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胡适的徒子徒孙们_凭什么心忧天下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章、胡适的徒子徒孙们(1 / 1)

“糊涂”的胡适之

说胡适之老夫子糊涂,首先是我们对他老先生形象的长期认知糊涂。

从小生长在红旗下,浸淫在批胡中,总觉得上个世纪暴得大名的胡适之先生名不符实:不管是提倡点白话文,还是讲究点“方法论”,不管是倡导多研究问题少谈主义,还是主张全盘西化,此公既无李大钊、陈独秀诸君的慷慨激越,也无郭沫若君的热情、林语堂君的情趣,更无鲁迅先生的尖酸和深刻……糊涂之我,年轻时居然感到胡适之老先生是靠糊涂指点文坛江山而虚得大名。在上个世纪初文人群星灿烂的年代里,胡适之老先生应该不是最亮的一颗北斗星。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主义的中国,应该没有胡君的大位。

经过孙中山主义到毛主义的世纪洗礼,再经过邓主义的商业浪潮吹打,年纪大了,重新翻起唐德刚先生关于胡适老先生的种种研究心得,才不得不重新打量起胡适先生理性、清淡的形象来:胡适之老先生提倡的新文化运动写白话文,实际上就像今天提倡突破汉文写英文;提倡的“方法论”,实际上就是今天的“科学”;提倡的天赋人权,实际上就是今天的“民主”;提倡的“实验主义”,就是今天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倡的“全盘西化”实际上就是今天的现代化……如果说二十世纪之中国是主义折腾之中国,则二十一世纪之中国应该是不断面对和解决各类发展问题之中国,转了一大圈,百年过去,胡老先生还真是现代中国之人文社会现代性开化的开山鼻祖。

但,胡老先生依然糊涂。

此君名满天下,谤满天下,友满天下,“我的朋友胡适之”成一代专用名词。更多的是徒子徒孙满天下,天下人以接触过、被授教过胡老先生为荣,而胡老先生也居然以为他真有那么多好朋友、好学生,偶尔也自作多情地去君子先生般待人,不管碰到谁,总喜欢书生意气地去教化一番,香花毒草,一概以心浇灌。

这里择几个世纪人物作胡老先生的徒子徒孙们扯淡一番。望天上的胡老先生见谅。

三、“学徒”蒋介石

蒋介石与胡适没有师徒的名分,但胡适对蒋报以希望和好感倒是真实的。

据考,胡对蒋的好感主要源于:第一,蒋本人清廉;第二,蒋和夫人信基督有宗教信仰;第三,是蒋毕竟在乱世中勇于任事,不讲主义,敢于面对和解决问题。

所以,第一次胡蒋见面,胡就好为人师地把蒋当成学徒了。

那大概是1932年11月30日晚上,已是学界大名流的胡适在武汉参观完武汉大学应邀去与蒋共餐。餐后未尽兴,蒋约胡适第二晚再聚。第二天胡老先生兴致勃勃地特意带上了一本《淮南王书》送给蒋,面对能干的蒋介石,胡意劝其修行戒为。胡书生意气地认为,一个掌握大权的人如果太自信,太有为能干,则是百姓的灾难。在此之前,胡已在报上批过蒋,为此还被迫辞去了中国公学校长职务。蒋也曾在公开场合说明胡适系异党而不能担任清华校长职务。胡先生送《淮南王书》系有感而发。

可爱的胡老先生,从那以后居然有机会就把蒋当成自己的徒儿以心教化之:

1932年12月2日蒋第三次见胡,请教教育制度和学风问题,胡率直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1933年胡写信告蒋:应明定权限,知人善任,不侵官,不越权;

1935年胡公开发表文章评学徒蒋公:他长进了,气度也变阔大了,态度变和平了,能尊重异己者的看法;

1953年1月16日蒋请胡晚宴,胡说了一些逆耳的话,蒋居然也容忍了。从美国回台的胡老先生告诉蒋:台湾今日实无言论自由,无人敢批评蒋经国和蒋总统;

