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_危险的移动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2章(1 / 2)

夏乃尊冷笑一声:“鬼才知道。”

“我还真有点怕。”

夏乃尊直望着徐罘的眼睛,一字一板地说:“很复杂,老徐。”

“你说我去还是不去?”

“去呀!”夏乃尊一拍大腿,“复杂归复杂,你说现在哪里不复杂?这次党组不是给你解决正局吗?为什么不去?去!拿到正局再说!还有,东方文化出版中心比起机关来,收入还是多一些———当然,我知道机关有机关的办法,有的人的收入可远远不是工资表上的那些钱。但是我相信你老徐不会有什么办法,所以,你到那里去,从经济上说也是一件好事。不管怎么说,人家廖济舟对你不错,小康也是够意思的,你不去,不是拂了他们的好意?”

“这事我得好好想想。你知道吗?我还真不想去,人一上岁数就懒了,人生就想用减法了……”

“你这话对也不对。你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为什么不利用一下?!又费不了什么力气。你还是去吧。”当时徐罘对夏乃尊是点了头的。

但是夏乃尊在徐罘家里吃过饺子,离开那里以后,徐罘又反反复复想了一下,还是决定找一下廖济舟,看能不能在解决正局的情况下不到东方文化出版中心去,结果就像读者上面看到的那样:他什么也没改变。

一周之后,z部党组的任命文件正式下发,东方文化出版中心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做了新的排序:党委书记兼主任:徐罘;副主任:吴运韬;副主任:富烨;副主任:孙颖。

金超是从李天佐那里听到东方文化出版中心人事变动消息的。

李天佐把金超拦在离单位五百米的地方,对他说:“知道吗?吴运韬要上来。”金超注意到李天佐的大脸泛着兴奋的光亮,以至于忽略了“吴运韬要上来”这件事本身。经过李天佐的提醒,他才意识到这件事与他的关联,不再注意李天佐反常的激动。

“你听谁说的?”李天佐竟然先于他知道吴运韬升迁的消息。

李天佐很不满意金超这句反问,正色道:“你记住,金超,我是在东方文化出版中心成立那天来到这个地方的,十年了,你知道吧?”

“我知道,我知道。”

李天佐笑了,手劲很大地拍了拍金超削瘦的肩膀,这是在告诉金超,他是把金超作为朋友的。金超用表情回应了他的这种诚意,说:“那……这实际上就等于吴运韬主持工作了?”

李天佐有些烦躁:“我跟你说的不就是这件事吗?”

“那太好了!吴运韬是个有水平的人。”

“你说的不错,但是我跟你说,这次要是没有你我,他夏乃尊是离不开东方文化出版中心的,他离不开东方,就给吴运韬腾不开位置……你知道吧?”

金超沉吟着,吃惊于李天佐竟然说出了他刚刚意识到的事实。到了中心,李天佐的话得到了证实,金超鼓了鼓勇气,到吴运韬办公室去了一趟。

金超是任命文件下发之前第一个和吴运韬共同分享喜悦的人。

第六章有欢乐必定有忧愁

这是吴运韬命运的转折点。

在经历了那么多崇高和低下的精神活动之后,终于较为完整地控制东方文化出版中心的权力,吴运韬现在可以进入权力运作赋予他的那个角色了。

一旦进入角色,吴运韬看人看事就有了新的角度:同样是这座没有什么特色的楼房,同样是这样一些员工,他都产生出一种强烈的亲近感,就连“东方”两个字都有了特殊意义,坐在小汽车里,他会突然叫道:“哎!”司机吴凯问怎么了,他说:“刚才我看见一个商店叫‘东方’。”吴凯说他也在别处看见过这两个字。吴运韬开玩笑说,这实际上是一种侵权,以后应当建议人大常委会进行有关保护单位专有名称的立法。为人厚道老实的吴凯什么都没说,因为他没听懂这句话,也没体会出吴运韬说这话时的心情。

吴运韬越来越经常地晚回家了,并不仅仅是矫情,他的确忙;而他妻子马铃炫耀他的方式,就是气愤地对人说:“那个人现在卖给公家了!”

对于班子的变动,东方文化出版中心的员工没有给予多么特别的关注,他们还深深地震骇于杜一鸣的遭遇之中。如果说在这之前他们不敢议论的话,现在气氛松弛了,不敢说的话敢说了,杜一鸣反而成了议论中心。至于第二把手为什么让吴运韬当而没有让富烨当,吴运韬得到这个位置对于吴运韬个人和东方文化出版中心意味着什么,除了李天佐、金超、师林平等个别人,没有什么人把它看作了不得的事情。这里有这样一个极为普通的道理:人只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事情。杜一鸣过去可能和他们无关,但是这个人突然从大家的生活中消失,那些平时看似无关的小事也就有了某种关系,人们议论的也正是这些小事,如同人们总要议论一番突然死去的人一样。

吴运韬怀着嫉妒忍受杜一鸣事后的辉煌。

好在这段时间不长,生活就像一条江河,打了一个漩涡之后又归于平缓,以它特有的深沉往前流动着,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发生过的事情变为记忆,深深地溶到河流深处去了,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再一次激越这条河流,它就不会再翻卷上来了。

徐罘发现吴运韬并不是那种让人心里紧缩、想办法防备的人,和预想的不一样,徐罘对他印象非常之好。

吴运韬早在徐罘到来之前就让人把夏乃尊原来的办公室重新进行了装修;他主动来向徐罘汇报工作,推心置腹地谈工作设想,谈对中心里一些同志的看法。徐罘印象深刻的是:他对谈到的人都给以正面评价,就像在谈论自己的兄弟姐妹……这种品质非常可贵,领导干部具备了这种品质,他领导的单位就不会剑拔弩张,就不会生发腌腌的事情,而这正是徐罘对自己治下的东方文化出版中心的未来期望。

徐罘特意问吴运韬:“李天佐这个人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