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再出发(一)下_龙的力量之天狼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二章:再出发(一)下(1 / 1)

在1996年11月之前,以穆斯林为主的阿拉伯世界还没有一个24小时连续播出新闻的阿拉伯语电视台。于是卡塔尔外长贾巴.阿尔-塔尼提出了创办一个新闻电视台的想法,这一想法很快便获得了卡塔尔当时刚刚上台的亲王谢赫.哈马德.塔尼的赞同,于是卡塔尔决定投资上亿美元创立一个名为“半岛”的电视台。凭借着本土源源不断涌出的“黑色黄金”,卡塔尔人以高薪和享有完全自由的双重许诺从英国bbc广播公司阿拉伯语部挖走一大批记者,加上从其他渠道招募的人才,“半岛”电视台集中了众多阿拉伯世界电视新闻界的精英。在此供职的记者都是来自各个阿拉伯国家的。目前电视台共有60多名记者、200多名技术人员,在全球共有25个记者站。目前它已经是一家用阿拉伯语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播送全球消息和报道的新闻电视台,观众达4000万。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址:.aljazeera“aljazeera”引申义“汪洋之中的自由之岛”,但其真正含义:“意见,及异见”。200x年6月15日,总部位于卡塔尔多哈的半岛电视英文台率先播出了一段骇人听闻的斩首录象。事实上这样的录象出现在了半岛电视台的节目里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毕竟半岛电视台的成长经历也和cnn相类似,同样是借战争而扬名。但是这一次出现在镜头里并非是中东的恐怖分子,而斩首的对象也不是那些在伊拉克或阿富汗被绑架的人质。这次斩首录象的主角是一个名翟奇政的中国人。

在“半岛”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画面中,现年53岁的翟奇政跪在地上,身后是3名头戴面具的武装人员。翟奇政的肩膀不停地瑟缩颤抖,他的嘴巴张开,看上去在放声哭泣。而他的身上穿伊斯兰世界代表着死刑犯的橙色囚服,眼睛则被布条蒙上。这样的场景不由让人想起翟奇政在此前播放的录像画面中发出的苦苦哀求:“我不想死!我不想死!”然而他最终还是难逃一劫。一名武装人员在电视镜头面前前朗读的声明说,他们已经向中国政府发出了警告,但是并未得到回应,现在一切为时已晚。“我们已经听够了谎言。你们的军队来这里并不是为了帮助印尼的穆斯林,而是为了夺走我们安宁的家园。”

这是一个被称为“伊斯兰天堂旅”的武装组织,在稍早以前播出的录象之中,这个组织要求中国政府撤回在印尼的11672名驻军并停止向印尼群岛掠夺资源。当然与之相对应的是加里曼丹岛上一幅幅或许只能用恐怖和悲凉来形容的画面-几个已经挖完的巨大的露天矿坑,无论哪个都有数公顷之阔大,深至数十米或更多,但也都只能用“坑”来表示。它们裸露在一片葱绿之中,风景显得突兀和凄惨,多年积水,一个个都已经变成了人工湖。画外音里传来的是“中国人对自然界绝对只有索取,没有填埋,没有补偿,好像把一个人开膛破肚之后,不做任何处理一样,任其裸露在人前,他们曾用这种方式支解了自己美丽的国土,现在他们又将魔爪伸向了印尼”。面对着这样的画面,观众们或许会联想月球上那一个个被突如其来的陨石破坏形成的环形山,以及火山爆发后形成的火山湖。

“加里曼丹岛南部的煤矿开采条件非常好,总之,拨开地表,挖就是了。下面都是煤。来自山西的煤老板若在这里挖煤,肯定会睡好觉了。因为从此可以不必再担心发生瓦斯爆炸之类的井下事故了。在这里像搞铁矿一样,有几个大铲车外加几台大型运输车辆,就足够挖起成吨成吨的黑色财富。”画面里数以百计赤裸着上身的工人正在挥舞这铁锹,而在他们身后是一群群荷枪实弹的中国人。“但是这些中国矿主们并不因此而满足,他们在加里曼丹岛南部竟复活了可怕的奴隶制,无数善良的爪哇人被绑架到这里,在皮鞭和枪口下象牛马那样的劳作着。”

面对着这一幕幕“真实”的画面,相信观众对于被绑架者的任何一点怜悯都会转化成愤恨和唾骂。当然为了考虑广大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身首异处的斩首场面被最终停格在电视机镜头之外。但是印尼政府军还在8个小时之后,在距离坤甸约35公里,通往马辰的公路上发现了一名中国人的尸体,并将有关情况通知了中国大使馆。收到印尼军方用电子邮件传送的死者照片后,使馆人员证实他就是三天前被绑架的中国商人-翟奇政。

