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回 丧心病狂焚京师,献降俘胆战心惊_大宋王朝之太祖皇帝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9回 丧心病狂焚京师,献降俘胆战心惊(2 / 2)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四人同声贺颂道。

“皇上,如今南汉已平,我大宋又得十六州二百四十余县,疆域已经拓至南海之滨。”赵普也笑呵呵的拱手颂道。

谁知匡胤并不以为喜,脸色凝重,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诸位爱卿先不要高兴太早,潘美把刘伥的降表给朕的同时又告诉了朕一个天大的坏消息。”

“什么消息让皇上如此忧虑?”吕余庆首先上前应道。吕余庆于去年将其调至京师,成都知府之职由其弟吕端接任。

“刘伥本来打算逃亡南洋,临走之前下令焚烧了全广州所有的粮库和珠宝,如今整个广州城大大小小的粮仓内没有一粒粮食。”

四人听后全都大惊失色,“这......”一时也都无言以对。

“可恨的是潘美求功心切,将大批的军粮搁置后方,过不了几天朕的三军将士也将面临断炊绝粮的危险,更不要说整个广州城的百姓了。”匡胤略带颤抖的说。

“皇上,臣弟认为当务之急就是火速调拨粮草运至广州以安抚军心和民心。”光义应道。

“皇上,臣马上回去和诸位大人连夜制定出一个方案,将湖南境内的粮食迅速运到广州,以解燃眉之急。”沈义伦急切的应道。

“晚了,晚了,一切都晚了,朕本想调用湖南的粮草运往广州,但是岭南山路险绝,只有走水路,没有他个十天八天恐怕很难到达。”

“皇上,现在我们一定要排除万难,想方设法将粮食运到广州,如果处理不当,当年川蜀叛乱的悲剧就会在广州重演,臣实在担心其后果啊。”吕余庆想起当年川蜀叛乱的情形仍心有余悸担忧的说。

“这也是朕所担心的,我们必须要慎之又慎,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大宋再也经不起折腾了。丞相,你有什么好的计谋吗?”

赵普一直默不做声皱着眉头思索着,听的匡胤问答便舒展眉头,沉稳的应道:“皇上,微臣倒有一个主意。”

“哦,说来听听。”匡胤和其他三人全都将目光盯着赵普。

赵普微微一笑,言道:“皇上,我们不妨向吴越国借粮救援。”

“借粮?”

“对,皇上,吴越王年年都向我大宋遣使纳贡,与我朝历来友好。吴越虽国小,但仍是一富庶之地,借他几十万粮食应该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吴越擅长海运,与广州很近,臣估计运到广州不过两三日而已。广州城内百姓家中多少都有点余粮应该不会出大乱子的。”

“好,果然是条妙计。”匡胤不禁松了一口气,内心也渐渐平静下来,“朕马上给钱修一封国书,请他迅速调拨三十万担粮食解广州燃眉之急,事后朕将会双倍补偿。”

“另外传旨给潘美令他迅速张贴安民告示,同时严防一些图谋不轨的人趁机起哄作乱,还有马上派重兵护送刘伥君臣火速入京,途中不可怠慢他们,否则朕严惩不殆。”匡胤沉稳的说道。

且说钱收到匡胤的国书后,便迅速调拨了五十万弹军粮起程前往广州,经两天的航行顺利抵达了广州。

匡胤和潘美两颗悬着的心终于放松了下来。

一个月后广州城渐及恢复了以往的喧闹,店铺重新开张,市面也慢慢恢复繁荣,一切都秩序如常。

“圣旨到!”

一日潘美刚刚起床便听的一阵尖脆的叫声。潘美迅速召集众人,身着官服庄重的跪拜在厅堂上恭听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擢升潘美为山南东道节度使,王明为黄州刺史即刻赴任。伊崇珂为广州刺史,待朕宣达圣意,希广布恩泽,抚育百姓,勿负朕望。钦此。”

潘美接过圣旨和众人喝了告别酒后便各自起程赴任。对于自己的安排,潘美在众人面前显得的心满意足,十分高兴。但内心仍不免有几丝遗憾和失落,暗自感叹:“不知道我这辈子是不是就要这样结束了,和皇上结为姻亲,不知道是我潘美的福气还是忧患啊?”

春暖大地,四月的开封繁花似锦,十里飘香,处处洋溢了春天的气息。刘伥经过一个月的行程抵达开封,一路上王继逊对其照顾礼待有加,在京师又受到了礼部的盛情款待,刘伥的恐惧感也渐渐消失。

刘伥在京师呆了半月有余,匡胤仍不召见不免有些心急。正当焦耐难忍心慌意乱的时候接到了礼部的告讯,于三日后在盛德们献俘受降。

“罪臣刘伥参拜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刘伥率南汉臣子一起跪拜匡胤。

匡胤望着刘伥君臣不觉间升腾起一种自豪和满足感,“平身吧。”匡胤平静的说。

待刘伥起身之后,匡胤低头俯视着刘伥见刘伥虽个头矮小,但也算是长的眉清目秀。匡胤脑海中不禁浮现起以前刘伥对大宋的百般挑衅,还居然下令了焚烧广州所有的财粮,南汉国几十年积累的财富就这样毁于一旦,虽然现在南汉归属了大宋,但是没他个三五年很难恢复元气的。

匡胤想到这忍不住火冒三丈,厉声呵斥道:“刘伥,你可知罪?”

