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_我的第一本家教书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章(2 / 2)

正接受着考验的夫妻不妨这样想一想:

——孩子在这个家庭最多只生活十几年,此时是他最需要我们的时候,这时间不会持续多久的,以后他要远离我们,我们想要再同他在一起也难。何不趁此机会,充分享受在一起的时光?

——在社会上事业有成,在家里又是贤妻良母固然好,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何必强求自己事事做到最好,有所选择,有所放弃,承认个人的限制,反倒会让自己轻松快乐地生活。

——我们的婚姻在这个阶段是最需要彼此相互理解、支持的,来自对方的关爱此时显得尤为珍贵。孩子终究要离开我们,长相守的只有我们两个人啊!

——孩子不应因为小而且是唯一就享有特权,如果我们在家里培养了一个特权人物,将来他走向社会又如何给自己定位呢?所以,一开始就应该让他意识到:爸爸妈妈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那是不容你侵犯的。比如,你不能随心所欲地睡到我们中间,你应该睡在自己的小床上,或必须睡在自己的屋子里。

千万别因为孩子的原因而忽视了彼此的关照!孩子只是家庭的一员,谁都没有资格成为家庭的中心。一家三口应共享亲情,分享彼此的爱。

我什么都想知道

做一个3岁孩子的父母,脑袋里至少要装着十万个为什么。

孩子会观察、会探究、会思考了!因为我们发现孩子问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五花八门的问题会让我们应接不暇。

有些问题我们觉得很好笑,诸如“什么是‘死’?”“爸爸为什么长胡子,妈妈的胡子哪儿去了?”“我要睡觉,月亮为什么不睡觉?”“书上的蚂蚁会说话,地上的蚂蚁为什么不说话?”

有些问题让我们困惑,诸如“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晚上它住在哪里?”“电视里的水为什么不会流到屋子里?”“为什么叶子是绿色的,花是红色的?”

还有的问题让我们难为情,诸如“为什么男孩子站着解小便,女孩子蹲着解小便?”“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是从嘴里把我生出来的吗?”想看书来

2~3岁(5)

孩子会用流利的句子表达他的意思时,他的好奇心、求知欲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他不再限于东瞧瞧,西看看,也不满足于“淘气惹祸”了,他的探究学习变得更加复杂,水平更高。他把对某些事物观察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与成人交流并把大人当成博学多才的权威,虚心“讨教”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父母认真应对孩子的问题至关重要。学习的兴趣是从很小的时候培养起来的。较好的态度和做法是:

——尝试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对于孩子的问题表现出同孩子相似的兴趣。

——无论孩子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回答时都不要忘了肯定和表扬孩子对事物的主动观察和探究。好问的孩子肯定是一个好学的孩子。

——不必强求唯一准确的答案,也不必扮演权威形象。你可以用“我们一起来看看,想想”之类的回答引导孩子自己求索。

——在孩子还听不懂“大道理”的时候,你可以把答案编成童话故事。

——不要回避更不要责难孩子的提问,在孩子眼里一切都是天真无邪的。你可以用比喻的方法婉转应对令你尴尬的问题。

——避免对孩子提问的忽视、嘲笑、厌烦、不以为然,或滔滔不绝讲道理。这些做法都有可能伤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甚至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认识。

别当着客人的面说我,多难为情

当众让父母尴尬是孩子的“拿手好戏”,他却要别人给他留情面。

皮皮的爸爸妈妈最怕家里来客人。他们夫妻并不是不喜欢交际,可是最近,他们却不大愿意邀请客人来家里,外出时也不大情愿带上孩子,原因是皮皮在大人聚会时的表现糟透了。妈妈精心准备的大餐刚端上桌子就被他打翻在地;客人坐在沙发上,他偏要挤到靠背上;大家举杯祝酒时他把饮料撒了一桌子;让他给客人表演刚学会的儿歌,他却扮个鬼脸;爸爸和别人聊天时他非要爸爸陪他玩;有时还故意说出难听的话,惹妈妈生气时他会显出得意的神情,像个胜利者。带他出去参加朋友聚会也有类似的表现。

这是个很让父母烦恼的问题。皮皮平时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很善于同父母合作,也能体谅父母,为什么偏偏要在客人面前出洋相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