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领悟经典,精彩生活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2(1 / 1)

2.人生是什么

人生究竟像什么?有人说,是一杯不堪入喉的苦酒,也有人则说是一樽芬芳醉人的香槟;有人说,人生是一盏清淡解渴的清水,甚至说人生是一啜沁凉入心的甘露。人生的看法究竟是什么?

悲观者:悲观的人,总有多种想法否定人生,或者失败挫折而灰心绝望,或者比上不足而遗憾愁闷。因此经常慨叹人生像一杯苦酒。

乐观者:西洋人习惯在喜庆时,用香槟酒来款待宾客,因此有人以香槟来形容乐观、欢喜、洒脱的人生。乐观者,心怀比下有余而庆幸;乐观者面对生命困境,展现坚强韧性、乐观进取,充满希望的活力;乐观者对于生命态度,流露开朗喜悦、奉献付出,拥有快乐的人生。

中道者:对生命态度抱持不苦不乐看法的人,认为人生就像是一杯清水。虽然平淡无味,当你口渴难以忍耐,它就是生命的活水,让你得到滋润;当你尝遍酸甜苦辣,它就是最好的饮料,给你得到舒缓。同样的,太苦的人生显得冷冰冰,过乐的人生则是热烘烘;所以,中道者认为,人生最好象一杯清水,淡淡中却有恒常的滋味。

护世者:甘露,可以增长生命;甘露,可以滋养慧命。护世的人,认为人生像一杯甘露,他会将经验做为经营生命的资本,他会将烦恼转为开启生命的潜力。做一件好事,发挥智能的能量,利益大众;说一句好话,润泽枯涸的心灵,重获新生;护世的人,爱惜人生;护世的人,尊重人生,无论高低起伏,永远美好璀璨。

人生的道路上,你要选择那一种生活态度面对?是苦?是乐?是中道?是护世?态度就像磁铁,不论我们的思想是正面抑或是负面的,我们都受到它的牵引。而思想就像轮子一般,使我们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我们无法调整环境来完全适应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调整态度来适应一切的环境;毕竟生活并非全数由生命所发生的事所决定,而是由你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与你的心灵看待事情的态度来决定。

何谓人生观?大体说来,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透过人生观,可以折射出特定生活情境中的人的人生关系、人生活动和人生过程。人生观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做人的基本准则。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价值、目的、道路等观点的总和,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而且调节人的行为、活动方向和进行方式。

人生观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它以观点、信念、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具体形式,表现在人的个性的意识倾向中,而这种作为心理的稳定倾向的人生观,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对人的心理功能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

若问你“人活着为什么”,你会毫不犹豫地说,为了钱!无比正确,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人忌讳谈钱,认为钱是万恶之因,是腐朽之缘,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多少人为了钱进了牢狱,甚至上了断头台。可是钱本身没有错,如果不是偷的,抢的,骗的、贪污受贿等不法途径得来的,而是自己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那么你的钱多少就象征着你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多少,你的钱越多说明你的贡献愈大。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为了钱生存并没有错。西方人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金钱作扭带,于是这种关系变得清楚而简明,不象中国人,嘴上不谈钱,内心里却无比渴望,这种压抑最终演变成不择手段,人际关系亦变得如此错综复杂,不单让人花费无谓的精力,还使各种社会矛盾尖锐而不可调和。

为了钱,肯定还不够,那只是说有了钱你就会有优越的物质生活,如果你要什么有什么,没别的想法,那只能证明你还活着而已。为钱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再说,一些人有了钱就会成为负担。怕偷、怕借、怕贬值,或是有了十万想百万,有了百万想千万,对金钱的占有欲望会无限制地扩大化,总觉得自已的钱还是比别人少,最后成为金钱的奴隶,一辈子享受不到人生的真正乐趣。譬如象和绅那样的大贪官,到死才明白这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又有何益?

为功名而生是现实的中国人大多数的人生观。中国人对功名的追求不亚于对金钱的追求,“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其诱惑力之大,其心情之迫切有范进中举的笑料佐证。从古到今,求功名这闹剧可谓欲演欲烈。现代人已不用功名二字,但追逐的狂热绝不亚于古人,为了当官出名,舍生忘死,卑颜曲膝,胶尽脑汁,对豪华奢侈的渴望,对不劳而获的羡慕,使他们不顾尊严,不思道德,不择手段。为什么这样,世人是心知肚明。当了官出了名,表面看来是多么的荣耀,嘴一张呼风唤雨,眼一睁极尽威风,手一伸财富尽来,有这样的益处才使世人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可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此好之事其竞争激烈的程度和所冒的风险可想而知,走这条路之艰辛只有这些人可知:可能是付出了一切最后一无所获,成功了为保住成果渡日如年,惴惴不安;受上司管制,受上司凌辱恨不得一下子爬到金字塔的最高峰;为往上爬,又无止境地付出代价。一生的心血忙于权衡算计,装腔作势,他们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树立正确人生观,就能够为大众的利益识大体、顾大局、克己奉公,不会为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就能够为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被矛盾所困扰,不向挫折屈服,不为冲突而忧虑,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积极努力作出成绩,奉献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大众共享幸福之乐。

实际上,树立正确人生观,也是人们的一种信念。在大千世界中,许多事情都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信念对人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对人的健康有着奇特的作用,信念在人们无能为力时显得尤为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然而追求快乐却是每个人一生殊途同归的目标,尽管手段千变万化。但是快乐不是与生俱来的,它要求人们有理性,有耐力、有恒心,有时还要付出代价、付出艰辛,在利害关系中艰难的选择。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无论是来自思想意识或宗教信仰,还是来自丰富的经验,都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取得最好的结果。