“皇上,臣知罪。”刘伥浑身一哆嗦,不由自主的跪了下去。

“你在位十几年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沉溺酒色,为了个人私欲置百姓死活于不顾,残暴不仁,使万民无以生计,避海逃亡。屡犯大宋边境,朕举王师南伐,你竟下令焚烧了广州城所有的府库,宁愿那么多的财富化为灰烬也不留给朕,如此丧心病狂,你居心何在?”

"皇上,兴衰荣辱乃是天命,自古有道伐无道,承天命者统天下,罪臣奢衣裳,壮宫室,好声色,乃一无道之君,南汉乃一腐朽王朝,焉有存活于世之理?”刘伥停顿片刻转着眼珠应道。

短短几句话,匡胤便看出刘伥生性机巧,心思敏捷,心想:“要是他多花些心思用在治国上,南汉岂能迅速败亡?看来一切都是天意啊。”

匡胤接着笑道:“你说的不错,自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无道便自取灭亡,朕现在让你见一个人。”

匡胤点头示意王继恩,不大一会王继恩领着几十个人身着盛服来到了匡胤跟前。

“啊,乐范?是.......你?”刘伥忍不住大叫起来。

原来乐范煽动士兵劫持了龙舟之后,在海上漫无目的的漂泊几日之后便于众人合计北上降宋。

乐范不动声色也不理会刘伥,只是恭敬的向匡胤行礼后便立在众人中央。

“乐范,你可认识此人啊?”匡胤面无表情的指着刘伥问道。

“皇上,臣并不认识此人。”乐范用眼瞟了刘伥一下开口道。

“他可是你原来的主子,你怎么能说不认识他?”

“皇上,为君者当身系家国,心忧天下。刘伥凡是信任的臣子都是阉割的,这样可以保证他的刘氏江山。当年我也是被逼无奈才走此路的。再说他刘伥为了个人享乐,残忍无道,使南汉境内怨声载道,多亏皇上挥王师南下才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那你认为朕该怎么处治刘伥?”

“皇上,此人其罪当诛,应以死谢天下苍生。”乐范咬着牙一字一句的说。

刘伥惊愕的望着乐范,“你......”待反应过来,匡胤已经走到了自己的跟前。

“皇上,臣在朝时被乐范这帮小人包围,言路堵塞,耳目皆闭,他们才是罪魁祸首。”

匡胤紧盯着刘伥,一脸严肃,点头道:“刘伥,如果再有来世,你还是皇帝的话,朕希望你一定要修养身性,以天下为已任,亲贤人远小人,如果你有忧天下爱百姓之心,那些奸佞小人是永远不会蒙蔽你的。”

这时一太监端上来了两杯酒走到匡胤跟前,匡胤道:“刘伥,怎么说你们也做了多年的君臣,喝了这杯酒为乐范和这些你宠幸多年臣子送送行告告别吧。”

刘伥听罢感到阵阵晕眩,想想自己以前也多用鸩酒毒杀大臣,便一下子跪倒在地,惶恐的应道:“皇上,臣承祖父基业抗拒朝廷,劳王师征讨,罪固当诛。但臣为皇上素有仁孝之心,愿皇上能够饶臣一死,臣愿为大宋一布衣平民,观大宋一统天下,身感太平盛事。”

匡胤见刘伥如此表现,忍不住干笑几声,笑道:“刘伥,朕以诚心待你,想不到你却如此疑心于朕,那么朕就待你为他们送行吧。”

匡胤将两杯酒一饮而罢目光深邃透露着凶光,厉声叫道:“来人啊!”

一大批禁卫军立刻疾步跑了过来将乐范他们团团围住。

“将李佗,龚澄枢,乐范他们给我就地斩首!”

“皇上,饶命啊,饶.......”

转眼之间,几十颗人头血淋淋的滚落在地,匡胤在其中来回走动了一圈,心不惊肉不跳,许久才漠然的说道:“刘伥,如果来世你还是皇帝,请再记住一句话:“外戚乱政,宦官误国。”他们罪不容诛。“说完匡胤头也不抬转身走回了皇宫。

在场的文武官员似乎被这场面吓的目瞪口呆,头冒虚汗,特别是王继恩、王审琦,石守信他们更是感到阵阵悚惧。赵普也是全身麻木发软,汗水涔涔,抬起头复杂的望着远去的匡胤。

众人在惊恐之中跪听了匡胤的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南汉皇帝刘伥其罪当诛,但朕念其有悔过之心,当释其罪,特授裘衣、冠带,加封检校太保,右千牛卫大将军,享大宋一品王侯之礼。另加封赵普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钦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