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回 伐川蜀诸国耸动,王昭远统兵抗宋_大宋王朝之太祖皇帝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0回 伐川蜀诸国耸动,王昭远统兵抗宋(2 / 2)

“皇上,当年皇上年幼,他们是先帝的托孤忠臣,受先帝遗命辅佐陛下,即使怠慢了陛下那都是无意的,他们不是什么奸恶小人。皇上,三十年了,三十年一笑泯恩仇,如今是蜀国生死存亡的时候,还请皇上能够重用他们!保我蜀国安危!”

“那朕要是不用他们呢?”

宋光浦好像今天要豁出老命了,针锋相对的说:“不用他们那皇上拿什么与宋军抗衡?皇上三十年来因循苟且,逸豫无为,只因为中原多事而得一时之苟安,如今宋朝大有一统天下之势,陛下又如何能旷日持久?”

“老匹夫,反了你了啊,来人啊,给朕押入大牢!朕就让你看看朕是如何保住蜀国的江山的,朕还要告诉你朕就是亡国也绝不会用那些桀骜不驯的奸佞臣子!”孟昶暴跳如雷的吼道。

“皇上,为了蜀国的江山,为了孟家的列祖列宗请皇上三思而后行啊。”宋光浦挣扎的嚷道。

“朕不相信蜀国就没有抵抗宋军的人了。”孟昶坐下后喘着粗气,道:“诸位爱卿可言当战争如何,万不可言降与和?”

李昊见状忙颜的说:“皇上,夔州是我蜀国的第一江防门户,如今有高延寿在守护,臣认为夔州定然会是固若金汤,至于北线,才是我蜀国的重点防御的地带,臣认为王昭远堪当大任。”

孟昶知高延寿乃是忠厚之将且足智多谋,这也是他没有贬斥此人的原因,况且自己也已经派了监军武守谦监视便放心大半,不禁欣然点头。

孟昶想了想又道:“王爱卿,朕决定任命你为北面行营都统,赵崇韬为都监,韩保正为招讨使,出兵迎战宋军,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这赵崇韬和韩保正乃是孟昶的儿女亲家,孟昶的用意昭远自然心知肚明,心想:“皇上还是信不过自己啊,反而想让他们来掣肘自己,不过二人都是毋庸之辈,平时都是极力巴结讨好我,应该不会出什么乱子的。”于是便道:“谢皇上,臣定与两位大人同心协力,驱逐宋军确保蜀国江山无虞。”

“那爱卿准备带多少兵马出征啊?”

“三万!”王昭远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

“三万?”孟昶惊讶的重复了一遍,摇头道:“爱卿啊,宋军虽然出兵不多,但也都是军中的精锐,爱卿说得是不是太少呢?”

“皇上,宋军也不是什么天兵天将刀枪不入,我蜀国三军将士日夜操练早已做好了反戈一击的准备,既然王全斌率三万入蜀,臣也统兵三万与其抗争,况且加上我蜀国各边关的守军,在兵力上我们是占绝对的优势,加上蜀国的天险地形,依险攻守,进退自如,皇上大可放心,臣定不负皇上所托!”

孟昶待王昭远说完后,走下台阶激动的握住王昭远的手道:“好啊,王爱卿果然是朕的栋梁,一切都拜托爱卿了,让礼部选个黄道吉日,朕亲自为爱卿送行。”

王昭远大喜,得意的朝王昭远使了使眼色,暗忖道:“这下子本使可要狠狠的杀杀你李昊的威风了。”很快接口道:“谢皇上,臣此番出征不但要将宋军逐出蜀国,臣也会率王师直捣汴京,北定中原。将那叛贼赵崇韬的首级献于陛下。“

“爱卿啊,自古以来有能有不能,有忠有不忠,乃是世之常理,人之常情,爱卿不必耿耿于怀,安心防御便是,朕不求爱卿北定中原,只希望爱卿能够将宋军逐出蜀国便是,那样的话爱卿便是蜀国的第一功臣。”孟昶见王昭远说得说得如此煽情和激动并不为所动,反而有些担忧。

