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皇帝的职业生涯_唐朝那些事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皇帝的职业生涯(1 / 1)

第五章皇帝的职业生涯

杨广同志这一生过得真可谓是风生水起,在各位员工的帮助下,杨广的子孙的日子过得也不错,有时间谁去搞事变啊?皇帝一起做!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杨广的孙子们几乎个个都做了皇帝,不过也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确定“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并不是不可能的,至少他们之间不必弄出个什么事变争皇位了。不知道杨广泉下有知会做什么感想!

杨广是个好同志

杨广死后一个月,远在东都洛阳的越王杨侗在王世充等人的拥立下称帝,定年号“皇泰”,此时杨侑已经将皇位禅让给了李渊,而在杨侗称帝前,杨浩便已经被宇文化及扶上了王位,这么一来天下等于同时有了两个所谓的杨氏正统皇帝。

不知道是为了收拢人心,还是出于对杨广表示纪念,杨侗下旨着群臣为杨广议定谥号。大臣们也是各抒己见,有的说杨广昏庸,应该叫炀帝;有的说杨广一生立下了不世之功,非先前历代君王可能比,应该叫明帝。

这事儿大概也是王世充想出来的。怎么说人家杨侗也是杨广的孙子啊,最起码的仪式还是要有的,否则别人如何信服我们?也许王世充正是本着这种心态帮着杨侗同学为前国家领导人杨广选定谥号。既然仪式都做了,那就对人家客气些吧。人死如灯灭,这话一点儿也不假,不过灯灭了还可以再点,人死了还能再活过来啊?反正都活不过了,那就好好对人家吧,于是大家伙儿七嘴八舌的一通胡扯,这个搬出前面的那个皇帝的例子,那个找找这个皇帝的缺点,反正自古以来文官多数都是吃饱了没事干,找个地方打打(口)架、骂骂街,更有甚者那皇上逗闷儿。

在众多官员的火热辩论中,最后还是“明”脱隐而出。“明”字好啊,你看“明”字一般都是代表好人的嘛,什么贤明、英明、廉明还有清明,不对,清明可不能算在内。甭看杨侗同学认识的字儿没几个,可这好坏,人家还是能分出来的。

想想杨广一生真可谓是活的伟大,死的憋屈。不过现在终于有人站出来对大家说:“你们都误会杨广了,杨广是个好同志!”不知道杨广是否能够含笑九泉了。

决定命运的一刻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还是比较深入人心的,不过也不知道在这三百六十行中是否也将皇帝囊括其中了。应该有很多皇帝都曾经这样想过。皇帝的日常生活其实是很烦闷的,呈几何时有人看见过哪个皇帝每天一边玩儿一边就能办公的?就算他们想这么做,甚至有能力这么做,他们也不敢真的去实践一下。原因很简单,这么做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那些闲着没事干,每天就盼着哪天皇帝犯了错让自己逮着之后痛痛快快的骂皇帝的文臣们,这伙人骂人都不带吐脏字儿的,而且你还不能打他,为什么啊?你一打他就正好让他得偿所愿了,人家非但不以挨打为耻倒是把这事儿当成一种荣誉。特别是在明朝,那时候老朱家的祖祖辈辈几乎都被这帮家伙给欺负苦了,每隔几代便出个超霸道的文官,比如于某,张某等人。因为有这些人在,估计朱家的那些兄弟们背地里恐怕都没少骂朱元璋先生。

扯远了,我想说的其实很简单就一句话,一句历代皇帝都感同身受的话:“人人都说皇帝好,有谁知朕多烦恼?”

时间回到义宁二年三月的江都,此时杨广刚刚遇难,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没皇帝怎么行啊?宇文化及等人一起磋商了一下打算把还在江都的老杨家的人统统铲除,这个工程看上去真的很大,不过实施起来时却真的很简单,因为宇文化及等人是舍不得杀美女的,于是乎大家伙儿就“替杨广同志管理一下他的遗孀”,好了,美女们不杀了,那么杀谁啊?这问题谁问的?这么白痴,当然是杀陪同杨广一起来的那些皇族喽!什么杨谈、杨浩的统统删除,让他们的大脑立刻死机!

