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战争是无所谓正义或非正义的,但是没有谁愿意背负着一个恶名,长安一役随着长安的沦陷与阴世师等人的死而告一段落了,无论此战的起因是什么,李渊都成了功臣,这就是规矩,成者为王败者寇――这是百年不变的潜规则!
“什么是权利?当一个人犯了罪,法官依法判他死刑。这不叫权利,这叫正义。而当一个人同样犯了罪,皇帝可以判他死刑,也可以不判他死刑,于是赦免了他,这就叫权利!”怎么样?这段话是不是很熟?没错这是《辛德勒名单》中的一段对白,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段话,权利历来可以代表一切,比如现在因为李渊进了长安,卫文升等守卫长安的已故将领都已经被加上了绑匪的罪名,所有人都知道而且必须相信就是他们几个大逆不道的反贼挟持了代王杨侑,要不是李渊的话现在杨侑还深陷虎穴呢!
前面我一直没去仔细的说说长安攻守战,为什么?可不是因为我不想写,而是它没有一个合适的出场机会,现在是时候了,我们就从攻城讲起吧!
李渊本着和平解放的原则在长安城前墨迹了四五天,可留守卫文升说死了就是不开城!无奈!忠臣真的是喜欢在乱世里往外冒!讲民族大义不行,那只好就来硬的了!隋大业十三年十月甲辰(二十七日),李渊下令命各路部队开始攻城,也许是为了保证军队的成分和名声,以便以后继续立足于天下,李渊下了死命令:破坏隋的庙宇宫殿者、伤害宗室中人者诛灭三族。(注:这条命令一共两版:犯隋七庙及宗室者,罪三族。――《新唐书》;毋得犯七庙及代王、宗室,违者夷三族!――《资治通鉴》)
司马先生《资治通鉴》在写这段时特别提到了孙华的死因,本人一直也没想明白他老人家的用意,大家如果感兴趣倒是可以去调查一下,好了,现在回到正题。经过义军的艰苦努力,十一月丙辰(初九日)一个叫雷永吉的军头成为了义军中第一个进入长安城的,至此长安城破,卫文升以于城破前病死,负责守城的右翊卫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滑仪也在义军攻破长安时被俘。
杨侑此时正战战兢兢的躲在代王府,府内乱作一团,这种情形下谁顾得上谁啊,你爱跑不跑,范跑跑要是在这种地方那都是绝对会被理解的!也不是所有人都不给杨侑面子,侍读姚思廉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人家就不走了,就这么着,姚思廉陪着杨侑跟王府里一猫,结果呢,有那么一群义军涌入了王府,姚思廉当时就跟没事人一样摆出一张严峻的面孔,冲着这群士兵道:“唐公举义本匡王室,卿等不得无礼于王。”当时在场的人甭管是士兵还是家丁就连杨侑都懵了,什么叫唐公举义本匡王室啊?这跟造反有什么区别啊?你是不是吓傻了?不过转头又一想甭管他说什么都一样,那就随他去吧。杨侑不知声没问题,其他人也说不着什么,但义军可有点发难了啊,大人不说了吗,不能伤害皇亲国戚吗,那就把他让大人自己定夺吧,于是乎杨侑和姚思廉就被带到李渊那了,最后的结论是杨侑先呆在阳阁,姚思廉先等着安排工作!
咱们闲言少叙,再说李渊进城以后又约法十二条规定杀人、劫盗、背军、叛者死。接着一般琐事不必细说,就怎么着李渊彻底控制了长安城!等待他的将是一个全新的政府!一切都要他来处理!他将为了他的目标努力!
