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和京剧一样让人心醉_30而励:风暴主播芮成钢思考中国与世界(全本)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红酒和京剧一样让人心醉(1 / 1)

就是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它是国粹,但我们却不愿给自己多一点点时间,多一点点机会去了解它。不去了解,当然无法喜欢。我想大多数中国人在第一次喝法国红酒的时候,也喝不出什么果香或是什么胡椒、橡木桶的味道。有的人一直也没学会怎么品红酒,所以就往里面兑可乐或是绿茶以便下咽。久而久之,有的人甚至花钱去学习喝红酒的学问,主观上也不断自我心理暗示这是学问、时尚、品位和档次,很快也就入门了。而如果我们也给予京剧以学习喝红酒的一半的时间和精力,恐怕大家都早已成票友了。

毕竟是中国人,给自己一个机会,就会发现自己也会,而且也很容易爱上自己的国粹,而我们给自己点时间去接触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实际上也就是在保护我们的文化。

京剧本身当然也需要改进,以更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有人说当年的京剧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流行歌曲,所以我们可以忘记京剧。我不同意。京剧当年的普及性甚至可能超过今天的流行音乐,但不同的是,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里面的历史文化积淀非常之深,历久而弥新。

我和父亲都是麒派艺术创始人麒麟童周信芳的戏迷。大家可以到他的官方网站()去了解这位属于世界的京剧艺术家。我对周信芳老生唱腔的着迷,最初是从高中读的一本爱情小说开始的。书的名字叫《伴飞》,讲的是周信芳与爱妻裘丽琳半个多世纪的爱情。裘丽琳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20世纪20年代上海滩社交圈的首席名媛。她为了爱与周信芳私奔育子,为了保护周信芳而随身带枪,从旧社会到文革,历经风雨,她与周信芳的爱情传奇和周信芳的艺术一样让人魂牵梦萦。

前一阵子,我还慕名去了传说中的梅府家宴,只因对梅兰芳的敬仰。这个餐厅很让人失望,餐食极其一般。但总觉得去了,就离梅兰芳近了些。大年初一,在家里欣赏了一下午吴祖光为梅兰芳拍的京剧选段。《霸王别姬》里,梅兰芳扮演的虞姬有一千种手势,处处传神。而梅兰芳演的白娘子更是经典,有一场与许仙在断桥的戏,只见生气的白娘子用手指往许仙的额头上一点,许仙往后一仰,白娘子又同时把他往回一拉,生怕他摔倒。一点一拉之间,把白娘子对许仙的又爱又恨演绎的出神入化,无人能及。据说,这个细节是梅兰芳吃饭的时候无意中筷子碰到了演许仙的俞振飞之后,而得到的灵感。

京剧值得我们了解和关注的理由很多,随便几个戏里戏外的故事就能够成就一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剧本。而无论是梅兰芳还是周信芳,也都是德艺双馨的大师。演戏做人,都是后人的楷模。

法国红酒和中国京剧一样让人心醉,给自己一个机会。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老话,无需多解释。

越是走遍世界,越是国际化的中国人,回过头来,越会懂得如何去珍惜和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8年年底,中国上映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梅兰芳》。应该说这是一部下了工夫的好电影,但是有两个遗憾。

一、没有拍出京剧之美;二、不应把梅兰芳的人生高潮之一定为在美国演出。他在西方人眼中的价值来自于他在中国的影响力。

中国的大师并不一定非得在美国赢得鲜花和掌声才能称得上是世界的大师。同样,美国的艺术家也不会因为在人民大会堂演出获得轰动而觉得登上了世界巅峰。我与梅葆玖先生探讨如何让中国的青年爱上京剧

30而励

风暴主播思考中国与世界第一部分当东方遇到西方博客是什么?今天问这个问题肯定会引发周围人鄙视的目光。但如果换作是10年前,大家的反应会是非常好奇。

6年在耶鲁的时候,我收到不少老友的短信,大家都热情地建议我写博客。我是一个天生不爱凑热闹的人,大家都一窝蜂做同一件事的时候,我总是会选择干点儿别的。博客这两个莫名其妙的字,让我以为它也只是一种被过多的人追捧而显得有些俗的时尚而已。

我对博客态度的转变发生在我想通了博客的意义之后。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