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9月中旬,再次向晋南增派15个旅兵力,并把他多年培植的精锐—“天下第1旅”拿了出来,去寻找陈赓部决战,想一举扫平晋南。
二.
胡宗南的“天下第一旅”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清一色的美式最新装备,这支中央军的“模范旅”是蒋介石和胡宗南的命根子,在军械和人员配置方面倍受恩宠。
这个旅是蒋介石起家的第一支部队,乃嫡系中的嫡系,它的前身是黄埔军校教导团,整编前为国民党军的第一军第一师。
国共合作东征时,何应钦任师长,周恩来当过党代表,蒋介石则兼任第一军军长。其公子蒋纬国从美国装甲学校学成回国,得先到第一旅挂职。
胡宗南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就在这个旅,从排长一直干到旅长。
他曾经当过蒋介石的警卫部队,人称“蒋家御林军”,胡宗南是这个旅的第一任旅长,以后的历任旅长都必须是黄埔生,48年时的旅长黄正诚不仅是黄埔生,而且留学德国,虽任旅长军衔已是中将,以中将之衔任旅长,足见这个旅的地位特殊。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中将旅长黄正诚,曾经留学德国,住过希特勒的军事学校;被吹嘘为“百战百胜的将军”。
第1旅也是蒋家的御林军:全副美械装备,技术比一般军队都高,士兵都是七八年的老兵,受反革命宣传欺骗蒙蔽的毒害较深。
因此这支部队非常骄横,连在行军路上,其他蒋军部队遇上它,都要赶快让路。
陈赓听说“天下第1旅”竟然“光临”前线,不禁一阵暗喜。他清楚地知道,打蛇要打七寸,将胡宗南的第1旅吃掉,才能让老同学真正接受教训。
9月下旬,陈赓经过严密侦察,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发动“临(汾)浮(山)战役”,歼灭第1旅。22日午夜,陈赓派出一个旅向进驻到浮山的敌第1旅第2团发起攻击。
经过一昼夜激战,全歼该团,少将团长在突围中被击毙。
与此同时,敌旅长黄正诚正为救援第2团忙不迭地率领第1团向浮山开进,这恰好中了陈赓围点打援、一石两鸟之计。
23日黄昏,第1团被围赶进陈堰村,成了瓮中之鳖。
但困兽犹斗,战斗相当激烈。
敌第1团团长就像一个输光了的赌棍,瞪着眼睛嚎叫:“就凭八路军那几条烂杆子枪,想消灭‘天下第1旅’,那是妄想!”
可事实胜于雄辩,战斗到24日拂晓,“天下第1旅”旅部及其第1团全部被歼,黄正诚及两个少将副旅长被生擒,第1团团长被击毙。
值得一提的是,陈部在消灭第1旅的同时,顺手牵羊,又消灭了敌167旅、27旅各一部,临浮战役战果颇丰,共毙俘敌五千余人。
“天下第1旅”被歼的消息传到胡宗南那里,心疼得“西北王”捶胸顿足,一连几天寝食难安,还狠狠地挨了蒋介石一顿臭骂。想看书来
第一三九章。当局者的复杂
一。
冬季的西北平原,四野茫茫,苍穹中一抹残阳如血。
蒋介石尽管在军事上是强大的,但其弱点也足以致命。
最大的弱点是政治上的。
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已经引起国统区人民的强烈反对,各阶层人民反内战,
反独裁,要和平。
要民主的斗争风起云涌,国民党政府为了换得美国对其全面内战的援助,同美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特别是经济主权的出卖使国
统区的经济形势迅速恶化。
美国的商品和带有掠夺性的投资向潮水一样流人国统区,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几近破产,国统区的币值暴跌,物价暴涨,反饥饿,反剥削的斗争烽火迅速燃遍国统区。
胡宗南一生密友不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应算作一个。
两人早在胡宗南入学黄埔前就已相识,后来一个在蒋手下干起特务工作,一个在军界赫赫有名,并且两人都在十几年内青云直上。
不过,两人表面上互相提携,实际上也不乏相互利用的成分。
好在两人不“同行”,不然也免不了成“冤家”。
戴笠虽身在军统,但对军权一直垂涎不已,因此他特别注重与军界人物的私交。
如何控制胡宗南便是他腹中揣测已久的事,最终他选择了胡是“独身”这一薄弱环节作为突破口。
戴笠手下有一名女特工叫叶霞翟,此人生得清纯可爱,堪称国色天香,她的职务是戴笠的机要秘书,“兼任”情妇。
每次胡宗南来拜访戴笠,戴都让叶陪侍左右。
久而久之,胡宗南的眼睛就被香闺丽人所吸引。
后来,戴笠就推托公务繁忙,让叶单独陪胡。
不久,胡宗南就堕入情网不能自拔。
戴笠看胡已上钩,突然将叶保送赴美留学。
这是戴笠在放长线钓大鱼,他想若现在将叶嫁给胡,恐怕自己只会成人之美,而与己并无近利,因此要等到自己能够利用和需要胡宗南的时候再抛出叶。
叶女士留美后,与胡宗南保持着频繁的书信联系,互诉爱恋,情意缠绵。
此一去,叶女士竟在美居留长达7年,直到1944年读完博士才回国。
叶归国后,由于抗战正酣,胡宗南一直未言婚娶之事。而放长线钓大鱼的那位渔翁戴笠却于1946年3月17日坠机身亡。
1947年5月28日,胡与叶终于结为连理,此事因此引起舆论侧目,因为胡宗南在当时已经52岁了。
二。
在戴笠生前,蒋介石因为局势对他讲还不象后来这样坏,还有是他对戴也比较放心,对于特务机关的事,“躬亲”的时候不多。
但后来因为形势对他愈来愈不利,他也愈来愈指望其特务机关能发生更大更多的作用,就比以前更加用精神了。
因此,在“军统”改为“保密局”之后,他一再亲自出马对上层成员“训话”,也一再集体的或个别的接见派到各地去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