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灵纯净得像一面镜子,他能折射出周围人对待他的态度和方式。别人怎么对待他,他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一个具有平等意识,尊重他人的父亲(或母亲)是这样的:
1他总是蹲下来同孩子讲话。很少使用强制的、命令的口气,而是经常使用商量的口气。
2他喜欢倾听孩子的声音,尽可能理解孩子特有的表达方式。
3当他抱着孩子,或把孩子放在膝盖上与孩子交谈时,总是表现出专注的神情,眼睛看着孩子,表情柔和,饶有兴趣。
4他不会忽视孩子的正常需要,在他的言行中经常表现出关切。
5他不会忘记在孩子入睡前说晚安,分别时同孩子告别,下班回来时问候一声。
6当妻子做了一桌可口的饭菜时,他会鼓励孩子一起对妈妈说:“谢谢,辛苦了!”孩子为爸爸或妈妈拿来报纸时,他会得到真诚的感谢。
就是在这样平常、琐碎的事情中,孩子一天天、一点点长大。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是一个真正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不仅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还会建立一个真正幸福的家庭。
哇!这个世界好精彩
这是好奇心最强的年龄,孩子被驱动着,忙于探究世界。父母要倍加爱护,但不要太多的约束。
我们试着想像一下:这么小,每天除了睡十几个小时的觉,醒着的时候总显得忙忙碌碌的孩子可能想些什么?
我会走路了,也会说话了,总得做点儿什么吧。那么多好玩的东西,那么多该做的事情,我都想试一试,我能做些什么呢?
我想到处走走看看,可是爷爷奶奶总在喊:别碰着,别摔了!
我想自己喝水,妈妈会说:宝宝,别把杯子摔了!
爸爸带我出去玩,总是拉紧我的手或是紧紧地把我抱在怀里……
唉!我还没做什么呢,他们就知道我会犯错误了,真让人扫兴!我做点儿什么他们就为我担心,总有一天,他们又会因为我什么都不想做,也什么都不会做而着急。
1~2岁(3)
周围的人和景物我们已习以为常,可是对于刚刚开始探索世界的孩子来说,一切都那么新鲜有趣。好奇是求知的动力,探索是学习的开始。好好爱护孩子身上这一份天生的欲望和勇气,为它的成长提供一块沃土,这将是父母送给孩子终生得益的财富。不要过多地限制和责备,更不要在孩子将要做什么事情之前就提醒他可能出现坏的结果。因为稚嫩的好奇心和勇气经不起伤害,还因为一个缩手缩脚的孩子将来是不会有太大的作为的。
我们可以经常这样与孩子对话:
吃饭时——“来,宝宝,自己拿着勺子,好,宝宝自己会吃饭了。”妈妈坐在孩子的身边,帮孩子扶一扶碗。
晚上,一家人休闲时——“宝宝,帮爸爸把报纸拿来好吗?对,就是那张,谢谢,你真棒!”爸爸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孩子。
带孩子去户外游玩时——“宝宝,你看,这花多美呀!红色的花瓣,绿色的叶子,你闻闻,还有香味呢!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红色的壳子,还有黑点儿,噢!它飞了!是一只小瓢虫,你发现了一只瓢虫!”
给孩子洗澡时——“宝宝,摸摸这水热吗?烫着了是吗?妈妈再加一点儿凉水就好了。再试一试,不凉也不热,给宝宝洗澡正好。”
这样做,就是在协助孩子一起来探究世界,给孩子参与日常生活、表现自己的机会,不必刻意去教,不知不觉间,孩子饶有兴趣地认识了很多事情。
我相信一切都是真的
你要孩子真诚,首先要真诚地对待孩子。
在孩子还不懂得辨别真假的时候,他宁愿相信一切都是真的。
那时,你可以很轻松地扮演一个魔术师。尽管你没受过专业训练,表演拙劣,露出很多马脚,但孩子仍相信你真的会把手绢吞到肚子里,你会让杯子里的苹果莫名其妙地消失。他会一直好奇、还有些吃惊地看着,对你充满了崇拜之情。
(bsp;一个邻居在楼下逗孩子说:“你喊我阿姨,我就给你糖吃。”孩子喊了“阿姨”,可是阿姨并没有带糖,她只是随意地逗孩子玩,孩子喊过之后,阿姨就忘记了,转身就走。孩子可能会一直跟着她,因为他一直相信“阿姨给糖”。孩子是那么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