1956年蒋介石70岁生日,胡适公开发表祝寿词教训蒋:应做“无智、无能、无为”、克制自己的总统。更可贵的是,胡还身体力行去支持台湾的自由言论和组织反对党。但蒋介石这个学徒还真不简单,面对胡适这个异党,他不断地倾听、包容,甚至不断宴请,更委以重任:大使,校长,制宪国民大会主席,中央研究院院长,甚至,还以总统、行政院院长等高位诱之。比起毛的图书馆长,蒋对师父的尊重就更真实多了。

1962年2月24日胡老师在酒桌上仙去,蒋即送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的新思想的师表。并赠“智德兼隆”挽额以盖棺。

可以说,清淡的蒋学徒和平和的胡先生倒是中国上个世纪乱世中始终以礼相待的好师徒。

四、“徒孙”李敖

晚年胡老夫子回到台湾,看到学徒蒋介石励精图治,###,把他的民主政治理论忘却脑后,老先生除了实践“科学”之道外,开始对在野的学界文人追求民主人权的努力暗送秋波,不意之中,居然收了个孙悟空式的徒弟――李敖。

李敖从骨子里很敬重胡老师,李敖大师也是当今一流的胡适研究者。你看李敖的字迹,完全脱胎于胡老先生,你再想想李敖打的成百个各类官司,其把老先生“考据”的功夫发扬光大到了天下第一。老先生天上有知,其徒孙将其技术炫耀于法院不知当何感想。

其实,李敖除了早年也暴得文名与老先生一样外,其性格形象与老先生完全风马牛不相及。李徒孙狂放,胡夫子儒雅;李徒孙敢爱敢恨敢取天下美女,胡夫子思维西化但爱情观古董;李徒孙好树敌于天下,胡夫子则天下人皆称“我的朋友胡适之”;李徒孙好与官方斗争,甚至不惜坐牢,而胡夫子则好小骂大帮忙,绝不受苦而乐享各类荣华富贵……不过细想起来,这师徒俩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所有成功文人的通病:好为人师。

前年李敖大师大陆一游,捐资35万塑一胡老夫子铜像落座北大。当年的徒孙而今自称的大师有言:老先生在我贫困时给我1000元,现在我用350倍的钱还他。论师徒之情,###比前两位还伟大不少呢!

五、“模范生”邓小平

改变中国普通人和整个中华民族命脉的真正大师还是朴实的四川人邓小平。邓公一辈子都算不上文人。胡老夫子在中国文坛大放光彩的时候,邓小平则流浪法国勤工俭学;胡老夫子在尽享荣华富贵,广交天下文人之时,邓公则与一帮难兄苦弟们在穷乡僻壤打江山。邓与胡老先生实在扯不上师生关系。但你细想,当时代给邓公机会一展才华时,邓的武功路数和招式居然全是胡老夫子的嫡传:

实用主义――“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少谈些主义,多研究问题――“不争论”!“解决问题的干部才是好干部”、“谁懂马列?谁懂社会主义?反正我不懂!”

全盘西化或充分西化(胡老夫子的名言是待全中国的农民们都能用牙膏牙刷,中国才有西化的希望)――“千方百计奔小康”、“坚持现代化不动摇!”

掌大位者如果太能干,太想自己作为会遭殃――“包产到户”、“放权让利”、“让百姓的脑袋替代政府的脑袋”、“我做你们的勤务员”。

科学救国和民主政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尊重科学”、“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问题”

……

老天真是开了个大玩笑,胡适之老先生想教导的学生们四分五裂,没有一人完整表达老师的理想。胡老先生仙去二十年后,一个不是其学生的邓小平君居然扛起了胡老先生的武器,充分完整地表达起先师的理想。

感谢时代,赐给了我们一个百年前开天辟地的胡老先生;更感谢上苍,让中国人民有一个不喜言辞的好儿子邓小平君,让中国人真正地开始站起来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