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写诗就要死人”?
作为苏东坡家乡人,莫斯从小对诗人们充满敬仰和欣赏,从背诵“床前明月光”到写意“大江东去”,从喝酒吟“一壶浊酒喜相逢”到“把酒问青天”,总觉得诗意诗境诗心是人生一大美景、梦界。文革中,从图书馆偷出“花间集”之类,读着李后主的“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当年(旧时―我查的诗集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便浑然忘掉生活的艰难和烦恼,居然也向往当起文学青年去做梦中花月。七七年大学初开不久,有幸碰到###春天,伙同当年诗友而今民间生活哲学大家的毛玉元(按,毛喻元)先生在一夜间把学校的民主墙贴满了昂首挺胸的“诗歌”。总之,诗歌、诗人、诗意成了人生一大梦想,至今碰到诗人们,我还是从心里想行军礼致敬。直到到重庆游玩,当年的“大学生诗派”旗手的诗人王琪博兄赠送一本名曰《大系语》的诗集,一翻开首页,赫然写着黑体大字:“我一写诗便会死人”,我才惶然发现一语惊醒梦中人,“诗”这玩意儿并不好玩,除了怡情,也可乱心乱世,更可杀心杀人,而且是疯狂地乱世和杀人。
感谢琪博兄让我回头一看,伟大的二十世纪居然是诗人们群魔乱舞的荒唐世纪。
二、诗人=疯子?
二十世纪上半叶英文写作的顶极文人海明威、乔伊斯、艾略特、叶芝等有一个共同的师父兼朋友,现代派诗人的开山鼻祖美国人尹兹拉·庞德(1885-1972)。此君生长在美国,酷爱文化而蔑视金钱,结果发现生机勃勃的美国正大批生产每个毛孔都沾着鲜血的金钱,他的结论是:“资本主义排斥诗人”,于是离开美国开始了他的文化流浪之旅。最后是魅力十足的墨索里尼吸引他来到意大利,认准墨索里尼先生的激情正在延续美国国父之一的文人杰斐逊的人文事业,全情投入心甘情愿作法西斯的旗手,在电台上用诗人的激情不厌其烦地吹捧领袖墨索里尼,狂热地支持其独裁和草菅人命,攻击美国等庸俗的政治文明甚至说应绞死罗斯福总统和几百名犹太人。此君比普通诗人高一筹的还有,除了写诗之外还是不同语言文明的传播者和天才的翻译家,连深奥的中国“四书”,“五经”也被他翻译成英文,也算是个顶尖文人了,所以才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叶芝等顶极文人的膜拜。但诗人的激情终敌不过战争的刺刀,1945年此君在意大利被美军俘虏回国,本拟按被指控的十六项叛国罪来起诉,但海明威、艾略特等人以其精神失常为理由请求宽恕,并联络了四十多位医生联名为其开出疯子证明。未进监狱而进疯人院的庞德确实才华横溢,使1949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居然也发给了庞德,让那些在二战中失去亲人的美国人义愤填膺。庞德此时的名头是诗人兼名流更兼“疯子”,在精神病院中渡过了平静的十多年,直到1958年底出院后回到意大利对前来欢迎的记者和闪光灯兴致勃勃地行了标准的法西斯举手礼。
人们在问:此君究竟是诗人?疯子?还是不折不扣的法西斯?
三、诗人=恶魔?
二十世纪的两大人类精神恶魔:墨索里尼和希特勒都有诗人般的演说激情和天才。墨索里尼虽然学习成绩很差常被停学但却写过剧本和小说,并在自己主办的《###》的发刊词上用了一句诗一样的拿破仑名词“革命是一种理想,需要刀枪”。希特勒的建筑设计和绘画也颇有诗意,其《我的奋斗》则贯穿着诗人的亢奋和逻辑。而瓦格勒诗样激情的音乐也常使希特勒落泪,连送给情人爱娃的礼品也是一本诗集。
但真正值得深究的是:这两个魔头发迹成长都有疯子般诗人师父的浓重痕迹。加布里埃莱·邓南遮()号称是二十世纪初意大利的民间领袖之一。此君热爱战争,一战时曾开飞机在维也纳上空抛下五颜六色的传单:“本该给你们炸弹但我却给你们问候。”战后凭着一颗失去的眼睛和满胸的勋章带了一帮流氓退伍军人居然占领了意大利和南斯拉夫交界的港口城市阜姆,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诗人倡导的合作议政权――阜姆共和国――在那里除了自己制定了各种诗歌般的随意性法律,还用政府的名义发出“诗歌牌照”。这可是世界诗歌史和政治史上空前绝后的创举。那时的里耶卡(当时名叫阜姆)居然成了全世界梦想家、流浪汉、诗人、吸毒者和妓女们的“延安”,全世界不安分的青年人像湖水般涌去那里一睹诗人城市的芳艳。但最后诗人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当地百姓和意大利政府最后被迫接管,诗人们如鸟兽散,但此城对墨索里尼的直接贡献是流浪汉和退伍军人在此城组成邓南遮的卫队黑衫军。丹农齐奥的向阜姆进军成了后来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的前奏,黑衫军在垮台后投奔墨索里尼成了墨索里尼的发家之本和队伍标志,而黑衫军的诗般疯狂也被希特勒发扬光大。
与伟大的邓南遮相比,希特勒的诗人师父就逊色很多。德国人狄特里希·埃卡特只能算二流的诗人和文人,他比希特勒大二十余岁,经常醉酒,这个性情中人还把希特勒带进了柏林的文化圈,更给希徒弟讲了很多诗人哲学家尼采的精神,从此尼采成了希特勒的精神偶像。此外诗人敢做敢想敢为的性情还从骨子里影响了希特勒,以至希特勒提起诗人师父时居然也热泪满眶。邓南遮和希·埃卡特这两个诗人没想到他们的徒弟居然掀起了人类史上空前绝后的惊涛骇浪。
或许,这正是诗人师父们的梦想。
四、诗人=皇帝?
中国的皇帝大多能来几句诗,但这里仅调侃调侃伟大的乾隆和。
乾隆一辈子写诗超过四万首,平均每天二首(从生下来就算起)。但历史上可以传颂的诗没几句,不过其批量生产诗歌的能力无疑是世界第一。皇帝诗人成天沉浸在诗境中必然对庸俗的现世治国失去方向和激情。诗歌带给乾隆皇帝的首先是下江南找女人,其次是自我感觉极好的自恋自大好面子。好面子成了诗人皇帝治国的主轴,中国的闭关锁国到乾隆走向高潮,典型是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访华,本欲与天朝文明通商,但诗人皇帝以为是来朝拜,令其下跪。诗人皇帝除了自大的感觉外,并不知道天下已在大变。清失天下自诗人皇帝乾隆始。四十多年后,英国人再来就是尖船利炮和鸦片之流了。
现在,我们也可以对诗歌的江湖做如下总结了:
诗人大多是非常人;
常人可以欣赏但不应去做诗人;
诗歌是非常个人化的表达;
诗歌疯狂的社会化表达可能害己害人,甚至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