这事儿真的很简单,如果当年日本搞南京大屠杀时借鉴一下这些经验,那根本不用死那么多人嘛!现在这事儿基本上一件事板上钉钉了,就等着天亮以后把他们统统抓来,之后来上一刀,一切恩恩怨怨全部一笔勾销。

于是大家伙儿在一起喝点儿酒,搞点儿娱乐活动应该是没什么的吧。就这么着这群“功臣们”便在一起办起了party,就在骁果军所有起义人员都在热热闹闹的庆祝自己取得的胜利时,有一位兄台也不知道是不是喝了假酒,在party上就对宇文化及说:“哥,我有点事儿就来晚了,我听说你们刚才说什么要杀皇族?这不行、不行!”宇文化及本挺高兴的一听有人说这话立刻就来火了,什么叫不能杀?不能杀是不是就是说我错了?但有一想这人叫我哥,难道是智及?于是便抬起了那个昏昏沉沉的脑壳,一看说话的孩子就是文智及,于是抄起酒壶便向宇文智及丢了过去,虽说宇文智及也没少喝,但毕竟没喝的像其他人那样站都站不稳,于是酒壶应声落地,于文智及毫无损伤。

宇文智及虽然没受伤,可酒壶摔碎时却发出了不小的响声,加上宇文化及还在没完没了的寻觅着称手物件向于文智及砸去,这一举动可是将那群一边划拳一边喝酒的家伙们给吓得不轻。在众人的连拽带拉的凶猛攻势下,酒后无德的宇文化及终于安定下来了。可宇文智及的话则更加的让人琢磨不透,都这种时候了,他居然还说什么千万拦着他哥,别让他去杀皇族,至少别杀杨浩。

杨浩是谁啊?这家伙和杨广唯一的关系便是他是杨广的侄子。为什么这孩子能让宇文大人拼了命似的来这儿呢?这就是在场所有人在相当事儿。

等宇文化及醒了酒以后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杀了那些皇族,唉!真是个一根筋啊!不过身边人将宇文智及的话转达给他后,他还真就改变了想法,他打算找早就的这个老弟好好谈谈,于是二人又经过了一番长谈,最后宇文老兄还说没坚持住自己的原则,倒戈投降,站在了自己弟弟的这一边。

接下来发生的事儿就更难以让那些元勋们理解了,宇文兄弟居然拥立杨浩为帝。当然了,杨浩自己也明白这就是个火坑,自己不想跳可不跳就是个死啊,而其他的那群皇族们(说是一群,其实也没几个,坚持原则的基本上都被人家给封杀了。)也是拍着巴掌、举双手双脚赞成!这个问题恐怕只有傻子不知道答案,很明显嘛,他杨浩不干,你们就全部去见杨广吧!这还真有点儿像是抗日时日本人抓抗日份子的伎俩,本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原则,杨浩同学还是接受了任命。

杨浩的皇帝生活

杨浩同学继任之时他的老弟(杨浩登基前与宇文智及颇为熟识,智及此时年纪也应该不小了,而杨侑死时不过十二三岁,故此推测杨浩应比杨侑年长。)杨侑还在任上,多数的百姓此时已经认可杨侑这个皇帝了,因此想在任上搞出点儿什么名堂,不可能的了。宇文化及同志在让皇族“举手表决”选杨浩为皇帝以后,就都被派去阎王那儿进行科学考察了。这无疑是令杨浩同学心理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于是杨侑同学索性不管事儿,就跟这儿当个名誉顾问什么的,乖乖的把权力交给了那群元勋们,而有了李渊等人的献身说法后,宇文化及等人将这游戏玩的更是得心应手,先是自称大丞相,又伪造杨广同志的命令立杨浩为帝。让自己二弟弟宇文智及为左仆射,三弟世及为内史令。也许是为了稳定人心或者是裴矩胆小怕事,宇文丞相又封裴矩为右仆射。至此杨浩的内阁算是成立。

既然已经准备好了一切,那么就该进行计划的第二步了,什么啊?很简单选择都城,首都对于一个国家可是很重要的,而现在呆在江都一带是不行的了,你本身就是说要带着大伙儿回长安,大伙儿才跟你玩儿造反的,现在你要呆着不走,那谁干啊?于是宇文化及也只好硬着头皮带着队伍声称要回长安了。

都说农民起义成功后自相残杀的速度快,不过这确实有些诬蔑农民兄弟了,要说速度快还得说是贵族集团,比如宇文兄的这次起义。宇文兄按照规矩把后宫和后宫的人纳入御营,按照皇帝的规格办事儿,这仅仅是玩儿排场而以,没什么好具体介绍的。不过后面的这事儿可猛,听说过御营造反吗?没有吧,现在我就带你去见识见识。

宇文化及也许真的太缺乏安全感了,竟然因为折冲郎将沈光平日里作战骁勇就将他调到了御营给使营,提起给使营,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这就是那支杨广同志废了不少劲儿组建成功,最后被魏华拿一张假圣旨便给解散了的部队。

