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解笑了。“霍光,你自己说的,你和我郭解,不是一路人。你姐姐有我照顾,你还不放心?跟着东方大人走吧,你是个能找出第三条道的,多多保重!”
霍光向姐姐、姐夫半跪施礼:“姐姐,姐夫,你们保重。”
郭解轻还一揖,然后对东方朔深深鞠躬:“东方大人,多次承蒙担戴,郭某铭记如心,我们后会有期。”
“郭大侠,后会有期。”
长安城楼之上,今天异常热闹。武帝立于城门之上的正中间,公孙弘、张汤、主父偃等文臣在左,卫青、公孙敖、苏建等武将在右。城下鱼贯而过的是匈奴降兵,他们分别乘着万辆汉家彩车,由良马牵引而过。鼓乐齐鸣,汉兵齐吼,匈奴降卒仰面而视汉武帝,宛若仙人,一个个都跪在车中,顶礼膜拜。
武帝也似天人俯瞰人间一样,乐得合不上嘴。他对公孙弘说:“哈哈!不是这样,匈奴如何知我大汉乃天国,繁盛富有,甲于天下?”
公孙弘还未开口,张汤抢过话来:“皇上,如此才能让匈奴太子于单知道,降我大汉,才是正道啊。”
武帝点点头,又转向右,看看卫青。突然,他心有所动:“卫爱卿,昨天晚上,可曾将郭解拦住?”
卫青起身一揖:“回皇上,臣在半道上,遇见东方大人,他说已将事情办妥。”
武帝点点头:“好,好,东方爱卿办妥就成。咦?东方朔呢?他怎么没来?”他向四周环顾,不见东方朔的身影。
杨得意在身后答道:“启奏皇上,东方大人说,肚子有点不好,一会儿就到。”
门楼之下,车过无数。有些匈奴小孩子,也在车上,吃惊地看着热闹。长安百姓,围在街边观看。有一年轻人,用手指点着一辆车子说,“那是我家的车!”话没说完,便有二卫兵出现,将他带走。
最后,匈奴太子于单出现了。他乘车来到皇城之下,看到武帝在门楼上,走下车来,跪拜再三。
武帝道:“宣匈奴太子,上来见朕。”
杨得意高声叫道:“宣匈奴太子,降将于单,登楼觐见大汉皇上!”
三个高嗓门的传令兵,依次叫嚷,声音远播长安城四周,直到于单登上城楼。
于单有点形容憔悴,但精神却好了一些。他跪于城楼之上,说道:“降臣于单,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帝微微颔首,故意问道:“于单,你身为匈奴太子,为何来降我大汉?”
于单说:“匈奴叛臣伊稚斜,乘吾父昏病之际,滋事弄权。而大汉将士,英勇无比,臣不得不服,故来降汉。”
武帝一笑,接着问:“于单,你以为,我大汉与你匈奴,哪个强盛哇!”
“回皇上,若说二十年前,汉与匈奴,棋鼓相当。而今之际,匈奴如落日西下,而大汉似旭日东升。臣今日得观汉家长安,富庶甲于天下;而陛下,恩加海内。因此,臣降大汉,如河流归海,顺乎天意。”
一席话说得武帝龙颜大悦。“好!匈奴有此明智之太子,而不能继位,却被什么‘一只鞋’弄权,难道不是上苍在成全我大汉么?于单,朕封你为涉安侯,食邑万户,永居长安!”
“降臣于单,叩谢皇上大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帝想了一想,又说:“于单,你带来两万人马和你的臣民家属,朕的长安城,可不能全部安置啊。”
于单叩首:“一切听众皇上安排。”
武帝转过头来:“众位爱卿,你们有何高见,尽管说来!”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吭声。此时东方朔姗姗来迟,刚上城门。
武帝问道:“东方爱卿,你怎么来迟了?”
东方朔指了指主父偃,又指了指自己的嘴,装作哑巴。
武帝更乐:“哈哈哈哈!东方爱卿,让你装哑巴,可是天下第一残忍的事啊。众位爱卿,他是哑巴,轮到你们说话的时候了,怎么都不吭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