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安邑击破_汉末黄沙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十一章 安邑击破(1 / 2)

贾诩,三国时期最顶尖的谋臣,最纯粹的谋士。

贾诩一直就是隐藏在幕后的智者,不像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光芒万丈;也不像“天生郭奉孝”,儒雅风流,奇策绝伦;更不像司马懿狼顾鹰视,野心勃勃。他的理念中,只是为了寻求能够庇护自己家族的东西,为了好好地活下去,说到底也不过是被乱世所逼迫而已。

其前后辅佐之人,不论是李催、张绣、曹操、曹丕,只要听从了他的计策,所行之事无往而不利。其所献之计,往往狠辣歹毒,不计过程,但求效用。董卓身死后,王允欲尽除董卓余党,贾诩为求自保,建议李催郭汜等人兵发长安,长安城破之后,李催等人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而后李催等人把持朝政,天下复又大乱。

可以看出,贾诩的一句话虽然是为自己考虑,然而却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使东汉再次陷入了混乱状态。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的时候说:“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馀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这个评价还是很中肯的。

贾诩少无盛名,唯有当时名士汉阳阎忠异之,说贾诩“有良(张良)、平(陈平)之奇”,后贾诩辅佐曹操,多有功劳,时人称之为“毒士”,其生平奇谋百出,算无遗策,他高深的智慧决不再三国任何一人之下。

而且贾诩最大的优势,就是极会揣摩人的心思,如果说,谋臣之智,首在“审于量主”,那么贾诩就是当之无愧的三国第一谋臣。曹操何人也?乱世枭雄!贾诩却完全看透了他,宛城城外料敌决胜,建议张绣投降曹操而非袁绍,离间韩遂马超,立长立幼之论,无不见其揣摩君王心思之明。

张绣投降曹操时,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不过三年,天下不服其者不可胜数,陈琳所写的讨曹檄文更是将曹操骂得体无完肤,曰:“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此类文章,历来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难免有污蔑不实之处,但也绝非空穴来风,所以曹操急需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的容人之量,而贾诩恰恰送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

张绣于曹操有杀子陨将之恨,曹操却能尽释前嫌,这样的人都能为曹操所容,天下还有何人不能容之!所以曹操曾对贾诩言:“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更难能可贵的是,贾诩非但能摸清曹操的心思,更知道自己该站在什么位置,他从不与他人私下交往,儿女婚嫁也不攀劝附贵,虽策谋深长而低调,绝非杨修之流能够相比。

这些韩越都知道,但韩越没有想到的是,贾诩竟然不在京都洛阳,而是辅军河东,还差点另刘备军灰飞烟灭。

“主公。”韩越压下心中起伏的波澜,沉声道:“贾诩此人,越曾稍有耳闻,言传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莫测之智,虽张良、陈平亦未必过之。”

“竟有如此奇才?”刘备眼中一亮,好奇的问道:“牛辅将军,贾诩先生现可在安邑城中?”

“这……这!”牛辅再度支吾着,他也算官场混迹十几年的人,如何看不出刘备的意思,况且,贾诩现在……

韩越见牛辅迟疑,心中一转,突然问道:“贾诩先生可是和将军一道那个黑衣文士?”

“啊……”牛辅脸色一变,陡然低下两滴冷汗,虽未回答,可其表情已经告诉众人答案了。

果然!韩越心中喜甚,当初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的,只是觉着那黑衣文士不似平凡之人,下意识就将他也抓了出来,如今看来,这狗血的第六感还真有良多益处呀!

既然只答应徐荣放牛辅安然回去,那么贾诩嘛,嘿嘿……

“主公。”韩越谏道:“我军既已安全出城,当派人送牛辅将军回安邑了。”

刘备颔首,微微笑道:“大丈夫无信不立,何况乱世之中!备绝不做无信之人,牛辅将军,请吧!”

牛辅抬头看看刘备和韩越,见二人皮笑肉不笑,他虽然想开口将贾诩一并要回,可心下踟蹰了一会,最终还是没有出声,爬上一名将士牵过来的战马,向安邑方向飞驰而去。

牛辅一走,韩越脸色一正,沉声对刘备道:“主公,请速至南门督战,今日能否反戈一击,拿下安邑,就看高顺高览二位将军是否已经夺下南门了!”

“这……”刘备有些迟疑:“我军已然安全退却,若再夺安邑,恐怕有失信义。”

“主公,兵不厌诈。我军并无与徐荣约定,退出城门后就罢兵休战。相信徐荣也曾想到此处,既然我军已经放了牛辅,就又回到两军对阵的情况,所以现今之势,南门至关重要,若此时不取,待洛阳援军抵达,恐怕我军将无功而返。”

“大哥,莫要再犹豫了,这可是大好良机。”张飞亦焦急地劝道。

“主公,我等亦能再战。”众将其齐声请命。

刘备眼中定了定,终于沉声道:“传令全军,转向南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