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她们心目中的圣地,每个人都有一种莫名奇妙的兴奋和冲动。
早春的山区还相当冷,冰雪还未融化,她们看到村民中有一个不怕生,看上去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十几岁左右。
她只穿着半截土布单裤,披着一块破碎的羊皮,脚下是破旧的鞋片,脸,手和脚又脏又黑。她对我们说,她这里苦,难活哩,希望能够带她走。
陈颖弘对她说,你能不能洗洗脸?
等了一会儿,一个脸蛋干净漂亮的小姑娘在她们的窗口外出现了。
她长着一对乌黑明亮的大眼睛,双颊红润,真是可爱。
这么贫困的生活条件也未能打消女孩儿的爱美之心!
当陈颖弘把牙刷递给她的时候,她脸上泛出了特别喜悦的表情。
每个窑洞里都有一张粗糙的桌子,一两把没刷过油漆的椅子,一个放搪瓷脸盆的架子和一个毛巾架,还有为每个居住者准备的用木板和锯木架支起来的架子床。
照明用的是动物油脂做成的蜡烛和煤油灯。
窑洞里没有自来水管,也没铺设室内管道。
厕所设在很远的地方。
人们在火盆里烧木炭取暖,但木炭燃烧时释放的一氧化碳气味让住在里面的人不舒服。
当地大部分农民都住在没有家具而冬暖夏凉的窑洞里。
一家人睡在炕上。
炕是一种泥土或砖砌成的台子,下面有弯曲的暖气管道连通,用来取暖。
一个炉子上面放着半圆形铁锅并与炕相连接。
家里用锅烧饭做菜。
他们的食物仅限于大米和粟米,一些大白菜,有时也有其他蔬菜和一点儿肉。
人们通常都吃一瓣瓣的生蒜。
小镇平静地立于山脚下,它的沉静与中国南方城市的喧嚣形成了鲜明对比。
延安的街道狭窄,因为缺乏木材,房屋通常都是土制的。
当暴雨来袭时,水流汹涌的河岸旁挤满了人。
人们都去涉水抢着捞木柴。想看书来
第一三八章。天下第一旅
一。
1946年5月,胡宗南向蒋介石提出《攻略陕北作战计划》,请求闪击延安。
当时熊向晖正在办理出国手续,得知此情,立即通过王石坚密报延安。
周恩来不慎将一个小本子遗忘在美国特使马歇尔的飞机上,上面有熊向晖在南京的地址。
按照情报工作的惯例,应该立即通知熊向晖转移。
可是毛泽东说过,熊向晖在胡宗南身边的作用顶得上几个师。
周恩来反复思考,判定马歇尔不会将这个材料报告国民党,即布置熊向晖再隐蔽半月观察动向。
半个月后没有任何动静,熊向晖便继续办理出国手续。
九月底,熊向晖按照周恩来的部署,熊向晖飞抵南京,迅速办妥留美的一切手续。
下载
就在熊向晖回到南京后不久,胡宗南交给他两份秘密文件,一份是蒋介石核准的攻略延安方案,一份是陕北解放军兵力配置情况,胡宗南命他据此画一份军事草图,并起草一份施政纲领。
熊向晖回到自己房间后,细阅了攻略延安方案抄件,不觉大吃一惊,蒋介石这次进攻延安的总兵力达15万余人,共17个旅,另调集上海;徐州飞机94架,大有一口将我陕甘宁边区吞掉的气焰。
让他知道了胡宗南又在与蒋介石商议突袭延安的事,熊向晖打算立即密报延安。
第二天上午,熊向晖随胡宗南从南京飞回西安。
晚上,熊向晖化装来到秘密线上的联系人王石坚家,将所获的重要情报一告诉了王石坚,王石坚当即报告给延安。
1946年6月,抗战胜利后不久,胡宗南就在西北向我军发难。
他进攻的首选目标就是陈赓部活动的晋南解放区。
胡宗南在洛川“前线指挥所”召集整一军和整二十九军的军;师;旅长开会,具体部署进攻延安的方略。
这些情报十万火急,尤其是保密局魏大铭带来的探测无线电台方向位置的那套装备,将探测出我军各级指挥部的位置,这关系到党中央及整个陕甘宁边区的安危。
开完会后,熊向晖回到房间来回踱步,考虑如何把情报送出去,他点燃一支又一支香烟吸着,脑子里涌出一个个方案,可又一个个否决。
猛然,他扔掉手中烟头,咬咬牙,快步走到桌前,飞快地写起来。
原来,熊向晖考虑到情势紧迫,只能打破秘密工作的常规,将情报写在纸上,封好后派胡宗南的机要通信员送西安挚友潘裕然,请潘将信转给王石坚。
胡宗南仗着装备精良,人多势众,无所顾忌地向晋南进犯。
他的167旅;31旅为抢头功,竟孤军深入。
陈赓见机会难得,便决定改变策略,调回北进部队挥师南下,选择最突出的31旅下手,发起“闻(喜)夏(县)战役”。
经过周密细致的部署,13日至14日夜,一举将31旅全部报销,给了胡宗南一个不大不小的教训。
但“闻夏战役”并没有使胡宗南头脑清醒,而他反以为这是因为轻敌所致,让陈赓捡了个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