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刘备急辞刘表,星夜赶回新野。明日,刘备聚众文武于县衙大厅。文臣有诸葛亮、徐庶、孙乾、糜竺、简雍等,武将有关羽、张飞、赵云、糜芳等。诸葛亮地位超然,在众文臣武将之上,仅在刘备之下。
刘备高坐在大案上,却满脸愁容:“唉,吾兄刘表忧急过度,恐怕是命不久矣。”
众文武闻之,或喜或忧。下首徐庶问道:“荆州可有托付与主公?”
张飞听了,气愤起身,道:“徐副军师,刘表把大位让于大哥,却被大哥辞了。”
刘备横了张飞一眼,张飞坐下低首饮酒。刘备继续说道:“兄长刘表当时对备说道:他已病入膏肓,不久便死,特托孤于备。他子无才,恐不能承父业,他死之后,让备自领荆州。备当时答道:备当竭力以辅贤侄,安敢有他意乎?”
众文武听了,纷纷议论:何以主公不接受刘表让位,只接受辅佐刘表的儿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曾说道: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关羽道:“大哥与刘表正在谈论之时,有人报曹操自统大兵至。大哥于是辞了刘表,三人星夜赶回来。”
曹操来了!众人听到这个消息,纷纷变色。徐庶道:“曹操爱子曹冲在邺城刚亡不久,曹操回许都必然要忙于朝政,一时还不至于到达宛城,这肯定是宛城曹军放出来的假消息。”
“然!”众人点头称是。
诸葛亮抚扇道:“亮到不担心曹操,只担心荆州有变。刘表后妻蔡氏,蔡氏的兄长蔡瑁,刘表的外甥张允等都是刘表近臣。他们经常称赞二公子刘琮,诋毁大公子刘琦。刘琦怕为他们所害,曾求计与亮。他们连大公子都不容,亮只怕他们趁刘表病危,私立刘琮为主。而刘琮等自私自利,只顾个人安危与富贵,将荆州献给曹操。”
刘备不信道:“刘琮固不成器,但荆州乃我兄基业,又有良臣武将,兵马齐备,粮草丰足,如何竟会这样轻易便会予了曹操?”
“荆州良臣武将!”诸葛亮冷笑道:“问题恐怕就出在这些人手中。官渡之战时,荆州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就曾劝说刘表举州归附曹操,刘表大将蒯越亦劝刘表归降。待刘表一薨,这些良臣武将与刘表那些近臣必然联合劝刘琮归降曹操。”
张飞听了,霍然起身,恶狠狠地道:“不若等刘表一死,大哥起兵夺了荆州做根基,以抗曹操。”
刘备沉思了片刻,一刻一皱眉,沉声说道:“荆州曹操能取,独我刘备不能取。一为刘表与吾亦是情同手足,取他儿子基业,备实为不忍。二为曹操大军正南下宛叶,就算备取了荆州,也未必能在短时间里组织起足够的力量对抗曹操。更何况备兵寡将少,不一定能夺取荆州。故此,荆州决不能取。”
刘备话一说完,众人无不陷入沉思。
过了良久,诸葛亮叹道:“主公大义,不肯夺同宗基业,但我等也不可坐以待毙。新野城小,恐不能守。不若移屯樊城,既可避曹军锋芒,也容易打探荆州情况。同时在博望坡、新野一带设置疑兵,以拖慢曹军行进速度。”
刘备喜道:“善!军师之言正合吾意。”
于是刘备率领军士移屯樊城。新野百姓闻曹军将至,不啻于听到豺狼来了,纷纷随皇叔移直樊城。樊城和襄阳极为接近,中间仅隔汉水。
曹仁率曹军前队进驻新野,只是得到刘备军的骚扰而已。于是向曹操报捷:走马得新野,吓溜刘备诸葛亮。
八月下旬,刘备与众文武正商议军情,忽然有报侍卫来报,荆州幕僚伊籍来访。伊籍字机伯,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人,与刘表同乡,是刘表幕宾,曾多次向刘备报信。
听说伊籍来了,刘备忙迎出门:“机伯!上次多亏您的报信,不然必被蔡瑁所害。”
伊籍笑道:“那里那里!刘皇叔英雄仁义,上天庇佑,非籍报信,亦会无恙。”
原来刘备兵败,得刘表厚待。刘表后妻蔡氏与其弟蔡瑁忌惮,便设计加害。伊籍探知,向刘备报信。刘备慌忙从酒席中逃走,骑上的卢却是慌不择路,结果便来到了檀溪。前是阔越数丈的檀溪后是追兵,刘备在这个时候才想起伊籍的卢妨主的劝告,一边疯狂地抽打着的卢一边大叫:“的卢,的卢!今日妨吾!”那马忽然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越三丈,飞上对岸,逃得性命。世人对此事称奇不已,认为刘备英雄仁义,因而得到上天庇佑。
见伊籍满头大汗,神色不安,刘备忙问:“何事令机伯如此匆急?”
伊籍饮了杯酒,喘了喘气,说道:“刘皇叔,大事不妙。我家主公已于二十日前病亡,如今二公子在蔡瑁等人的扶持下接管了荆州。二公子亦是主公之子,接管荆州本也无可非议,可恨那蔡氏与蔡瑁弄权,不向皇叔报丧。”
徐庶听了,叹道:“啊……蔡瑁掌权,主公危矣!”
诸葛亮摇扇,道:“蔡瑁掌权,荆州危矣!蔡氏与蔡瑁多次陷害主公,他们既然私立刘琮,不向主公与大公子报丧,这明显是与主公与大公子为敌。此时孙权对荆州虎视眈眈,而曹操亲自率军南下,蔡瑁不敢与四方为敌,必然会投靠势力最强的曹操。因此,荆州危矣!主公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