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布满阴霾,能见度非常不好,苏军的道格拉斯式双引擎飞机不能再往北飞行,而要在山海关提前降落。
山海关是一个简易机场,跑道本来就短,飞行员没有看清楚跑道,急急忙忙降低高度,落到跑道的中间,飞机刹不住,冲出跑道,插进一块稻田里,尾巴高高地翘起来。
彭真脑部被碰撞,陈云被甩进了驾驶室,叶季壮的腿被翻倒的油桶和无线电器材压住。
杜聿明亲率团以上军官,前往夜袭的前线阵地视察。
“你们自己看看。”
杜聿明很平静地说,“###根本没有炮火,所有的弹痕都是手榴弹留下的。”
返回后,他马上召集团,营以上军官开会:“###”火力、战斗力并不像传说那样强大,“国军”在各方面都比“###”强。
为此,现正式下达作战命令:以13军主力4师,89师担任正面主攻,以54师攻占侧翼为辅攻,52军的25师迂回助攻,其余部队为总预备队。
总攻时间定在15日清晨。最后,他重申了蒋介石的“连坐法”:胆敢作战不力、临阵脱逃者,必然严惩不贷,并将追究各级主官的责任。
军令一下,各级军官唯唯听命,再也不敢怠慢。
南满仅剩下了临江,蒙江,抚松,长白4个县,南满主力和第4纵队被压迫到狭小山区,十分不利。
二.
为粉碎敌人的进攻战略,确保南满根据地,林彪决定采取南,北满密切配合,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作战方针,以南拉北打的战法,迫使国民党军两面作战,并令东满,西满部队积极配合,以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
炮声如雷,枪弹若雨。
他们面对敌人新一轮的猛烈进攻,但终因双方火力悬殊太大,到中午时,阵地已被国民党军攻占。
在这个时候确实无法与全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匹敌。
他们一路从山东长途行军来到山海关,尚未休整就投入了战斗。
部队中的战士们甚至连最起码的人手一支枪都达不到。
已是秋风萧瑟,这些战士们却仍穿着破旧的单衣单裤,有的人甚至还打着赤脚。
再由于初至辽西,没有群众基础,老百姓早已躲藏起来了,没有人送饭送水,甚至给伤员抬担架的人都找不到。
谈到解放战争,通常的说法是:解放军依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式飞机大炮武装的国民党军队。
然而经历过战争岁月的人都知道:“小米加步枪”只是解放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一个比喻。
随着解放军日益壮大,战役规模越来越大,仅靠搜集的弹药是不够用了。
当年6月,解放军猛攻四平。
国民党军队在陈明仁指挥下拼死抵抗。解放军集中了七个主力师,上百门火炮,攻了半个月没拿下来。
真正打起仗来,战略战术固然重要,武器更是不容忽视的条件。东北民主联军向分散的守备薄弱的国民党军进攻。
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在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被粉碎后,采取了“内线作战,行持久之战略守势”的方针。
加强了各要点的防守,企图巩固占领地区,继续分割东北之东,西,南,北满和热河,冀东各解放区,待关内援军到达后,再相机发动局部进攻。
国民党军遭受严重打击后,迅速收缩兵力,坚守长春;四平;沈阳等要点。
在遭受人民解放军秋季攻势的沉重打击后,重新进行整编,他们总兵力达到58万余人,并部署于吉林,长春,四平及沈阳;铁岭等城镇。
而东北民主联军迅速发展壮大,总兵力达到73万余人,并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
第一七一章。极为有利的形势
一。
蒋介石急飞沈阳指挥,同时又抽调第54军入关。
东北人民解放军休整结束后即发动攻势。
2月6日;第4;6纵队攻克辽阳,全歼国民党军守军1万多人。27日,第3,10纵队攻克开原。
在围攻营口时,国民党军暂编第58师起义。
3月2日,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第3,第7纵队和东北军区4个炮兵团于13日晨攻克四平,全歼国民党军守军近2万人。
吉林国民党军弃城逃往长春,于途中被追歼。
在此期间,沈阳国民党军守军始终未敢出城救援。
陈诚在黄埔军校当过教官。
上任后,把保安队扩编成正规军,又从关内调来第49军,使总兵力增至4个兵团10个军,共50万人,扬言半年内恢复东北局势。
但在民主联军的秋季攻势中,仅杨家杖子战斗中歼敌万余人。
在威远堡战斗中歼敌8000余人;整个秋季攻势共打掉陈诚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