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与证据6.彝族文化
附录1
《中国文明源头新探》
1985年8月第1版
作者简介:
刘尧汉(彝族)一九二二年生于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哀牢山马街区。一九四九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
刘尧汉教授毕生致力于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的调查研究,其成果受到范文澜、翦伯赞、李亚农、蔡尚思等史学界前辈的赞誉。他治学的特点在于:从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哲学、天文历法等多学科的结合中开拓新园地,产生新成果。著有《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文集》,与人合著《彝族天文学史》。他为培养彝、汉等族中青年成材而不遗余力,为此常年驰驱于滇、川、黔彝区指导实地调查,并主编《彝族文化》和《彝族文化研究丛书》。
图书内容提要:
中国文明的源头在哪里?这是个历史之“谜”。中外众多学者曾为揭开这个“谜”作了科学探索,但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本书的贡献在于:借助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发现和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个“谜”。
中国古代哲学和科学,从微观到宏观都概括为阴阳两性,相生相成,它也是我国古代宇宙起源的基本观点。先秦道、儒、阴阳诸家都用阴阳来认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彝族同样是把占有空间的物体按大小分为雌雄,大者为雌,小者为雄;把计算时间的年月也分雌雄,双月为雌,单月为雄。彝族万物雌雄观的原始传统,当是中国万物阴阳观的渊薮,也是中国文明的源头。
本书将阐述:作为中国文明史重要象征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和二进制数学,便是基于“一分为二”雌雄观,它起源于氏族部落时代的羌戎,以伏羲虎氏族为代表,彝族是羌戎遗裔中保持其古文化的最多的一支子孙。彝族古历将一年十个月分为五季,一季“一分为二”成雌雄(阴阳)两个月;由此发展成“一分为二”的伏羲太极图,太极→两仪(阴阳)→八卦→六十四卦。现代电子计算机基础是“一分为二”的二进制数学,亦源出“一分为二”的彝族十月古历及伏羲太极阴阳图。太极别名“一”或“太一”,又名“腊”,是道家及道教的宇宙原本。本书揭示:“腊”的彝意是虎。彝族创世纪认为:虎尸解成宇宙;虎推动地球。此即彝族的虎宇宙观。
目次:
《彝族文化研究丛书》总序刘尧汉
中国各民族的血统合文化
――《中国文明源头新探》序蔡尚思
引论
第一章古羌戎遗裔羌、藏、彝与炎、黄子孙
一彝族本土在亚洲人类始祖元谋猿人故乡乌蒙山和金沙江
二古羌戎及其遗裔羌、藏、彝、白、土家各族的分布
三羲、炎、黄、夏、周、秦与羌戎
第二章彝族虎宇宙观的古文化传统
一人从水出
二葫芦崇拜
三母虎图腾
四尚黑贵左
五人体历法
六十月历法
七阴阳五行
第三章道家及道教与彝族虎宇宙观
一黄帝和西王母所居昆仑与彝族崇拜葫芦及尚黑
二《庄子》和《穆传》西王母“西膜”与彝族女祭司“西摩”
三道家壶子和道教《壶史》与彝族崇拜葫芦
四道家和道教尚玄贵左与彝族尚黑贵左
五老聃、李耳的彝意为虎首、母虎
六道家和道教崇“太一”源出彝族虎宇宙观
七道家、道教和彝族关于“天、地、水”的观点
第四章彝族虎宇宙观对中国宗教、哲学、科学和文学的影响
一夏、周祖虎伏羲八卦与彝族八角
二夏、周、秦、汉的“腊祭”与彝族崇虎
三夏、周、秦、汉、唐的女祭“皋”与彝族崇拜母虎
四彝夏十月历一个月“三十六”天渗透中国文化各领域
五彝族“向天墓”综合十月历两种观测方法
六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七月七日本位彝夏十月太阳历的节日
七夏禹、老聃、屈原生辰的神秘性和科学性及屈原的道家思想
八彝夏十月历、二进制、杂交骡三大发明源头的新发现与文明的标准
九道家、儒家在中国文明史上的地位于塑造中华性格和文化中的作用
第五章彝族文化对国外科学文化的影响
一美洲玛雅“虎历”与彝族“虎历”的关联
二日本的“天皇”名称源出彝族虎宇宙观
三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二进制数学源出虎伏羲“太极八卦图”
结语
附录:
中华民族龙虎文化论
――联结中国各族的龙虎文化纽带渊源于远古女娲、伏羲的合体葫芦
前言
一人类文化史上曾有过葫芦容器时代
二葫芦里装着中华民族的原始先民――龙、虎两部落
三虎伏羲部落的遗裔――彝、白、藏、羌、纳西、倮倮、哈尼、土家各族
四龙女娲部落的遗裔――苗、瑶、布依、佤、黎、壮、水、畲、蒙、满各族
五龙、虎两部落融合的遗裔――汉族
六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自我意识――生龙活虎
七中华民族文化的始祖――女娲、伏羲
此外,我还想着重讲一下在彝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华彝族文化学派。是《彝族文化研究丛书》的出版,宣告了中华彝族文化学派和彝族文化学说的诞生。《彝族文化丛书》的主编刘尧汉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所长,新中国第一个彝族教授,知名的民族学家。彝族文化学说将采取《彝族文化研究丛书》的形式陆续地系统地公诸于世。1986年以来,已经陆续出版了:刘尧汉,卢央合著《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岭光电《忆往昔---一个彝族土司的回忆》。吉克,尔达,则伙口述《我在神鬼之间---一个彝族祭司的自述》。曲木约质著《凉山白彝曲木氏族世家》。巴且克迪著《凉山黑彝巴且氏族世家》等等。
