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无奈的抉择_唐朝那些事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无奈的抉择(2 / 2)

银子会有的,官爵也会有的。杨广登基后,深感身边可信之人不足,且多为士族。于是,我们的杨大工程师,也开始学习并改进他父亲的科举制了。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大业五年(609年)正月,又诏令诸郡以“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骄壮,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等4科举人。

获得了大批人才的杨广开心,得到机会的读书人更开心!科举,真算的上是皆大欢喜!

“一任隋太守,万箱装金银。”皇帝过了这关,这些读书人,便等待着分配工作吧。之后呢?

“能搂多少,就搂多少!”成为了当时不少分配完工作的读书人,的终身信条。虽然选上来的并不都是败类,但多数都是些本着无为而治的思想,或是认定保命为上的家伙!正是因此,百姓揭竿而起,最终使隋亡国。

皇帝的抉择

那我先不管他?让他在自己的辖区内“玩”下去,找到他的短处,就给他个罪名杀了!好像还可以,不过人家要是没什么短处呢?还杀吗?不杀,不就白费心思了吗?杀的话,倒是容易,可我不就要背上昏君的骂名了吗?(笨蛋!不杀他,你也迟早要背上昏君的骂名!)

唉!既然怎么都不行。那我先把你召回长安来。我慢慢想办法!我就不信我搞不定你!(啊!这办法想的也太怪了吧?)

今天,李渊依旧穿着,那套似乎很抢眼的“工作服”,在自己的“办公室”(衙门)里办公。这是他最后一天在这儿工作了。但他自己却不知道,毕竟,那时侯还没有人民代表大会,皇帝不下旨,上司不开除。自己也不辞职。谁会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换工作啊!即使皇帝下旨,那也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到达,最起码还能赖上几天。哎!历史上有多少人死在着一点上。要是信息社会提早几百年来到,电话早点被发明出来,那会少死多少人啊!珍惜眼前的生活吧!

门卫来向李渊汇报:“大人,圣旨到了,快去接旨吧!”李渊整理了一下“工作服”,(其实接旨,也没那么费事。还要什么沐浴焚香的,圣旨从中央到达地方,要多久呢,那时又没有快递。等什么都准备好了,还不知道不又要耽误呢!等接完了旨,皇帝还不急死啦!)

皇帝表弟,会有什么事呢?一个“御用邮差”(既传旨的太监或官员,不过我猜这类角色大多应该是个太监吧!)念着所谓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类的说辞。(也不知道设计圣旨的那位是怎么想的,您就不嫌绕嘴?还有他的接班人,各位就没想想,您的前辈都亡了,您还承谁的运啊?)

像李渊这样一个七岁便做了唐公的老油条来说,他当然明白进京意味着什么。同常来说,皇帝一但诏一个地方官员进京,那面对这个人的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皇上为你背下了你或你全家去阴间考察的机票,但却是单程票。

二是你足够幸运,可以去买彩票了。皇上看的上你,让你去做他的龙腹。(普通人的心腹叫心腹,那皇帝的心腹,也就只能叫龙腹了!)

但不管怎样,李渊还是收拾了一下,然后匆匆地赶往长安了。出发时,也许会有那么几个投机分子或老百姓来作一场十里相送的“表演秀”之类的。

别了,荥阳!别了,楼烦!别了,那些曾经和我共事的同僚们!别了,那些曾经帮陪我作秀的人!

今天,李渊到达了目击地―长安。怀着忐忑的心情,李渊去了皇宫。他见到了杨广,他这位高贵的表弟。李渊心里比谁都清楚,此时的李氏家族以经令皇上感到了极大的威胁。

李渊站在大殿的下面,他凝视着杨广。他想起了几年前离京上任时的情景,那时候,自己的表弟对自己是多么的信任啊!而杨广呢?他也在望着李渊。当初他们彼此是多么的信任啊!而现在呢?他正在想方设法的要害自己的这位表哥。

哎!表哥千万别怪我!为了你和你的家人的生命,我必须要这么做。我们彼此都认命吧!

一个公务员的成长史

杨广想了想,缓缓的说:“爱卿既然回来了,那就听封吧!”一阵沉默后,杨广又说:“朕封你为‘殿内少监’。明天,你就上任吧!”过了一会儿,李渊吐出了几个字:“臣,尊旨!谢陛下!”字不多,却很明确。

听了这句话,杨广心满意足的看了看李渊。说:“退下吧!”此时,在杨广的眼里闪现出了某种说不清的东西。切,不就是个难做的决定嘛。修工程时、征高丽时,你怎么没这么婆婆妈妈的?

