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是南京市的主城区之一,濒江依城,素有“金陵北大门”之称。
境内山,水,城,林融为一体,构成了下关独特的滨江风貌。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凸显出鲜明的特色和重要的作用。
下关水陆交通历史悠久。
这里为南京江防重地,历史上战事频繁。
下关素有“商埠”之称,历史上曾几度繁荣,商品独具特色,在南京占有重要地位,堪称古今商贸物流之名埠。
这里,原来是商业,工业重镇,又是南方农林副土特产;手工艺品集散地。
早期的交通运输,主要靠水路从资江用木帆船;毛板船运输,旱路则靠脚力肩挑。
码头脚行大把头,把持着南京下关码头往来船只装卸货物的大权,收入甚丰。
他早想染指,一天由徒弟领路,楚天成带了打手几十人到下关码头找大把头,命他交出码头脚行,而大把头怎肯将这块肥肉轻易让出。
双方话不投机,打了交手战,一时刀枪斧把齐飞,伤人很多,他早就恨透大把头,今天在众人面前正是出气时机,他手急用双攮子将大把头刺倒。
别的人一看大把头人倒地,一个个扔下大把头不管,纷纷跪地拜他为师,就这样他夺得码头脚行,派徒弟负责这个脚行,同时又招收了几百名徒弟。
旧社会挣钱难,穷人多,平日揭不开锅没饭吃的大有人在,更不用说过年。
但人们都希望在这一年的尽头“除夕”无论多穷也要全家人吃一顿团圆饺子。
吃饺子要白面,而平常连棒子面都买不起,又哪来的白面呢?
他在这方面是会做人的。
每年除夕前,他在米面铺买数百袋白面,叫面铺开好5斤一张取面条子,他把这些白面条子,分给他的手下人,叫他们在大年三十前一天的晚上,到码头附近串街走巷,打听哪一家穷得过不去年,就叫开门给一张取面条子,这一张面条确似雪里送炭。
他每年如此,用不多的钱,而讨好码头附近的穷人。
二.
下关码头工人装卸货物基本上全靠人力,劳动工具极其简陋,除了跳板;箩筐和少量人力板车;手推车外,工人还要带杠棒;绳子和搭肩布。
上千斤重的货物也都靠多档杠棒人力搬运,劳动条件十分恶劣。
码头货物全靠工人肩膀扛着送进仓库。
每个货包重二三百斤,码头工人扛着沉重的货包奔走于码头与仓库间,遇到上楼,还要爬几十级阶梯。
走得慢了,包工头的皮鞭;藤条就会劈头盖脸地抽上来。
挑码头的人大都是穷苦劳动者。
主要有:城镇无业贫民,农村破产农民,农村中剩余劳动力。
到三;四十年代才加入一批国民党的散兵游勇和退伍的士兵以及下级军官。
旧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码头也不例外,存在剥削与压迫。
码头大权由少数几个封建把头把持,凡是入码头的要买码头。
买码头,有的要出二石谷,有的要出八至十五元银洋不等,还要请两个介绍人,拜一个师傅,并办两桌酒席请他们大吃一顿。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赵公元帅”生日,码头搞“财神会”,向众人派款,大办筵席敬财神,实际上是让大小封建把头大吃大喝。
把头平日不劳动,由众人挑分子货,派分子款,由全体码头工人养活几个封建把头。把头还经常巧立名目,额外向码头工人派款。
巍巍钟山,莽莽苍苍,层林碧绿,松柏苍翠,林涛飒飒。
周围苍松布满山波,山上的中山陵是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它位于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南麓,陵中主要建筑依山势而建,多少年来,人们一直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伟绩,拜谒他的陵墓,寄托大家对他的敬仰之情。
天文台在钟山西峰上。
出太平门向右转弯,循盘山公路可直达。
该台建成于1934年,是解放前我国唯一的天文台。
当时,天文台主要配备有口径20厘米的折反射望远镜和口径60厘米的反光望远镜以及一些小型的仪器。
在日军侵逼南京时,天文工作者们携带望远镜主要部件迁往内地,留下的仪器设备均遭到严重破坏。
1946年雪后初霁,天地间白茫茫一片。
冬日的映照下,雪地上反射着耀眼夺目的光芒,野草灌木在雪层之下露出黑褐的枝干,显得格外的突兀。
山峰重漫嶂,争奇献秀。
在雪地里越走越快,地上只留下浅浅的足迹。
转眼之间,她们几个人便已来到了后山的梅树林。
仅仅一山相隔,这里却是早春时节的景致,亦是满山梅盛开之际,千万株梅竞相开放,层层叠叠,云蒸霞蔚,红白相间,繁满山,阵阵幽香随风飘散。
远处的雪峰延绵不绝,气势磅礴中又显秀丽玲珑,灿烂宛若一条银白的玉龙腾飞于天。
第一四六章。政治上更为有利
一。
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虚假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