恩怨
就在长安城内的义军此时个个都沉浸在取得胜利的喜悦之中时,李渊本人却格外的冷静,他明白但现在为止,他根本没取得原则上的胜利,攻下长安城从太原起兵那天起就只能算作整个计划中的一小部分,而后面还有更多的事等着自己去做呢,现在的义军就好比是冬天在河面上行走,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只要没有到达地面危险就没解除,而现在自己倦了,必须要找一落脚点休息一下以便下面的行动,而杨侑恰恰正是这个自己梦寐以求的落脚点,无论自己是否会在这个落脚点上呆住,都必须去试试。
下一步,也是全盘计划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择吉日让杨侑登基,毕竟现在杨广他老人家还活着,全地球的人都知道杨广才是大隋的天子,是合法的皇帝,因此让杨侑以最快的速度继承大统,成为人们眼中的新皇帝才是当务之急的!放下如何安排杨侑登基这类的繁琐之事不谈,反正距离一样同学登基还有一段时间,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这儿,我们先来处理一下李渊的私人恩怨,先把镜头移一下。
时间先定格在十一月戊午(十一日),地点定在长安城内长乐宫中,几名甲士押解了几个犯人来到正殿,这并不算是什么秘密审判,但是来听审的人还是不多,李渊高坐在殿上,冲着被押上来的犯人问道:“堂下何人?”四周一片死寂,接下来的对话很简单大致上就和古装片里的庭审差不多,今天受审的正是阴世师和滑仪,时间过得很快,李渊的官话很快就说完了,接下来的事真的很无聊,阴、滑二人被一顿臭骂骂得是狗血喷头,他们早就有心理准备了,经过李渊言辞激烈的数落之后,二人终于被定罪了,判决书上可能会如是写道:贪赃枉法,阻止义军勤王……,今查证罪名成立斩立决!
就这么着,两个抵抗叛军的忠臣成了两个十恶不赦的奸臣强盗,不过历史向来如此,李渊终于解了气了,下一步复原祖坟(李渊刚一起兵,地方官就把李家的坟墓、五庙给毁了),不过还有一个人没收拾,他就是马邑郡丞三原人李靖,按照先前的经验来看,估计李大人一定会被李渊同志冠以一个大大的恶名之后咔嚓,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不过这次例外。
话说李渊入城之后第一个念头便是将自己的仇人统统抓起来之后杀掉,李靖很荣幸的被列入了这份名单之中,就在李靖被抓之时,李渊问都没问杀字脱口而出,而李靖则是喊道:“公兴义兵,欲平暴乱,乃以私怨杀壮士乎!”潜台词就是说你不是兴的义兵吗?那你就杀我,你杀了我以后,你就是公报私仇,你说值不值吧!李世民在旁边则是不断求情,李渊无奈只得放人,李渊后面的故事我们以后在慢慢道来,至此李渊的私仇也算是圆满解决了。
第一步
前面我们说过但凡皇帝登基都会先去选一个较为吉利的日子,就好像现在有些人结婚时去算日子一样,不管他信不信,先讨个吉利再说,反正有的现代人都有这毛病,那古人自然也不会放松,所以杨侑登基之前也做了一些准备,日子终于定下来了――十一月癸亥。
清晨,伴着清新的晨风李渊身着朝服率领着文物百官准备了法驾(天子专用车辆的一种),向杨侑的住所赶去,这一天李渊已经等了很久了,他尽量抑制着自己,不让自己发笑。昨夜李渊一夜都没合眼,杨侑也是一样,他们都是为了今天而激动,不同的是李渊是被喜悦包围,而杨侑拥有的则是恐惧和狐疑。
今天的确是个喜庆的日子,万里无云,不少百姓都走出了家门,来到祭坛来看热闹,在登基前,杨侑先要演绎一出百唱不厌的大戏,内容很简单,首先是李渊等人带着这些象征着天子身份的物件来找杨侑,表示希望他来当皇帝,之后杨侑表现出一幅十分为难的样子,再三拒绝,百官则不厌其烦的请,反复几次以后显得像是特别不愿意似的同意了大家的要求,大家皆大欢喜,全剧终!
说句实在话,这种做法真的很无聊,可是百姓就好这口儿,您有啥招啊?
一系列的演出结束后,杨侑终于穿上了龙袍,以皇帝的身份下达第一份圣旨,内容很简单: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大赦,改元为义宁。圣旨下完了,百官拜过了,下一步就是到了祭坛祭天,这一步真的很重要,谁让古代有那么几个闲不住的方式把嬴政先生给涮了呢,谁让有人提出君命天授呢,谁让老百姓就信这个呢!这一步只要有一点差错就会把前面所做的戏给毁了,没办法,谁让你是天派了的啊,你有一点差错老百姓都得老天示警!
演出结束,李渊和杨侑都松了一口气,不过马上就该杨侑喘不过来气了!
新的开始
前面的三章里我汇集了多位作家的写作手法,下面我就来以我自己的方法为主吧!就以此来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吧!
