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智慧逍遥的歧路-亚里…_凭什么心忧天下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五章、智慧逍遥的歧路-亚里…(1 / 2)

nbsp;、两棵大树

美国哈佛大学把这样意思的拉丁文作为学校的校训:

以柏拉图为友

以亚里士多德为友

更要以真理为友

显然,在哈佛的文人精英看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与真理一样,都是在人类求知求索的路上的榜样与航标。

我们东方中华的大学能不能把这样的中文作为校训呢:

以老子为友

以孔子为友

更要以真理为友

我看是可以的。

确实,在知识、思想、智慧的原野里,有两颗醒目的参天大树,这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流为主干的古希腊之树和以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之流为主干的古中华之树。这两棵大树是那样的根深叶茂,绚丽多彩,又是那样的别具一格、独领风骚,以致两大文明的后人们完全走上了不同的文明之路。

同样的地球、同样的阳光和月光,产生了同样智慧的一大群五颜六色的先哲先贤。但古希腊和古中华的先哲们再在思维方式上又是那么的不一样。什么样的种子结什么样的果。探讨比较这些先贤们的不同思想智慧方式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

让我们来看看古希腊逍遥学派的代表亚里士多德和古中华逍遥大师庄子,看着两个人物不同思想及其表达的逍遥把两族不同的后人带上了怎样的歧路。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公元前322年,古希腊空前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哲亚里士多德,面对他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敌人泼来的“渎神罪“的污水,更面对他一直无法解开的尤里波斯海峡奇妙的潮流,疲倦不堪又愧恼无奈的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尤里波斯啊,把我吞没吧!因为我实在无法了解你!”

这位在当时世人眼里无所不知的大哲,就这样走向了死亡。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bc383-bc322)马其顿王御医的儿子,从出生到成长和生活都与各类皇室贵族相关,公元前366进入雅典的博拉图学院求学,在这里一呆就是20年,成为柏拉图最具挑战性的学生,被柏拉图视为“学园之果”。“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就是出自这位雄心勃勃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之口。

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被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召回故乡,成了年仅13岁以后威振史册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导师,并创立了很有现代大学味道的吕克昂学校,由于其教学方式多为带领一帮子弟在校园里边走边聊,被世人称之为“逍遥学派”。更由于腓力二世国王和以后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大力支持,不缺金钱、土地、人力和标本资源的亚里士多德及其吕克昂学校成了当时世界最庞大、最顶尖的科学研究中心。横扫地中海沿岸的亚历山大大帝还不断让士兵们给导师送去各地采集的各种动植物标本供导师研究,用实物实体进行实证的理性分析使亚里士多德成了西方科学的开山鼻祖式的大师。

亚里士多德曾经对158种城邦型政治制度进行调研,对五百多种植物进行了分类分析,对50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一心想穷尽学识和真理的亚里士多德带领一帮人写下了至少170多种这样的著作:

《工具论》、

《物理学》、《气象学》、《动物志》、《论灵魂》、

《伦理学》、

《形而上学》

《诗学》

《政治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