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22点30分
“吉米卡特”号
“中国人一定想不通我们怎么能够发现他们的海底光缆。”肖恩说道。“吉米卡特”号已经距离目的地不远了。为了减小噪声,潜艇以低速航行了数个小时。
“其实能发现光缆除了依靠头脑,也有幸运的成分在里面。我们知道中国军方有一条专用线路连接着海南岛和陆地,但是始终无法确认具体位置。直到去年年底,在互联网上的一张照片吸引了我们的情报分析人员。照片是某个游客拍摄的,但是在背景当中出现了与光缆有关的设施。通过对这张照片背景地点的分析,再结合卫星的侦察,我们才能最终找到这条光缆的所在地。”米切尔解释道。
“麦克米安将军是这么对你说的?”
“他是这么说的。不过我怀疑那照片其实是中央情报局专业人员的杰作。”米切尔回答。
“中央情报局对中国人的情报一向都很感兴趣,无论是哪方面的。这次行动和当年曾经的鄂霍茨克海简直是一个模子里面复制的。”
“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至少对手不一样了,使用的装备也不一样了。现在的装置更先进,更小巧,更不容易被人发觉,更换的间隔也不用那么频繁,大概半年一次就行了。那回在鄂霍茨克海,每个月都要派遣一艘潜艇过去。有一回我们的潜艇正赶上俄国人在实弹演习,结果是只好在水底下原地不动地躲了一夜,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活靶子。要知道,俄国人素来可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说干就干。有传言说在大西洋遇难的‘天蝎座’号潜艇其实是被俄国海军击沉的。”米切尔很小心。
“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天蝎座’号的遇难原因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何况我们今天碰上的是中国人,比起俄国熊来,他们要克制的多。他们绝不会在领海以外做危险的事情。”肖恩说道。
“从法律上来说,我们的行动是在中国人的12海里领海线以外。虽然中国人声称这里是他们的专属经济区,但是我们确信这里是公海,‘所有船舶’是有航行自由的,不是吗?”米切尔笑着回应。“当法律对你有利的时候,运用法律来打击对手;当事实对你有利的时候,就用事实来打击对手。这可是法律界的名言。”
关于领海线的距离,世界各国曾经有三种主张。一派主张的是12海里领海线,中国主张也是如此,这个距离实际上也是当时岸防火炮的射程,是国家实际可以控制住的区域。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通过,大多数国家都承认了12海里领海线。与12海里相比,另两种主张就有点意思了。以智利、秘鲁和阿根廷等南美国家为代表,他们主张的是200海里领海线,这么主张的依据有很大方面是出于对资源保护的考虑,特别是渔业的需要。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他们主张是3海里领海线。不要以为他们是好心,主动减少自己的领海面积。由于这两个国家当时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海军力量,没什么国家的海军会在他们3海里外活动,倒是他们的舰艇可以经常在你的视线以内搞搞演习。想象一下,他的军舰天天在你的海岸线以外七八千米外转悠,你肉眼看得清清楚楚,偏又赶不走他,那是一个什么情形?《联合国海洋公约》同时还规定了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虽然不是领海,但是沿海国家却在该区域享有一定的权利,主要是在开发资源方面有优先权,这也是不少国家在拼命争取各个岛礁的原因。拥有一个小岛,就意味着拥有了方圆几十万平方公里的资源,财源滚滚呀!
至于美国,到目前为止他们也没有签字承认这个条约。
“头,已经到达指定位置。”航海长报告了抵达的消息。
“声呐,有什么异常接触吗?”
“没有,头顶上有几艘船只往来,但是没有军舰。”声呐一直在仔细地监听着海面上的动静。
“水深多少?”
“水深160英尺。”
“停车!”
“是,停车。”
“现在就行动吗?”
“不,再等一段时间。现在中国人还没有到午夜时间,等海上平静了再说。声呐严密监视周围。”米切尔下令。
“吉米卡特”号悄无声息地停在了附近的海床上。
411号
“美国人已经失去接触四个小时了。”411号正以两节的速度在海床上面一点缓慢地航行,没有任何噪音。失去目标的踪迹已经四个小时了,李兵不免有些着急。
“我知道。美国人为什么会失去接触,因为他的速度放慢了,正在小心翼翼地接近最后的目标。”周涛全神贯注地看着海图,头也不回地回答道。
“因为距离终点不远了,所以他才会放慢速度,生怕在最后关头出问题。一般来说,对于光缆的布设方,一定会有严密的防御,比如水下听音系统。美国人不想现在前功尽弃,可以理解。”朱子亮解说道。
“可是我们现在连美国人在干什么都不知道。”
“不要急。美国人只要做就一定会有声音,我们一定会发觉。我们要做的一个是保证自己不被发现,另一个就是等待。我判断美国人也在等待,等待午夜,那是海面上最安静的时刻,在无人的时候再动手。”周涛回答道。
4月20日凌晨1点
“吉米卡特”号
“迪克,轮到你们大显身手了。”米切尔舰长亲切地打了蛙人组长一拳。
“米切尔,你该好好锻炼了,拳头一点力气都没有。”迪克中尉戴着潜水镜,身背氧气瓶回答道。他的肌肉结实,身材健美,米切尔的一拳对他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在潜艇航行全程中,始终有一个蛙人小组(3到5人)驻扎在潜艇上协助作战。他们的职责是在潜艇离港前实施安全检查,清除推进系统上的污垢,还有就是进行特种作战的需要。
“别忘了带上这个小东西。”肖恩把专用的装置递了过来。装置不大,也就是几英尺大小,分量也不重。
“谢谢,我们看到了,上面写着‘美国政府财产’。发现电缆以后把三个设备组装起来,就是一个完美的窃听装置。不过这玩意会不会失效呢?”迪克开玩笑问。
“如果装置出了纰漏,那可是中央情报局在浪费纳税人的钱,与我们海军没有关系,我们尽责了。”米切尔轻松地回答。
“好了,接着是我们的事情了。弟兄们,我们蛙人最棒!”迪克轻声喊道。
“是,我们蛙人最棒!”另两名蛙人齐声回应。三个人一起进入了前救生舱。
从士兵餐厅向后走大约25英尺就来到了前救生舱。这是个用途众多的气密舱间,是潜艇前半段的进出口。压力舱高9英尺,直径5英尺,上下两个舱盖可承受和外壳相等的压力,人员和补给品通常都从这里上下。
三名蛙人进入了救生舱,随即关上了底下的舱口盖子,旋紧,相应的操作面板上红灯立刻亮起。三个人打开了海水阀,冰冷的海水进入了舱室。当海水注满救生舱时,红灯转为了绿灯,救生舱上方的外舱口盖自动打开,蛙人们游出了潜艇。
这个程序其实也是潜艇遇难时官兵逃生的程序(如果没有外部的救生潜艇)。如果是在深海,还必须有一个适应压力的过程。否则过快地出艇,压力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减轻,你会急速漂浮上海面,而你的许多器官,尤其是肺会因为适应不了这个过程而爆裂,逃生变成了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