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朝议_安乐侯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 朝议(1 / 1)

第二天是个雨天。

杨敏起了个早。准确地说杨敏并不是起了个早,而是他根本就没睡着!就那样拥着妻子躺在床上,静静的想了一夜!想着这个衰败国家的未来,想着先王姬开的离奇死亡,想着蠢蠢欲动的各地番王,想着这南水灾北旱灾,想着这流离失所的百姓和日渐抬头的流寇盗贼,想着这周边虎视眈眈的所谓友好国家…….就这样想了一夜,也没想出个头绪。赈灾需要钱、剿匪需要钱、边防驻军需要钱,治理河道需要钱、安置流民需要钱!

钱!!钱!!钱!!

现在杨敏满脑子是怎么弄钱!!当初西戎把王宫洗劫一空,国库早就不存在了!现在王室、军队和官员的用度都是靠姬开这几年攒起来的!堂堂大晋朝国库竟然空虚如此!

杨敏洗漱过后匆忙往王城赶!今天早朝必须把此事提到议程上来,形成一个妥善、完美的解决方案。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在一片整齐洪亮的例行仪式中,杨敏率领群臣俯首纳拜王座上的幼主-姬明堂。

“众卿家平身!”姬明堂双手虚托,用清脆明亮的声音回应着。他越来越熟悉这一套了。

“臣有本奏!请吾王圣裁!”柳敬明手持奏折弯腰拜服。柳敬明是杨敏、刘牧一力力挺,扶持起来的文官首辅,但不知何故,柳敬明成了文官首辅后却和杨敏、刘牧等一干武将大唱反调。这下见柳敬明急不可耐地跳出来,杨敏、刘牧眼皮不由得一跳。

“柳爱卿请讲!”姬明堂是很喜欢这个柳敬明的。按照祖制,天子即位后,臣民名字中不得有何天子名字中的任何一个字相同,都必须做相应的更改。奇怪的是天子看到这名字后并没责令他该过来。或许名字中的敬字让小天子有种被认同的感觉才让他网开一面吧。毕竟即位十几年来不管是臣子还是百姓都把他当小屁孩看。

“陛下今年16圣诞快到了,按照祖制,陛下再过两年就可以亲政了!臣提议在王城修建一座祭台以主持亲政大典!弘扬我王天威!”

就知道这混蛋没好话。杨敏不由腹诽,不等小天子答复。杨敏立刻站出来高声道:臣反对!

满堂文武百官不由一愣!刘牧也不例外!

毕竟柳敬明抬出的是祖制,所说也合情合理。

姬明堂眉头微微一皱。帘后的王太后也轻蹙秀眉。只有柳敬明嘴角露笑---讥笑。

“杨爱卿有何要说?为何要反对?”姬明堂往王座微微一靠,右手搭在龙椅上,懱眼斜视。嘴角也带着一丝微笑—讥笑。

“臣反对的不是该提议,而是反对该提议提出不合时宜。自西戎洗劫王室,王室东迁以来,国库一直不丰,用度日渐捉襟见肘,仅仅能维持王室、军队和官员的用度。而今年南方出现水灾,北方出现旱灾,百姓流离失所,正等着朝廷赈灾救急。正急需一大笔银钱,若此时去修建祭台,则几乎无赈灾用银。难道吾王只顾宣扬自己的天威而不管自己子民的死活吗?对百姓来说,能让他们安居乐业,耕者有其田的大王才是一个好王,并不是说只要一亲政,宣扬了自己的天威就是一个好的大王。如果大王强行修建,必定会劳民伤财,引起百姓不满。古往今来官逼民反的例子数不胜数,臣恳请吾王三思。并提议,减免受灾地区一年赋税,第二年和第三年实行十一税,其他未受灾地区不变。”杨敏不卑不亢地高声回答。

下官员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议论纷纷,点头称是。

“臣附议!并请陛下尽快拨款赈灾安定民心谨防生乱!”刘牧站出来支持杨敏。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一干武将见两个军方大佬都支持了也都纷纷附议。

姬明堂一脸不爽,称这个脸。

“臣附议!”文官体系中也终于有识大体的人站出来支持!

柳敬明转过头,一脸漆黑地盯着那个官员。

“臣附议!”

“臣附议!”

………………………….柳敬明和姬明堂心里气得吐血。

姬明堂一下方寸大乱,虽然修建祭台不是他的主意,但看见众多大臣支持杨敏,这么多反对声是他不愿见到的。这也反映了这位年轻的天子还没有处理政务和突发事件的经验。关键时候还是王太后做了决断。

“嗯!杨爱卿所言甚是!百姓是大晋朝的百姓,子民是陛下的子民,不能让晋朝的百姓和陛下的子民蒙受灾难!赈灾之事准了!”

“母后!……”姬明堂急呼!

“朝堂之上大呼小叫成何体统!”王太后训斥着当今天子。

“我大晋朝有杨爱卿、刘爱卿等一班贤臣良将支持,哀家甚慰!天子年幼,还无朝政经验,哀家希望众卿家在朝堂之上能畅所欲言,对的就支持,去做,错的就反对,去改!天子将满16,离亲政已不远,哀家将逐步退出幕后不再参与朝政。哀家希望在众卿家的辅佐下,能重现大晋朝的辉煌。哀家也希望天子能成为一个中兴之主,名垂史册!”

“臣等愿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众卿家还有何事?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在太后的事宜下,幼主姬明堂终于反应过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