虽然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选择了的是沉默。随后中国政府公开已经屏蔽了189家国外视频网站,因为这些网站都播放有中国人质在加里曼丹岛被砍头的录像。但是尽管中国政府已经在努力阻止录像的流传,但是这段血腥的录像还是通过网络流传进了中国,并且有一些不怀好意的因特网用户还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在中国国内散布这一录像。

“这是在公然向共和国挑衅……。”而面对着染满鲜血的镜头,近几天来一直关心着欧盟方面增兵哥伦比亚动向的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长曹阳上将平和但却不失激昂的说道。“显然对方知道我们的逆鳞所在,所以故意触之。”站在曹阳身边的林太平无奈的摇了摇头,从手边取出了一份半岛电视台的相关资料递了过来。

专门报道新闻的电视新闻频道,早为世人所熟悉。世界上第一个24小时新闻电视台是美国人泰德.特纳于1980年创办的cnn(有线新闻电视网)。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cnn声名大振,以连续10多个小时独家连续战况报道让传统的无线商业电视网黯然失色。“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新闻都来自cnn。”美国前副总统、当时的国防部长迪克.切尼这句话宣告了一种新型电视媒体时代的到来。

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本身就处在多年兵荒马乱的中东地区,在报道阿拉伯世界及巴以冲突等敏感题材上具有cnn及其他西方媒体所不具备的地理和语言文化优势。2001年“9.11事件”以后,美国入侵阿富汗,全世界媒体上猛然间冒出了半岛电视台这个名字,那是因为全世界都想知道的本.拉登的下落,而此刻这个恐怖大亨的声音只有在该电视台播放的录像中才时有所闻。其实半岛电视台已经开播了五年。美国在阿富汗发动反恐战争初期,半岛电视台作为惟一一家在战时获得塔利班政权特许而留在阿富汗的外国电视台,依靠独家获取的本.拉登录音带和录像带在媒体战中独占鳌头。

而随着“反恐战争”的深入,半岛电视台借助连续播出独家新闻而声名雀起。一会儿是被伊拉克武装绑架的人质穿上了橙色服装被威胁斩首,一会儿是新的人质命悬一线,一会儿又传来一名新的人质被砍头的消息。人们频频听到bbc和cnn播报“据半岛电视台报道……”,价值不菲-轰动世界的独家新闻便从这里不断的发出。当然半岛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会轻松的告诉你,其实这些的独家新闻多来自电话和互联网。“有人会打电话给我们说你到哪个网站就可以下载这个录像。”独家新闻的获得就这么简单。

当然他们同样会告诉你其实这些消息并不只是半岛电视家知道,但别的电视台不一定会播。这有时候是出于民族主义,觉得不应该给敌人机会在我的电视台讲话。“不是什么人不让你播,是你自己就不想播。但半岛电视台追求专业主义,都要播。所以半岛电视台成功了。”

但是为什么是半岛电视台而不是别家媒体?早在1998年美英对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沙漠之狐”的空中袭击时,半岛电视台就因巴格达现场报道而崭露头角,后来又独家采访萨达姆;三年后,半岛电视台又作为惟一一家在战时获得塔利班政权特许而留在阿富汗的外国电视台,源源不断地获得独家新闻。这不能不令外界怀疑半岛电视台与萨达姆和塔利班政权的关系。因此半岛电视台一些记者的背景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伊拉克战争期间,西方国家便指责萨达姆的情报机构人员渗透进了半岛电视台,有人指控人气很旺的谈话节目《针锋相对》主持人费萨尔.卡西姆就是。半岛电视台的管理层因此易人。有人还说,《无国界》节目主持人艾哈迈德。曼索尔与在伊拉克的基地要人扎卡维有联系。然而最麻烦的人可能要算半岛电视台驻外记者泰西尔.阿卢尼了。

2003年9月,根据知名法官加尔松的命令,西班牙警方以涉嫌与基地有染为由,在南部城市格拉纳达逮捕了阿卢尼。阿卢尼是叙利亚出生的西班牙公民,现年约56岁,以前是极端组织穆斯林兄弟会成员。美国在阿富汗动武之初,他作为惟一留在喀布尔的外国记者定期从阿富汗发出报道。2001年10月,他对本.拉登的独家专访发表。