《彝族文化研究丛书》是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文献,考古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彝族历史展开综合的研究,从而扩大了历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这套丛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哲学,科技,宗教,考古,将形成彝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彝族文化学派遵循的是创新原则,即不论写任何一篇文章或专著,或多或少总得有其新内容或是新观点。作为彝族文化学说大全的《彝族文化研究丛书》,它所研究的是整个彝族的历史。彝族文化学派具有特色的研究方法叫做---寻找“山野妙龄女郎”法。“寻找山野妙龄女郎法”是彝族文化学派主将刘尧汉始终一贯坚持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从调查研究出发,以获得新资料,再与书本和考古资料相结合,在比较研究中使知识系统化,从中得出新观点,进而寻求具有规律性的认识。近代以来之彝学研究
火塘学社系列一
2007-12-03毛燕原出处:彝学网)]
附录2.
《中华万年文明的曙光:古彝文破译贾湖刻符、彝器辨明文物》
作者:朱琚元著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1-1
字数:245000
版次:1
页数:289
印刷时间:2003-11-1
isbn:9787222038899
编辑推荐:本《丛书》内容广泛,但主要是阐述道家、阴阳家和道教都源出彝族远古先民羌戎伏羲、炎帝、黄帝这“三皇”时代的“原始道教”,其传统多由彝族继承,这反映了彝族文化在中华炎黄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内容简介:毛泽东曾说:“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汉族人口多,也是长时期内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同样可说,汉族的先进文化是吸收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的,因而有必要把各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具体化。这套《彝族文化研究丛书》的主旨就是要把彝族先民对中国历史作出的贡献具体化。
作者简介:朱琚元,1945年6月生,彝族,云南武定人,高中学历。原在民族地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1982年始从事彝文文献翻译和彝族文化研究,现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先后发表《彝语支民族地名与中国民族地名学》、《彝族“四方八虎”图的科学与哲学意义》、《罗古甸彝族向天坟》、《古彝文在中国文学学研究中的地位》等50余篇学术论文,合作发表《中国彝族和墨西哥玛雅人的十八月太阳历法》等1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古代彝族六祖史》、《彝文石刻译选》等;合作出版《彝汉字典》、《中国彝文书法选》、《楚雄彝州本草》等著作。
目录
费孝通教授关心彝族文化研究
总序
――弘扬中华彝族优秀文化传统
论中华彝族文化学派的诞生
――评《彝族文化研究丛书》的出版
前言
彝文概貌
彝文文献概览
彝文文献形制
彝文文献数量
彝文文献内容
彝文的特性和现状
彝文起源众说
甲骨文与彝文比较浅说
甲骨文与彝文同出巫职
甲骨文与彝文同具象形
汉字与彝文同源异流
彝文与考古陶器刻符比较
彝文与贾湖、彭头山刻符比较
中华万年文明的曙光
汉字、彝文与刻画
彝族毕摩手“三皇”之首伏羲
彝与夷
夷与羌
彝文与中华万年文明
附录:亚美远古文化的共性
――中国彝族与墨西哥玛雅人的十八月历法
前言
彝族十八月历法的发现及调查
彝族十月太阳历法概说
彝族十八月太阳历法与十月太阳历法的关系
美洲土著印第安部落玛雅人的十八月历法
彝族与玛雅人十八月历法比较
彝族与玛雅人十八月历法的源和流
(来源:彝族人网)
附录3.
《彝文化和楚文化的关联》
简介
――彝楚语词、十月历法、崇虎敬羊、三色彩绘及家园之匏
彝族文化研究丛书
图书简介:
此书用对比研究的手法从民族学的观点揭示出先前楚文化与今彝族民俗的共性,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先秦楚文化与其上游金沙江彝文化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系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编撰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拓宽楚学与彝学研究的视野,以丰富和深化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目录:
费孝通教授关心彝族文化研究
《彝族文化研究丛书》总序刘尧汉
论中华彝族文化学派的诞生程志方
序
绪论
楚国与四邻各族
第一节楚国创立及其疆域开拓
第二节楚国境内各族及周边小国
第三节屈原时代楚国的民族文化
第四节楚墓发掘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