杨侑作为皇帝实在是特别特别的窝囊,刚登基才没几天就被迫交出了权力(尽管有可能是杨侑自愿的),甲子日,杨侑,不以后就应该称为恭帝了,恭帝陛下诏:加李渊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进封唐王,总录万机。以武德殿为丞相府,改教为令。以陇西公李建成为唐国世子;敦煌公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公;姑臧公李元吉为齐公。
这还没完呢,你说你想要受封就受呗,还非要拉上咱陪你一起演戏,演戏你又不给我出场费,就算是友情客串也得意思意思不是,你可倒好,这么一上来就让我给你们爷仨封官,这事本来就挺让人郁闷的了吧,可是这还不算完呢,李渊还发动了一大批群众演员来跟他们搭戏。
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看那场戏的剧本:少帝以帝为丞相,进封唐王,位在王公上。以武德殿为丞相府,改“教“称“令”。万机百度,礼乐征伐,兵马粮仗,庶绩群官,并责成于相府。惟郊祀天地,四时奏闻。帝固辞不拜,公卿将佐等请曰:“公负孺子当朝,岂得辞乎摄政公不入相,王室何依临兹大节,义无小让。”帝叹曰:“王家失鹿,遂使孤同老狼。”乃奉诏受册。
就在这场戏落寞不久,李渊有写出了新的剧本:十二月癸未,隋帝赠唐襄公为景王;仁公为元王;夫人窦氏为唐国妃,谥曰穆。以建成为唐国世子;世民为唐国内史,徙封秦国公;元吉为齐国公。丞相府置长史、司录以下官。赵郡公孝恭徇山南。甲辰,云阳令詹俊徇巴、蜀。
二年正月丁未,隋帝诏唐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加前后羽葆、鼓吹。
杨侑自然明白杨侑是在学谁,不过摊上眼前这种局面杨侑同学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李渊也很满意,于是两位就这么的混着日子。故事讲到这里,如果大家选择一个结局,我想一定是,从此皇帝杨侑在李渊的辅佐之下国泰民安,四海太平无事,不过这注定是不可能的,因为李渊有了野心和欲望,欲望可以使人年轻,但它也能市人变得疯狂。大团圆的美满结局注定无法实现,不过就在李渊展开下一步行动之前,有一个人就在他之前行动了,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又做了什么呢?
简单事情复杂化
欲望如同一张网,她将我们死死地缠住,当我们濒临死亡时也许会不停的抱怨、咒骂,而直到最后自己发现原来这张网竟是自己亲手编织的,这可笑吗?并不可笑,相反,这是可悲的,而且正是很多人的写照。
长久以来,人类为了各种目的努力击败对手,野心家们像是银行家一般收敛着其他人的资本将其收为己用,也就是因此才有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时写的那句名言:“天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本就没有什么理由,如果你闲着无聊去研究是鸡先生的蛋还是蛋先生的鸡也可以将自己的生命耗尽,但有一天有人确定了答案并将它公布于众,那么便没人会再去不步为研究鸡和蛋而死的人的后尘了;同理当每一个人都把这句话当成了都把这句话当成真理以后便不会有人去顾忌天下究竟是不是某一个家族,反正我得了以后还有人会抢!
接着回到隋唐时代去见证那些已经化作纸张的故事吧,不过有些事也并非是笔能写得出来的,需要用心去读,我的一位网友曾和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历史。我将他的话改动了一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满意的历史,那是任何人所写的史书都无法替代的。
好了,现在就回到正题,就在李渊攻破长安辅佐杨侑登基后不久,薛举带着儿子薛仁果在扶风称西秦霸王,于是以李渊为首的政府开始调兵平乱了。当然,我所说的平乱并不是单纯为了薛家父子而出兵,此时李渊根本就没打算去对付什么薛家父子,他真正的目标是正在逃窜的屈突通。
就在不久之前,李渊不止一次派人去劝降屈突通,开始屈突通光是哇哇的哭,说:“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有死而已!”后来李渊的线人又报告说人家屈将军没事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摸着自己的脖子说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你说这话搁谁,谁爱听?
这事儿刚完,李渊就有打算拿自己的热脸蛋去贴人家的冷屁股了。这回老李把屈将军家的家僮给派去了,可屈将军可倒好,他把人家给杀了,这回他也知道长安丢了,自己的老婆孩子都给人家当了俘虏了,就在这万念俱焚之时,屈突通同志竟然又想到了去投靠王世充,于是乎屈将军便将桑显和同志撂下了,让他跟潼关这块儿守城,这桑将军上回好不容易才跟义军那儿逃回来,早就烙下了病根,见着义军跑还来不及,现在你让他自己受,这自然不行,刘文静没费劲,就喊了几句话而以,桑显和便献关投降了,预知屈突通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