西班牙警方对阿卢尼的指控包括:他在1995到1999年间数次从西班牙携带1000美元到4000美元不等的现金送给在车臣、土耳其和阿富汗的叙利亚人,并与“9.11事件”劫机嫌犯穆罕默德阿塔有联系等。后来,对他的调查又增加了与今年3月11日马德里爆炸案是否有关的内容。他被禁止离开西班牙,但继续为半岛电视台做报道。本次在多哈举行的研讨会,阿卢尼作为惟一一名未到场的代表,通过卫星连线发表了讲话,并回答了代表的提问。人们看到视频上的阿卢尼表情安详,语气和缓。半岛电视台的同事一致为阿卢尼申辩。总编辑易卜拉欣.希拉勒更对逮捕阿卢尼进行了谴责,他说作为记者,认识基地组织成员并不算是犯罪。主持人阿卜杜拉说:“他是优秀的记者,这里的人认为他是英雄。”

事实与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想象不同的是,西方世界对这个频频暴出爆炸性消息的电视台并不排斥。例如美利坚大学教授、中东事务专家埃德蒙.加里布说:“半岛电视台在阿拉伯世界开启了更自由、更准确新闻的大门。它满足了阿拉伯世界的一种饥渴。”美国前驻叙利亚大使克里斯罗斯(chrisross)说:“总体上说,半岛电视台和其它阿拉伯卫星电视已经在开拓阿拉伯世界的知识和文化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事实上半岛电视台远非人人喜爱的“主流媒体”。事实上,除了普通观众和中东最开放的阿联酋、巴林等国,几乎所有邻居和大国都与半岛电视台不睦。1998年,因为半岛电视台的节目嘉宾批评科威特王子,它的科威特分社被关闭两个月。同年,半岛电视台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进行了专访,令他感到满意,但是又详尽报道了萨达姆奢靡的生日宴会,让伊拉克方面大为光火。近年来,沙特、约旦、突尼斯、摩洛哥和利比亚等国都曾因半岛电视台的报道或关闭其当地分社,或召回驻卡塔尔大使。埃及曾斥责半岛电视台的节目为“黄色节目”,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则曾被半岛电视台多次专访哈马斯领导人的行为激怒。

“与其说半岛站在阿拉伯人的立场之上,不如说它是bbc的阿拉伯分社。”关于半岛电视台的情况,刚刚从阿根廷赶回来的花宁平显然更有发言权。半岛电视台是由卡塔尔现任埃米尔哈马德出资创办的,他的庞大家族统治着这个人均收入超过2万美元的富庶小国。哈马德毕业于英国桑赫斯特军校。他希望通过改革让国家呈现一种自由、开放的氛围,确立卡塔尔在阿拉伯国家中独立的地位,并赢得西方世界的认同。他熟悉和欣赏英国的电视体制,尤其是bbc。

1927年根据英国皇家宪章成立的bbc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公司。它的财产属于国家,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目前由女王根据各部大臣建议提名的12人组成。bbc声称它创造五种公共价值:民主价值、文化和创造性价值、教育价值、社会和社区价值,以及全球价值。阿卜杜拉称,这些都是埃米尔和半岛电视台记者编辑普遍赞同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模式和卡塔尔王国的国情”,半岛电视台建立了自己的决策机构。半岛电视台有一个七人组成的董事会,其职责为监督半岛电视台的整体运作。

半岛电视台成立时,借bbc中东频道解散完成了自己的人才储备。1995年,英国广播公司计划与沙特阿拉伯的“轨道传播”集团共同建立“bbc中东频道”,但bbc坚持的“言论独立”原则令对方无法接受。1996年,“轨道传播”公司由于bbc播出了一宗对沙特反对派人士的访谈而正式终止了与bbc的合作。而此时恰逢卡塔尔筹备成立半岛电视台,卡塔尔将这批人才挖过来,他们构成了半岛电视台的核心和骨干,当时不到200人。有资料称,半岛电视台至今无法实现自负盈亏,卡塔尔政府每年还要补贴上亿美元。所以西方学界把半岛电视台定性为一家由政府间接所有的媒体。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半岛电视台虽然名满全球,但一直是赔钱赚吆喝。而卡塔尔皇室为什么愿意这样去作呢?其背后的隐情显然并不难了为人所理解。

“现在我们只能先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欧盟希望把我们的注意力从南美拉回到东南亚。毕竟在加里曼丹岛这样敏感的地区,我们的军队并不便于直接出手。”林太平点了点头回答道。“那么要把万俟昊调回来吗?”花宁平显然也意识到了对方的意图,虽然有些无奈,但这却可能是共和国下一步唯一的选择。“欧盟未免也太小看大中华了,既然对方想打舆论战,那么汝要战,便作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