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大事?”于凡反问。
“一定与我有关,或者我可以胜任做这件大事。”曼小瑗自信地说着。
“你还蛮有自信的嘛。我问你,你有一个同学在《凤凰晨报》当记者,是不是?”于凡问。
“是啊!叫朱红,我好像和您说过。”曼小瑗有些不解,于市长怎么突然提起她?她不会出什么事了吧?曼小瑗和朱红是很好的朋友,原来是西南政法学院的室友加密友。两人性格差不多,都属于外向型的,而且都有一种正义感,可能与学法律有关。
据说学法律的人既会遵守法律,又会钻法律的空子。
“我准备对江山市做一次调研。”于凡说。
调研?调研与《凤凰晨报》有什么关系?与记者朱红有什么关系?与我曼小瑗也没有什么关系啊?曼小瑗有些不解,她问:“调研什么?这与我的同学朱红有关系吗?”
“曼小瑗,我每年都对江山城市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然后写成调研报告,并请一位报社记者见证,作为一种资料。”于凡说得有些神秘,让曼小瑗感到一知半解。
“这调研有什么好?就是现场办公嘛,人去茶凉,等于走过场。”曼小瑗直言不讳,在于市长面前,她不怕说错话,特别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最多挨批,但不上纲上线。
“小瑗,你有所不知,我这个调研是动真格的。我这个调研叫做民意调查,不暴露自己的身份,直接进入第一现场,不调研好的,专门挑坏的。你明白吗?”于凡说出内情。
曼小瑗当然明白,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孩子,一点就通。她说:“哦,我明白了,就是古代皇帝乾隆微服私访的那一种,是吗?”
于凡开怀地笑了起来,说:“不要说得那么严重,我不是皇帝。不过意思差不多,也就是说我要真实的东西。比如人民群众是否真正对政府满意,城市是不是像电视所播的那么好,经济是不是就那么繁荣,我把它称之为城市现象。也就是说江山这座城市好不好,这里涉及到卫生、治安、污染、交通、企业等等。或者是上学、就业、看病、菜市场等等,这些问题就是一种城市现象,作为政府部门要有所了解,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曼小瑗听于市长这么一说,感慨万千,心潮澎湃。坐在她面前的这个男人,不但让她肃然起敬,而且让她爱不释手。一个忧国忧民的市长,江山需要这样的领导干部,可是秦书记等领导干部为什么处处阻挠于市长呢?曼小瑗很为于市长打抱不平。从她进入江山市委市政府大院起,通过这两三年时间的观察,她知道江山市委市政府大院分为龙虎派和凤凰派。秦书记的作风有些霸道。曼小瑗对这些都很清楚,包括一些人为了当官不择手段,政策研究室的夏文就是个例子。曼小瑗从夏文身上就看到许多现象,从夏文的嘴上也听到了一些隐情。曼小瑗就因为发现许多阴暗面才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并且很想有一天能够将这些内幕向社会曝光,这些想法和做法当然没有和于市长说。她开始还不清楚于市长是什么样的干部。曼小瑗知道现在当官的城府都非常深,表面上绝对看不出来,嘴上也听不出来。这种###很有隐蔽性,所以像报纸上所说,贪官的潜伏期很长,要想扳倒贪官,代价是巨大的,要有很高的成本。幸好中央领导人决心很大,成本再高,代价再大,也要铲除贪官。
曼小瑗一想到这些,更加感到于市长的伟大,他应该是属于出淤泥而不染的那种干部。他的高风亮节,他的洁身自好,他的嫉恶如仇,他的恨贪入骨,都能从他的言语中洞察到,体会到,感受到。曼小瑗只是感觉于市长过于温和、谦让。有人说朝中有人好做官,也许于市长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市长这个位子上的。是靠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靠着自己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责任,才有资格和能力承担起市长的重任。曼小瑗知道秦书记有一个省委副书记护着他,他才会如此嚣张霸道。这本身就是一种###。曼小瑗始终没有告诉过于市长自己的真实身份。她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于市长,但是她起码意识到自己要全力以赴地帮助于市长。因此,她喃喃地说:“于市长,我听您的吩咐,而且保证保密。”
于市长点点头表示对她很有信心。这一中午于市长没有休息,曼小瑗也不累。
但是有人在猜测:于市长与曼小瑗是在谈情说爱?还是在搞阴谋诡计?真是人言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