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歌厅小姐发展史(转,混字数上榜)_重生之二次人生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太原歌厅小姐发展史(转,混字数上榜)(1 / 2)

古龙曾说: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两种最古老的职业,妓女和杀手。既然妓女是一项永远古老而又永远年青的职业,那么,它同时也就是一个永远古老而又永远新鲜的话题。

我居住在太原,这是一座在过去几十年中默默无闻,在许多的人的印象中,极为平庸、毫无时代特色的城市。我许多在外地求学的朋友说,当他们自我介绍说来自太原时,从对方的脸上,读到的只有茫然。台湾艺人凌峰曾说,他在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时,唯一没有到的省会城市,就是太原。

去年春天,我去黄山时,路过南京,给我们开车的当地司机一听说我们来自太原时,如同见到老乡一般:“太原?知道!听说是亚洲仅次于曼谷的黄窝!美国之音都报道过……”

我很少走出山西,对外地情况知之甚少,我不知道那位司机的说法从何而来,但我那些走南闯北的朋友告诉我:太原的色情行业远远不及海南、广东等城市,甚至不如一些南方的县级市。

那么,黄窝的恶名是如何传扬出去呢?这一切都缘于太原畸形发展的歌厅。

一、歌厅的起源

太原的歌厅,也就是南方所谓的ktv卡拉ok包房。其实在八十年代晚期,迎泽宾馆等大饭店就已经有了茶座式的带有卡拉ok的歌舞厅,混迹其中的,多是太原的土财主,以及在改革开放发家致富的大潮中前几个月还在地摊上卖袜子的暴发户。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出入这些地方的,都是一些“有身份”的“贵族”,普通老百姓是无缘光顾的。

太原的歌厅,最早出现在开化市,1993年,当几角旮旯里忽然冒出越来越多的小歌厅时,马上吸引住的老百姓的目光,我记得当时太原歌厅的价格,最初是收费是每首歌三元,有时包场一下午,也才五十元。这种新鲜的娱乐方式,还不算贵的价格很快被人们接受。

1994年,正是向来比外地慢半拍的太原人受某公南巡的鼓舞,人人梦想发财的时候,十余平米的门面,一套几万元的设备和几张沙发,低成本、高回报,正是最适合的投资项目,于是,在这一年,小歌厅象绚丽的鲜花开遍了太原市的大街小巷。

我所在的城区的城市监察大队也积级地投入到了这一热潮之中,他们一方面广播着市政府整顿市容的通告雇佣一帮穿上城管制服的地痞开着推土机强拆违章建筑,一方面却在我所在大院门外的泄洪渠边盖起了十几间小歌厅。

当时,大学生们过周末或是毕业时,最时髦的消遣就是去歌厅玩通霄。歌厅成为太原一个大众化的娱乐、社交场所。

这时歌厅的收费,已经统一为每小时五十元,这一价格多年不变,一直沿续到了今天。

二、狼来了

已经没有人记得第一个小姐杀入歌厅的准确时间,但成群结队的小姐们在1995年顺利的抢滩登陆,成为歌厅的主角。

歌厅小姐终于走进了太原人的视线,尽管大多数太原市民是从“扫黄”的电视新闻中才第一次见到这些衣着入时、身材苗条、喜欢背对镜头的川妹子。

“小姐”,这一在传统戏曲和古典小说中尘封多年的称呼刚刚从港台流传回来,太原人便慷慨地将它赠与了这些远道而来淘金者。很快,小姐成为一个有特殊含义的称谓,而这一特殊含义在太原是人尽皆知。尽管讳莫如深的报纸上一开始半遮半掩地将她们称为“三陪人员”、“歌厅服务人员”(服务二字意味深长),尽管一些文化人喜欢称她们为“歌女”,但很快都被“小姐”所统一。

“小姐”在太原主要指在歌厅从事色情服务的女性,也兼指她们在桑那浴、宾馆、发廊的同行们。总之,小姐与妓女是同义词。

由于气候、风沙的原因,太原本地的女孩们大多皮肤粗糙、面色黯淡,对于这些人见人爱初来乍到的南方小姐们,太原人可谓奉之如上宾,价格也就随行就市,比照歌厅的收费,不包括其它服务,陪唱一个小时为五十元,而在金昌盛、先河等较高档的歌厅里,价格还要略高,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服务,大多还要另外加钱。

繁荣的市场为这些小姐们带来了较之在南方坐台时成倍的收入,于是,她们将这一新开拓的市场以最快的速度介绍给外地的姐妹,时间就是金钱,寄信太慢,还是拍个电报吧,惜墨如金精于算计的小姐们用最简练、最精确的笔墨完成了一份蕴藏着无限商机的市场分析报告:“人傻、有钱、快来!”这一笑话后来流传全国,只不过,在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版本而已。

三、繁荣娼盛

1995年,在小姐们的辛勤劳作之下,歌厅,这一本来已成为太原市民大众化的娱乐场所,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已成为色情场所的代名词。这一年,许多太原妇女都对自己的丈夫说过同样的话:你如果敢去歌厅,我就跟你离婚!

