能听见。
良久,皇帝抬起手,又放下,张了张嘴。
“你再说一遍。”
“臣愿和亲!”
子云朗声答道,言毕,低下头来。
“楚王!”有人惊呼出声。
这一声惊呼,如同一簇火苗投入草丛,大殿里的群臣顿时小声议论起来,就连殿中御史也忘记了自己负有纠察官僚有无失仪之举的职责,也瞪了眼睛望着子云。
“瑜儿,你先起来……”
皇帝又开口了,抬手示意子云站起来。
子云却不站,只是抬起头,仰起脸。
“儿是父皇之子,更是社稷之臣。国家有事,臣子当为君分忧为国解事。”
“楚王!”
不待皇帝答言,群臣队列前头,响起一声颤抖的惊呼。
子云回头一看,只见宋若水颤抖着一步步走出队列。
……
退朝后,六位宰臣被宣召到乾元殿。
“你们说说。”皇帝疲惫地坐在椅子上,对着几位宰臣。
中书令王泰、宋若水,门下侍中陈沅、崔伯舒,太常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淳风、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杨之谷,六位宰臣,肃立于皇帝面前。
皇帝说完后,六位宰臣相互望了一眼。片刻,宋若水走上前来。
“陛下,臣以为:楚王少年慷慨,谨守人臣人子之义,赤心为国,然而,以陛下爱子之身和亲异族,古往今来,未为有之。臣以为,此事尚有可议之处。”
宋若水话刚完,陈沅就走了上来。
“陛下,臣以为:楚王身为陛下爱子,有宠于陛下,然未尝骄矜凌人,举止合度,文武双修,实乃难得之俊才。楚王以此高贵之身、天人之质和亲异族,更显我天朝气度与至诚之意。”
接下来,崔伯舒、李淳风等人又说了一番,大意是楚王身为帝子,一心为国,不计个人荣辱自请和亲,其行可嘉、其人当褒,但和亲事大,此事还须再议。总之一句话,不置可否,决定还得皇帝下。
最后,该王泰了。
五个宰相,加上皇帝,六双眼睛盯住了他。这个向以从容不迫、处变不惊闻名的宰相额上微微渗出了层细汗,然而,也只是略略犹豫了一下,面向皇帝,抬起头来。
“陛下,臣以为:楚王乃天之骄子,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确为我朝罕有之栋梁,其自请和亲,足见其心忧天下、心怀苍生之意。若其往突厥和亲,定能传我中原礼仪、教化异邦,保我朝与突厥相安无事。然其弊亦显见,一则亲王和亲,史无记载,可能有损天朝威仪;二则陛下与楚王将骨肉分离、天各一方,难享天伦之乐。故此,楚王和亲实是利弊同在,臣不敢妄言,还请陛下定夺。”
言毕,殿内寂静无声。皇帝垂首默然。
六位宰臣不见皇帝开口,又各自相望一番。
良久,皇帝抬起头来。
“诸位爱卿暂且退下吧,让朕好好想想。”
“臣等告退。”
六位宰臣齐声告退,走出乾元殿。
殿外,天上一轮好太阳,石阶角落里残留的积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今年冬天,来得真早。”陈沅看一眼那发光的雪粒道。
“是啊,总是有不测风云。”王泰抬头看看碧蓝天空中的那一轮暖阳。
(1)唐代长安,妓女多居于平康坊,长安城中风流少年亦喜聚于此。(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二:“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
(2)此处引自明代伪书《汉杂事秘辛》“光送著莹面上,如朝霞和雪艳射,不能正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