人活在世界上都在为自已、为家庭、为他人、为人类有意或无意地营造快乐。细想可知,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造快乐。你今天的辛苦劳动是为了你今后的快乐,同时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也为他人创造了快乐;科学家辛勤耕耘是为了全人类的快乐,所以他也得到了优于一般人的快乐;明星、名人之所以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是因为他们为许多人营造了快乐;企业生产优质产品、予人优质服务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生活便利,这样的企业有前途而能长盛不衰。人类最终追求的是人人为他人营造快乐,结果是人人快乐。

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就善于在自己的企业中营造快乐的氛围,于是有企业文化之创举;成功的领导者能使下属在工作中找到乐趣,让他们发现并施展他们的能力;一个政府应该为辖区人们营造快乐,才能政通人和;一个家庭会营造快乐才能和睦美满。

为自己营造快乐,是最基本的,但只为自己营造快乐是最低层次的,也是人们所说的自私。为家庭营造快乐是道德的起码要求,否则将受到道德的谴责,也把自己推入风雨飘渺之中,因为每一家就象大海中的一艘船,你把船凿沉了,或是你不补船的漏洞,或是你弃船而去,你只有到大海中游荡了。至力于为社会营造快乐的人是高尚的人,他们没有狭隘的亲情观,而把快乐送给了整个世界。

一些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譬如贪官恶吏,偷窃诈骗,以强凌弱等,这样的人生观是要被人类唾弃的,会受到道德乃至法律的制裁,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快乐才是正确的人生观,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拥有了快乐也就拥有了幸福,而拥有幸福与拥有人生一样值得人们困苦时思考百番。穷苦的人认为拥有饱餐和避开风雨的陋舍就为幸福,就像那卖火柴的小女孩所被刻画的心情一样;富有万贯家财的人往往以更多的辉煌、更堂皇的面目为幸福;而生活在中产阶级的人们则以辛苦但又顺利的工作和和睦温馨的家庭为幸福;讲了这么多,其实我依旧觉得幸福和对人生的看法一样,是随着不同人群对生活欲望的不同而显示着她现实的意义的。但往往在物质和精神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是满足物质方面的需求,其次则是表现在对精神世界的渴望,但是有一点肯定的是,对精神方面渴求的幸福如果是脱离生活的实际,则是一种对现实物质不满足的情况下,欲望的延伸,就比如信奉宗教之类的,希望现实的延续,乃至下一次生命中的拥有。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物质利益无限制的膨胀迷茫了我们的思想,使原来很清晰的思路为之混沌,使原本很清纯的世界变的百般的世俗丑恶。现实社会中不再拥有古时那种休憩田园、享受纯真自然、崇尚简约的居士;也不再拥有那些以教习子弟、传授思想、以身育人的长者前辈的人物。一切皆为物化、一切皆为俗化、一切皆为幻化。所以,在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身边一切的时候,往往感觉在失去自我的同时、无奈的在被迫接受中成长、乃至发展着自己的一切。物欲横流使我们根本体会不到永远的满足,可以讲也是一种幸福永远不能贴近自身的表现。

佛家说“空即是有”,但这种“空”是建立在一种对身外事物有限制性的渴求与欲望的基础上,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有纯净自己内心的一天,才会有体会到满足的时刻、才会珍惜自己手中所掌握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别人快乐,使自己幸福。

对幸福的看法不同,人生态度和方式的不同,决定着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的不同。对人生持错误和悲观看法的人,其精神面貌是灰暗的、消极的、病态的;对人生持乐观看法的人,其精神状态永远是充实、和谐、健康的。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生行为导致不同的人生结局。一切以“利已”为核心的人生观,决定了其人生只是为了满足一已私欲的实现。一切以“利他”、“天下为公”为核心的人生观,引导着人们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从而创造出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自身的人生。而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如:有的人贪图享乐,认为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所谓“过把瘾就死”,所谓“何不游戏人间”,都是这一个意思;有的人信奉“人对人是狼”的哲学,损人利己,胡作非为,成了社会的毒瘤,人民的罪人;有的人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能够超越个人生理需要的满足,去追求更高的理想需要,生存和安全的满足,只是一种前提条件,在为他人、为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奉献中,实现自身作为人的价值,才是人生的目的,因此,奉献成为他们毕其一生孜孜以求的目标;有的人甘愿放弃高官厚禄,选择了艰苦奋斗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革命之路,在人生舞台上演出了一场威武雄壮的活剧,名垂青史。人们选择什么样的价值目标与价值行为,充分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

当一个人的生活阅历积累到一定状态时,既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某个程度时,就会形成个人的人生观。人生观形成后通常情况下不会变化太大,除非在思想上受到重大打击,成而对生活形成新的观点,比如某个人碰到国难,则变得更爱国;碰到亲爱的人被害,则变得更充满仇恨;碰到别人污辱或提醒指点,则变得更勤奋更期望成功……人生观形成后,将对个人生活产生本质上的影响。

由此可见人生观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决定着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由于在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人们对于人生的价值、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形成不同的人生观。在阶级社会里,人生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人生观。历史上的剥削阶级曾有过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如享乐主义的人生观、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实用主义的人生观、权势主义的人生观,等等。劳动人民和革命阶级也有自己的人生观,如历史上那些为人民的幸福、为自由和正义而奋斗的人生观。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同历史上剥削阶级的种种人生观根本不同,它批判地继承了人类一切进步人生观的合理成份,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看作人生的最高目的和最大乐趣,这是高尚的革命的人生观,是共产主义人生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