也许宇文先生此时还在自以为万无一失,绝对安全,但他怎么夜没想到沈华同志是个很念及旧情的人,至少是个比较有良心的人,宇文化及的这一举动对于感情十分敏感的沈华同志来说不得不算做是雪上加霜,本身给使营便是杨广为自己培养的死士,现在你弄这么个没事儿就感怀过往的人来管理那不出事儿才是怪事儿,果然给使营刚到显福宫驻扎,沈华便和虎贲郎将麦孟才、虎牙郎将钱杰商量着除掉宇文化及为老领导杨广报仇雪恨。

就这么着麦孟才开始到处联络人员,准备实施计划。多数秘密行动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走漏了消息,这次行动也一样,也不知道是哪位告的密,宇文化及得到消息以后连夜派司马德戟去诛杀麦孟才等人,此时麦孟才已经联络了数千人,那这种围剿规模自然也不会小到哪去,于是沈光很快便收到了风声。

沈光以最快速度做出的决定便是杀个鱼死网破,立刻偷袭宇文化及的营帐。结果宇文化及根本没在营内,沈华正跟那儿生气呢,结果内史侍郎元敏正好去找宇文化及汇报工作,便成了沈华的消气工具,在列举了元敏的罪状后便将其杀死。也不知道是谁规定的杀人前得数落人家的罪状,要不是在这事儿上浪费了时间,沈华也许还有机会逃走,可是等他费劲巴拉的数落完元敏了,人家司马德戟也到了,最后沈华和他带的那几百人没一个活着离开的。

杨浩的生活过的实在不怎么样,起初还得让他上场一起玩儿,每天在朝堂上坐一会儿,可后来宇文化及一想,这么废事干什么啊?人家也是日理万机的,没事儿就别烦人家了,于是便派了几十个士卫“看护”。每天办什么事便让人找杨浩同学迁签个字儿,一切齐活儿!

接下来司马德戟也反了,多数地方武装都与宇文化及为敌,杨浩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最后宇文化及兵败,垂死之际居然想到要做皇帝,于是便给杨浩同学送了份礼――鸩。

就这么着,杨浩同学被迫负鸩自杀。宇文化及终于可以取而代之了。唉!又是一个被权利冲昏头脑的人。可悲!真是可悲!让一个疯子管理国家,这个国家会长久吗?我想是不会,至少宇文化及的国家不会长久。

杨侗登基

话说杨广的死讯到达东都洛阳以后,王世充真可谓是如释重负一般。终于不必再扮演忠臣,要不是他活着,我还用得着打着朝廷的大旗到哪儿都被人家歧视,这回我就可以独立了,感觉真是超爽!但又回头一想不对啊,他死了我贴谁啊?我要说独立倒也可以,可若是以我王世充的身份来干这事儿,那下场一定好不了,弄不好会死无全尸,断子绝孙的。不行,现在还不能这么干。

我不能自己扛起大旗到处闯,那总不能投靠别人吧?到时候一直被人家踩在脚底下,人家成了事,我就得被杀。高鸟尽,良弓藏。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怎么都不好过,那我总不能自杀了事吧,这么一来,往好听了说是忠志之士,为先皇尽忠,还算个烈士;往难听了讲就是常常被人挤兑,忍受不了生活的艰辛最后只好自杀就是个懦夫。可这都不是我想要的,我有更大的理想和抱负!

你说就我这么有才的一人能到人家手下给人家当小弟吗?咱能丢得起那人?咱打进入官场可一直都是欺负别人,现在投靠谁都得挨欺负啊!咱可不能吃那亏,要么咱就自己干,要么就是也不干。

最后王世充还是决定先开个会再说,到会人员不多除了王世充自己以外就是太府卿元文都、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了。关于会议的内容史书并无记载,鄙人也不好臆测,所以便不写了,不过给过很简单,大家知道就行了,那就是立杨侗为帝。

就这么着还在家里睡大觉的杨侗就被使者告知自己将被立为皇帝,杨侗的第一反应很简单,就一个字――惊!为什么啊?因为前面那几位当了皇帝的下场可都不怎么样,基本上都是被软禁起来,一天管你三顿饭,你管封人家官儿,人家让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什么自由,什么人权,在这儿全都没用。

于是杨侗当即便要回绝,可是使者的几句话当即让杨侗失去了任何希望,只好乖乖的当皇帝,这可是比潜规则还潜规则的事儿,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你如果不是从,那就只能去天堂见你老爸了。

有些时候所有人都去争的不一定就是好的,而没人去碰的也不一定是坏的。杨侗这辈子的命运就在这几天被决定了,于是他只能如同溺水者一般竭力保全自己。与其等着别人来讨,倒不如我识趣些,自己给他,于是封王世充为吏部尚书,封郑国公。及侗取元文都、卢楚之谋,拜李密为太尉、尚书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