1996年初春,太原市终于下达通告,要整顿歌厅市场。有人说,这一精神来自于山西省委,也有人说,它完全出自于太原市的某位父母官。

那一年的太原,春天来得特别早,在长达一个月的整顿期内,大街上时常可以见到滞留在太原久久不愿离去整天无所事事的小姐们。每当她们三五成群旁若无人地穿行于街市时,入时的衣着,前卫的妆饰吸引着每一个人的目光,这时候,许多人的第一感触就如同一部电影的名字:春光乍泻。

大张旗鼓的整顿持续了不到一个月就结束了,位于南内环西街的温州歌城率先重新开业。

为什么允许歌厅重新开业,人们有着种种说法,人尽皆知的一个原因是从银行系统中传出来的:就在整顿期间,太原市的存款余额减少了四个亿(也有人说是六个亿)――都是被歌厅小姐们提走了。民间更是编出了一个小姐请愿的笑话,几名小姐找到某位领导,这个说:不占地、不贷款,自带设备搞生产。那个讲:不生男、不生女,不为国家添负担……,于是,领导一拍脑袋,那好,你们就继续营业吧。

人们从市政府的通告中明白的此次整顿的用意,其实整顿的初衷就并不是要取缔歌厅,而是要引导它们“规模发展,集中经营”。所有街边的零散歌厅一律关闭,全部集中于歌城之中经营。刚开始,还有歌厅面积必须大于四十平米的限制,但很快,就传说有领导发了话:不够四十平米的也让它们开了吧……于是,在短短的一两个月中,太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数十个极具规模的容纳数百个歌厅的歌城。诸如金昌盛、银昌盛、先河、地球村、百乐门、开化市、天龙等大型歌城仿佛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笑迎四方宾朋,某些歌厅甚至建有隔断,外面可以唱歌,里面还有一个小密室别有洞天。太原的歌厅行业从此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空前繁荣的时期。但是,此时的歌厅,已经成为色情场所的代名词。

太原的歌厅业甚至还挽救了一些困难企业,某些拥有地理优势已经停业半停产的企业将空闲的厂房、办公楼改造成了歌城,在最危难的时刻挽救了厂子,挽救了职工,天龙、迎西等歌城便是如此发展起来的。许多下岗多时的女工应召回厂,为歌厅打扫卫生,小姐们为客人服务,下岗女工们为小姐服务,总之都是为了人民币服务,只是女工们看到有时一个月还不如小姐一天的收入多时,忍不住要骂上一句:什么世道,真是逼良为娼。

十几年来,太原市的地方政府第一次成功的引导扶持了一项产业的长足发展,歌厅成为那两年人们最热衷于投资的行业。

许多外地人一踏入某些大型歌城,其形如蜂巢般的规模不由得令他们叹为观止,看着歌城内纵横的阡陌,歌厅老板与小姐热情的招呼,真有一种春风十里扬州路,满楼红袖招的感觉。

太原当时最有名的歌城是金昌盛和银昌盛,人们常爱说一句顺口溜:“金昌盛,银昌盛,舱里没有鱼呀,舱里全是米呀”。

“米”字在太原方言中有着特殊的含义,太原俚语将妓女称为米、米子、米队,称老鸨为米妈妈,嫖妓称为量米,到后来,凡与妓女有关的事物也都被冠以米字,例如接送小姐的车为米车,小姐们最爱用的爱立信768彩壳手机被称为米机,酷爱嫖娼的人被称为米司令、米局长等等。将妓女称为米由来以久,但如此普能却是在歌厅空前繁荣之后,在太原,几乎人人都知道米字的含义,我们院的一个初中男生告诉我,他们班的一个小女生到处扬言,她就是做了米子也要想办法修理(狠揍)了他。

那么太原的米子到底有多少呢?没有人做过具体统计,但能在短期内提走四亿元的绝对不是一个小群体,民间倒是一种说法:太原的小姐有四万,其中,东北军两万,川军一万,杂牌军一万。她们大部分集中于歌厅之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潜伏于桑那浴和高级宾馆。至于火车站附近的街女,大多来自山西贫困县,服务于流动人口和民工,地位较低,似乎没有人称她们为小姐,而外地较多的发廊妹,在太原数量极少。

太原歌厅的开拓者是四川小姐,她们曾经在太原红极一时,但在这一年,却被大批入关的东北小姐夺去了花魁。

而那一万杂牌军,据称包括了全国除台湾和澳门外的所有地区,我曾经对此表示怀疑,但却多次有人映证了这一说法,他们说来自西藏和新疆的小姐都是当地汉族人的第二代。虽然歌厅中没有香港小姐,但太原市的某家高级酒店内,有她们的身影。而且,听说还有来自俄罗斯、越南和朝鲜的妓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