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桓鐾暾囊馑肌?br/>
最令人惊奇的是,看似仍然很弱小的孩子已经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还会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果你把他喜欢的玩具或食物放到他够不到的桌子上,桌子上铺着台布,他会拉动台布,以便拿到他想要的东西。
这只是某个孩子的表现,每个孩子可能有所不同,但这足以说明1岁的孩子很了不起。
一个小生命从软弱无助到能独立行走,使用言语同人交流,甚至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此巨大的变化仅在一年之中发生了,这是惊人的进步!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没有任何一个阶段的变化能与之相比。
因此,孩子1岁生日,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为孩子的进步而庆贺!为我们自己辛苦付出所取得的成绩而庆贺!同时也为纪念我们同孩子一起度过的每一段快乐的时光,也感谢上苍赐予了我们生命中无比珍贵的礼物。
当然,1岁的孩子并不能理解过生日对他意味着什么,无论我们如何安排,只要向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就足够了:你生命的第一步走得很好,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我们赞赏你,我们非常爱你。
我始终相信: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最宝贵的,也是孩子最想从父母那儿得到的只有爱。无论一个家庭在物质方面是否富有,只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接纳,彼此关爱,孩子才会有幸福的童年和健康的心灵。
而在一个变化迅速、压力大的社会,孩子在物质方面的欲求似乎更容易得到满足,自然的、亲情的交融反倒成为奢望。
1~2岁(1)
这是一个充满探索欲望,勇于冒险的年龄。精彩的童年由此开始,很容易让父母们忙乱和心烦。
妈妈别为我担心
初学走路的孩子摔倒时大人的反应至关重要,那是让孩子自己学习处理挫折,培养独立性的机会。
孩子1岁多时,有一次,我带他在居民楼间空地散步,孩子突然摔倒了,我在一旁看着他,等待着他自己站起来。不远处几位正在闲谈的老人发现了,开始指责我的无动于衷:“这个妈妈真狠心!”边说边颠着小脚跑过来,帮着扶起孩子,还在埋怨我:“看把孩子摔的,妈妈怎么能不管呢!”我过去拉起孩子的手说:“谢谢。”
真的很感谢他们的帮助。每一个有爱心的人对柔弱的生命会自然地怜惜、爱护,更何况孩子的亲生母亲。我相信每一位母亲都会同我一样,她宁愿千百倍地代替孩子承受所有的伤痛,她爱惜孩子的生命远远胜过自己的,她会用任何的代价去换取孩子的快乐。但是,明智的母亲知道:母亲不会陪伴孩子终生的,孩子终究要离开妈妈的怀抱、走出妈妈的视线,走向妈妈力所不及的新生活,妈妈的怀抱温暖、安全,但那只是一时的港湾,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孩子终究是要自己去承受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其实,当脐带被剪断后,孩子就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他终将独立踏上人生的里程,没有人可以替代他。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孩子生命刚起步时就要他去自己适应、承受一定的挫折。孩子天生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这一点勿庸质疑。孩子跌跌撞撞走路时,我们要在一旁看护他,必要时指导他、提醒他,摔痛时安慰他,受伤时及时处理。但不必过于紧张、惊慌,即使很担心,也不要表现出来。强忍着心痛,又要担心他人的误解,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为了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这样做是值得的。
我亲眼见过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孩子跑步时摔倒了,趴在地上大哭大叫,几个人冲过来,拉他起来,哄他,仍是哭闹不止,看到自己的妈妈更觉委屈,其实他并没有受伤。我想这个妈妈照顾孩子一定很辛苦,她时时处处都要替孩子承受挫折,孩子什么时候才会长大呢?
有很多母亲跟我抱怨,带一个孩子太累了,事无巨细地操劳。我以为这样的母亲们应该想一想:是不是我们管了我们最好不管的事呢?
奶奶,那不是桌子的错
让跌跌撞撞的孩子自己承担行为的后果,是责任心培养的,也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我听说过一个东西方家庭教育方式对比的例子。一个很小的孩子在屋里乱跑,撞在了桌角上,头起了一个大包,孩子哭起来。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中国传统的三世同堂的大家庭,奶奶会飞快地冲过去,抱起小孙子,一只手心疼地抚摸碰着的头部,另一只手狠狠地拍打倒霉的桌子,还振振有词:“谁叫你不长眼,撞我们孩子,我打你,我打扁了你!”似乎不把桌子砸烂就不解气,还会鼓动孩子去打。顷刻间,原本无辜的桌子成了替罪羊,孩子的情绪真的因为如此宣泄而缓和下来。因此这种哄孩子的有效方法就被沿用下来,孩子再大一些,再受到伤害,他会理所当然地责骂、攻击伤害他的对象,而他自己不负任何责任。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西方的某个国家,家长帮助孩子处理完创伤,会跟孩子说:“你走路时为什么不小心一点儿?注意看清前面的东西,就不会撞伤了。”这样与孩子对话,一方面要孩子明白:是你自己不小心才会出现意外,你要自己承担责任和后果;另一方面也提示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想看书来
1~2岁(2)
我更赞同后一种做法。一开始就应该让孩子学习自己承担行为后果,学习自我保护。1岁多的孩子已经可以学习一些规则了。
有些人成年以后,稍有不如意就会怨天尤人,学习不好是因为父母没给他聪明的脑袋,工作不好是因为领导不够重视,家庭不好是因为爱人不尽职尽责等等。总之他不必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不会希望有一个善于转嫁、推卸责任的孩子,那就要从一开始就注意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尤其要提醒隔代人,哄孩子的老方法需要改一改了。
爸爸,请蹲下跟我说话
仰视代表威严,但孩子渴望平等。同时,孩子从你对待他的方式中学会了人际交往的规则。
以孩子的高度来看大人,1岁的孩子能看到的是什么呢?有一年春节,我带孩子去感受“年味儿”,在人头攒动的古文化街,我拉着孩子的手,饶有兴趣地给孩子讲解吊钱、空竹、窗花之类的民间艺术品,我自己已被那红红绿绿,人山人海烘托出的热闹场面感染了,陶醉了,孩子却很快就没有了刚来时的兴致,非要回家,平日最爱凑热闹的孩子怎么了,不舒服了吗?当我蹲下来摸他的额头、问他话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从孩子的角度看到的只是黑压压、密密麻麻的腿。
我们都希望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是相互尊重的,这是与生俱来的愿望。保护它,培育它,让它生长,应该从一开始就用平等的、尊重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幼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