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_霹雳娇娃-之巾帼八杰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5章(2 / 2)

阎锡山的卖国行径早已被解放军侦知。

当时全面内战尚未爆发,由国共双方和美国组成的三方小组来到山西调查和调停。

为揭露阎锡山的罪恶阴谋,利用短暂的停战机会,解放军将领陈赓领着三方小组成员步行走进日本雇佣军阵地。

日军士兵对这些不速之客没有任何准备,顿时惊惶失措。

“你叫什么?

家在哪里?

下载

什么时候当的兵?”

面对一名“晋军士兵”,陈赓连珠炮似地发问。

这名“晋军士兵”张口结舌,一脸茫然。

这时旁边的解放军翻译又用日语问话,这名日军士兵顿时泪流满面,号啕大哭。

“黄埔系”因黄埔军校而得名。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黄埔岛开学,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

所谓“黄埔精神”,就是要服从校长,尽忠党国,精诚团结,成功成仁。

蒋介石并以自裁于陕北的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自裁于孟良崮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等为典范。按此标准,尽管黄埔师生中官拜将校的颇不少见,但真正效忠于蒋介石的,毕竟是少数。

“黄埔系”是蒋介石利用长期担任校长之便,以国家力量豢成效忠其个人的一支军事武装力量。

但“黄埔系”从出现到羽翼丰满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抗战时期,黄埔出身的许多将领纷纷率军上阵与日军作战,在历次战役中,先后有谢晋元,戴安澜等20多名将领壮烈殉国。

也正是在抗战时期,“黄埔系”全面形成,其骨干纷纷当上了师长,军长,兵团司令乃至战区司令长官,从而完成了军界的接班部署。

"黄埔系"势力达到了顶峰。

几年内,国民党军队的第一线指挥官如:地区剿总,绥靖区,警备区,兵团,军,师管区的司令官以及军,师长,大部分来自“黄埔系”,甚至中央军事部门的指挥大权也部分掌握在他们手中。

“黄埔系”可分为黄埔教官和黄埔学生。

前者乃是在黄埔军校开办之初,蒋介石专门从保定军校,云南,广东,浙江的陆军讲武堂,江西海陆军讲武堂,日本士官学校以及留俄,留法勤工俭学人员中仔细挑选来的教职官员。

他们到黄埔后,受戒于蒋介石,念得蒋氏真经,修成黄埔正宗。

蒋介石靠他们起家,因为一则黄埔学生要由他们来训练教育,二则黄埔毕业生缺乏独立作战和指挥的能力和经验,要执掌军队大权至少需要十年以上时间。

在这个过渡时期,要由他们来支撑带领黄埔学生。

故在黄埔学生羽毛未丰之前,黄埔教官一路领先,执掌了中央各军事部门的大权,即使在抗战时期,仍未衰落。

第一四一章。民族正义的审判

一。

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是日本侵华的最大受害国,分别在保定;东北;南京;广州;上海;济南;武汉;太原;台湾等地设立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审判在侵华战争中犯有严重罪行的日本乙;丙级战犯。

从1945年12月中旬起至1947年底,中国各地的军事法庭共受理战犯案件2435件,死刑110件,其中包括南京军事法庭审判的南京大屠杀的主犯之一谷寿夫和屠杀中国平民300余人的刽子手田中军吉;在南京进行杀人比赛的向井敏明和野田毅。

1946年2月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成立,法庭主要是审理那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的日本战犯。

法庭根据调查和民众的控告信,向东京盟军总司令部提出,要求将南京大屠杀的主犯和其他罪大恶极的战犯引渡到中国,接受中国对他们的审判。

南京审判侵华日军战犯军事法庭在这里对制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主犯谷寿夫,乙级战犯田中军吉,向井敏明,野田岩等人进行了正义的审判。

庭长石美瑜任审判长,宋书同,李元庆,葛召棠,叶在增任审判官。

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和中国政府派出的审判战犯代表梅汝敖完全理解国内公众的心情和要求,毫不犹豫地说:“应该满足中国政府和公众的要求,将南京大屠杀的元凶谷寿夫引渡到中国受审。

按照一般国际法原则和远东委员会处理日本战犯的决议,只有甲级战犯由国际军事法庭审判。

乙级和丙级战犯一般由受害国法庭审判。

谷寿夫是乙级战犯。

对中国政府提出审判谷寿夫的要求,盟军总部应该支持并帮助引渡。”

“ok!”卡本德点了点头,“梅博士说得有道理。

可是,我担心中国法庭能不能给谷寿夫将军一个公平的审判?”

梅汝敖:“这个你尽管放心。

应该立即答应中国政府的要求,应立即逮捕谷寿夫,将其送往中国南京。”

1946年8月1日被盟军总部关押在巢鸭监狱的战犯谷寿夫由中国驻日代表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