王昭远走出皇宫,李进在后面见无人便不解的问:“大人,在下不明白大人为何只带三万兵马,为何不多带一些以防万一啊,宋军兵力虽少,可那都是宋军的虎狼之师啊。”

王昭远摇摇头道:“李大人啊,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要知道皇上对我还是有戒备的,要不然怎么会让赵崇韬和韩保正这两个废物和本使一起出征啊,我只统帅三万之师,京师还有十几万军队,这样皇上对我也不会整日疑虑重重,忧心如焚了,我也可以安心迎战,无后顾之忧,这样我们君臣相安,岂不更好。这样也可以避免皇上会让刘禅那样多次无故召回正北伐的诸葛武侯,致使北伐功亏一篑。”

李进顿开茅塞,恭维道:“大人真是深谋远虑,小的佩服。”

王昭远得意的说道:“李进啊,我已经向皇上奏请任命你为副都监随本使一起北上御敌,你我二人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

“谢大人栽培,小的定然誓死效忠大人。”

王昭远出征之日,黄沙满地,乌云密布,孟昶本想亲自为昭远送行,无奈天气如此恶劣只得作罢,大骂司天监愚蠢无能,下令由李昊代自己送行。

如此恶劣的天气并没有影响王昭远的情绪,王昭远并未穿戎装反而是一身的锦绣华服,左手执铁如意,右手执八角扇,刻意模仿诸葛武侯的模样打扮了一番。

李昊望着王昭远这般打扮万分鄙视,脸色如这天气一般愁云密布,阴霾暗淡。

王昭远见李昊如此模样便上前戏道;“李丞相啊,真是难为你了,如此恶劣的天气还要你亲自率百官来为本使送行,司天监的那帮酒囊饭袋竟然推算出这样的黄道吉日,真是害苦了李丞相了啊。”

不大一会风沙渐渐减弱,太阳透过了重重云雾将阳光洒向大地。

“大人,云开雾散此乃好兆头啊。”李进言道。

王昭远已经被风沙吹的是灰头土脸,模样极为怪诞,后面的百官有的忍不住低头窃窃发笑,只是王昭远尚不自知,道:“丞相啊,看来那帮混蛋也算有点本事。”接着望着李昊道:“李丞相啊,不知道皇上有何旨意啊?”

李昊脸上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道:“皇上口谕,王爱卿当尽力平叛,莫负朕望,朕将青城公主嫁与你家二公子,朕于你结秦晋之好,共享富贵。

王昭远不禁喜形于色,激动的拱手道:“谢皇上,谢皇上浩荡隆恩。”

“丞相啊,本使此去定然能克敌制胜,北定中原当易如反掌。”

李昊不禁笑道:王大人啊,当年诸葛武侯七次出兵北伐尚不能成功,含恨而去。既然王将军要建不世之功,那皇上和我们众臣子都静候王将军的佳音。”

王昭远显然也听出了李昊的话外之音,不以为然的道:“丞相啊,都说丞相乃妙手神笔,到时候就劳丞相写一篇天下一统的文章,就不用在修降表了。”原来李昊之父写过降表,孟昶父亲入蜀时李昊也写了降表投降孟知详,蜀国人对此都万分鄙视。

李昊见王昭远当着众人的面公然侮辱自己,气的是双眼滚圆,全身颤抖,指着王昭远,“你,你.....”一时竟无语。

王昭远奚落了李昊也不顾百官在场放肆的大声笑了起来。

李昊忍着心中的怒火,叹气道:“王大人,奉皇上旨意,皇上念大人一路辛苦特命几名歌舞之女为将军送行。”说罢几位女子便飘然而至,载歌载舞跳了起来,其中一女子在柔婉的歌唱。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歌女的歌声中王昭远渐渐启程北上。

“皇上果然是皇上,连出征都搞的如此诗情画意啊。李丞相,烦你禀报皇上,本使定然会力挽狂澜的。”王昭远最后说道。

“三军将士听令,出发!”王昭远扯着嗓子喊道。

李昊望着王昭远的背影,狠狠的说道:“古来征战几人回,哼,但愿你王大人能够一去不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