虽然李渊心中有些不甘,但李渊还是乖乖的上任了。杨广开心的望着李渊,他的计划开始了,这是两个野心家的对决。(仅管此时的李渊还没野心。)杨广先在朝堂上羞辱着李渊。除了杨广自己以外,谁也不知道杨广接下来,还会怎么做。

李渊心里暗暗的埋怨,满面春风的杨广。但转念一想,表弟这么做也对。谁让自己有过那段影响极差的经历呢?

这就要从一个叫史世良术士的一句话说起了。据《旧唐书》记载,有一个叫史世良曾经对李渊说过:“您的相貌异于常人,以后一定能成大事,(原来是说能当皇帝,但我认为这话靠不住,应该是后人杜撰的。所以我把它改成了能成大事。)希望您能自爱,千万别忘了我这卑贱之人的话!”(这人跟李家有仇吧?说这话无疑是把李家往火坑里推嘛!)不过,这火坑还真有人往下跳。这个人就是李渊,这话把李渊说的飘飘然的。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李渊逢人便提此事。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倒霉孩子”啊,李家也真是“家门不幸”啊!(有史世良者,善相人,谓高祖曰:“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高祖颇以自负。}

朝堂上,众位大臣们正在议论着“公务”。这时杨广的目光落在了李渊的身上,然后对他说:“阿婆面,你来说说你的看法!”

大臣们四周环视了一下,似乎有些不知所措。难道说,皇上疯了?虽说不少人都这么想,但又有谁敢说呢?杨广似乎看出了大臣的心思,说:“李渊你看什么呢?朕是在叫你呢!”

啊!说我呢?搞什么啊?李渊想要反驳,却又不敢反驳。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谁敢反驳皇帝呢?于是,李渊也就只好答应:“微臣......”而以。(具体说的什么,我们以无从得知了。)

君臣关系发展成这样,除了这对“组合”外,恐怕没有第二对了!就算是有,也是实属罕见。

大业七~八年,农民起义爆发。此时的杨广身边以无可信之人,于是他再次想起了“阿婆面”表哥,并且还想到要提拔一下他。毕竟现在亲戚才是自己唯一能够信得过的人,于是杨广下了一道圣旨。

大约是大业九年,李渊被任命为卫尉少尉。此时的李渊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机会来了,而这个机会不仅是一个升官发财的机会,也是一根救命稻草。因为他知道,在叛贼被剿灭后,自己很有可能会被自己的主子杀了。因为他知道以杨广的性格,很有可能这么做。

于是,李渊开始巴结杨广,他开始尽力的剿杀乱党。杨广,你以为我还是当初的李渊吗?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就真的是大错特错了!而你也必须为你所犯下的错负责!杨广你改悔罢!

杨广将灵魂交给了魔鬼,全心全意地去修运河、树边功。一直被认作是篡权登基的杨广,他往日的雄心壮志早以被时间消磨的所剩无几了。

两个政治家,在几年的光景里,一个被驯化成了“魔鬼”另一个则变成了“鹰犬”。我们不必为此而感到惊讶,因为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杨广从此走向了“毁灭之路”,而李渊则实现了他人生的第二次蜕变。李渊的这种变化,我们是应该理解的。毕竟他的天性,便是如此的胆小、怕死。对他来说,现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什么能比活下去更重要呢什么名誉、地位都不再重要了!

你们这些不懂事的乡巴佬,竟敢破坏我这光辉的梦想。我、我要把你们通通杀掉!用你们的鲜血来祭奠我大隋的大旗。用你们的死来告诫人们,我杨广是不允许别人背叛的!

剿杀

在杨广的眼里,他和他的大隋军团是无人可以与之抗衡的。但当他接到战报的那一刹那,他发现他错了,似乎这么多年,自己修运河、征高丽,都是自己用来骗自己的一张大网。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是天子,我不会输!我的军队也不可能会这样不堪一击!一定是父皇!对,一定是他!一定是他留下的旧臣们,是他们用人不当!军中必须要大换血!

乡巴佬们,你们等着吧!我一定要给你们点儿颜色尝尝!你们非死不可!除非我死!

我们不得不承认,杨广在修工程、搞设计上有着很高的造诣。要搁现在,怎么也得是个院士级的工程师。但在指挥作战上,他的水平,令人着实不敢恭维!

一征高丽时,他便因意气用事而战败。二征高丽时因叛乱,二贻误战机。后来又败给了乱党。就连他一生中唯一的几次胜仗,也是按照杨坚的计划来搞的。唉!真是可悲的帝王啊!

