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_心理学与生活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2章(1 / 2)

1、反条件作用

反条件作用(counterconditioning)中,个体要学习一个新的条件化的反应去替代或“对抗”适应不良的反应。

(1)系统脱敏法和其他暴露疗法

神经系统无法同时处于放松和兴奋状态——(约瑟夫?沃尔普交互抑制理论的核心观点。)

在放松的状态下想像害怕的刺激,实际上是心理上面对刺激,以一系列逐步接近的程序完成的这种治疗技术称为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

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a。确认引发其焦虑的刺激,并将这些刺激按照由弱至强进行等级排列。

b。接受渐进式深度肌肉放松的训练。

c。进行实际的脱敏程序

如果来访者能够在生动的视觉想像中不再对该刺激感到不安,就可以对下一个恐惧刺激进行想像了。

内爆疗法(implosiontherapy)让来访者在一开始就暴露在恐惧等级列表中最让其恐惧的刺激情境中。不允许来访者否认、回避或逃离引起其焦虑体验的刺激情境。在与该刺激情境的接触中,来访者最终会发现一刺激并不会真正导致他所预期的负性结果。

满灌疗法(flooding)与内爆疗法相似,使其真正置身于令其恐怖的情境之中。

反应阻止法(responseprevention)。来访者不仅被暴露在她所害怕的那些东西面前,还被禁止去做那些她过去用于减轻焦虑的强迫性行为。

(2)厌恶疗法

下载

厌恶疗法(aversiontherapy)运用反条件作用的程序,将这些诱发性刺激与一种强烈的、令人厌恶的刺激,同时呈现给来访者。负性的反应与诱发性刺激反复结合、同时出现,来访者逐步发展出了一种对原先喜欢的刺激的厌恶反应。

2、意外事件管理

意外事件管理(contingencymanagement)是以矫正行为的结果来改变行为的一般性治疗策略。正强化策略(positivereinforcementstrategies)和消退策略(extinctionstrategies)。

(1)正强化策略

当出现某种反应之后马上给予奖赏,这个反应就会倾向于重复出现,而且反应出现的频率也会增加。

(2)消退策略

首先仔细分析情境以确认强化物。然后在不良行为呈现时通过设定的程序撤销这些强化物。

3、社会学习疗法

社会学习疗法(social…learningtherapy)通过让来访者观察榜样的好行为被奖励的情况来矫正其问题行为。

(1)对榜样的模仿学习

通过观看演示,治疗师鼓励并协助来访者一步步地模仿治疗师的行为。来访者逐步学习到这种接近的行为。参与者榜样作用(participantmodeling)

参与者榜样作用〉脱敏〉信号性模仿学习〉控制

(2)社交技能训练

社交技能是指当人们与他人接近或交往时能够有效地达到其社交目标的一系列行为反应。

行为复视(behavioralrehearsal)的方法,向个体清楚地呈现在特定情境下一个人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并可能得到什么样的积极的结果。通过学习,可以使个体建立或增强有关的技能,对改善个人卫生习惯、工作习惯和社会交往的技能均十分有益。

4、泛化技术

泛化技术旨在增加治疗中的靶行为、强化物、榜样、刺激等与实际生活情境中的事物的相似性。

四、认知治疗

认知治疗(cognitivetherapy)通过改变来访者对其重要经验的思维方式来改变他们有问题的情感和行为。将治疗的重点放在改变认知过程上,提出了重建认知的不同的方法。

1、认知行为矫正法

告诉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那样的人;你自己相信自己应该做什么,你就会那样去做,这就是认知行为矫正法(cognitivebehaviormodification)最基本的假设。这一治疗模式结合了人的思维和态度对人的动机影响的观点,以及人的行为反应会由于偶然的强化而改变的观点,认为人的一些无法接受的行为模式,可以通过将人的消极自我陈述改变为更有建设性的陈述而得以改变,这就是认知重建法。

这一治疗模式中最关键的部分是治疗师要去发现并解决来访者对问题的想法和表达方式。

治疗师教会来访者不再沉溺于那些对过去情境的消极想法之中,而是去注意那些将来的积极的想法。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

2、改变错误的信念

那些错误的想法可能源于:(1)非理性的态度。(2)错误的推理。(3)以僵化的规则指导自己的行动,即使这些规则是无用的。

情绪的困扰是由于认知的错误和无法区分现实与想像(或期望)所造成的。

(1)对抑郁的认知治疗

艾伦?贝克(aaronbeck):“治疗师帮助病人确认其歪曲的思维,并帮助他们以更为现实的方式去建构自己的期望”。

治疗师通过采用下列四种策略来改变抑郁者的认知功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