在与农民军的几次交手中,隋军屡战屡败!而杨广呢?他“办公室”里战报从一、两份,增加到了十份、百份。杨广的心灵被震撼了。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所谓的精锐部队,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残酷的现实已经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杨广的心理防线。杨广真的被激怒了,他必须打一场漂亮的胜仗,来洗刷过去的耻辱,让世人重新领略他那帝王的风采。

耻辱之战

你们这些不懂得欣赏我雄图霸业的家伙!你们竟然胆敢出来,那我一定要把你们斩尽杀绝!以解我心头之恨!

你、你,还有你;你们都得死!都得成为我走向成功的踏脚石!没有谁能够阻挡我名垂青史、一统天下!没有!你们也不会例外。我要所有的人都臣服在我的脚下,向我俯首称臣!

我的将士们,你们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挥舞你们手中兵刃,替我去铲除那些乱臣贼子!铲除那些乡巴佬!我大隋的男儿,生下来就应该用你们的鲜血和生命,来保卫我

大隋的江山社稷!

就在杨广一步一步的部署着作战方案时,还有一个人,不,应该是一家人也在摩拳擦掌,等待着杨广的召唤!他们便是李渊和他的家人们。

即想活命,又不想失去高官厚禄的李渊。一直在寻找向杨广献媚的机会。现在,他等到了。在他的极力运作下,大业十一年,李渊被杨广任命为“山西车尉抚大使”。

杨广错了!他一直以为他手下的将领,都和他一样;以为他们也像他一样都能够为名誉而战;这一次他真的错了!而且错的那么彻底!而他也会为这个错误,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他多数的将领,都不是为名誉而战的人,他们只为利益而战!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瓦岗军的名气,实在太大了,道上的粉丝要多少有多少!又有一个的薪水十分可观的兼职―――打劫。因此,瓦岗军也就成了,官军们眼里的一块“肥肉”。

对于军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打败了一个久负盛名的对手,更值得骄傲的了!而对于官吏来说,没有什么比得到一个向皇帝邀功的机会,更有价值了!所以打败瓦岗军,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想要成功的最好方法就是打败瓦岗军。

张须陀,晋阳守将。这个人也是以打败瓦岗军为目标的军人,但却一直苦于无法遇见瓦岗军。

今天,瓦岗军终于要来了!他早早就点齐了兵马!他准备要好好要和瓦岗军决战。他望了一下这些曾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们。

他的心里比谁都明白,此战事关晋阳生死存亡。这支部队是他一手培养的,他们当中有许多的精兵能将。他敏锐的职业经验,告诉他此战若败他们将无一生还!

玩过《三国志》游戏的都知道,要想打一场胜仗,着实不易!(我指的是绝大多数人)除了要有充足的军需和强大的后援部队外,还要有一位优秀的统帅。即使有了这些也还是不够,作战时还要有熟悉地貌的向导。(必须是信得过的人,还要能绝对忠诚。)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张须陀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获胜。

首先晋阳城兵马、钱粮一应俱全,军需还算充足。道路四通八达,后援部队一抓一大把!另外,张须陀虽称不上是什么当时名将,但也可谓是熟读兵书、战策。而向导也是遍地都是。张须陀的兵大多是晋阳城附近的“子弟兵”,随便找哪个都可以!

但幸运之神,似乎总是喜欢眷顾弱者,翟让所率领的“杂牌军”―――瓦岗军,居然打败并全歼了两万“正规军”。

瓦岗军与官军刚一交手,官军的士气便远远超过了瓦岗军。接着,瓦岗军便节节败退。或许是怕军心受扰;也可能是太过轻敌;不管怎样张须陀发兵了。他开始出击了,哈哈!你翟让也不过是徒有虚名嘛!这么快便败了!今天我非活捉你不可!

两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挺进了“大海寺”。估计两万大军,是夸张。那么多人怎么进入大海寺啊!之后发生了什么,便不知道了(无史可查!),不过当时的场面可想而知,就算比不过《赤壁》,也能比过《墨攻》。

与张须陀不同,陈棱就明智多了。

刚一听说杜伏威发兵,陈棱便派人修筑了长达五公里的工事。随后与杜伏威打起了持久战。杜伏威,你来啊!你打不到我!就是打不到!看你怎么办!

杜伏威也丝毫不甘示弱,他立即修书一封,大意是:姥姥,我送您老一套衣服。敬请笑纳……,并附上了一套女人衣物。要是《三国演义》早点出版,那恐怕就陈棱不会中计了。就是读了《三国志》也有可能不中计啊!但此的确举彻底激怒了陈棱。陈棱当即点兵,于江淮与杜伏威决战,最后战死沙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