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刘邦携着一干人等藏于芒砀山间时,在沛县的临县蕲县的大泽乡,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大起义,这一年恰好是秦二世元年七月。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拿下了大泽乡和蕲县,随后有令符离人葛婴率兵往略蕲县东部各地,接连攻下、、苦和谯县,声威大震,各地民众往往戕杀郡守、县令以应起义军。
消息传到沛县,沛令担心被起义军所攻击,也想举城投降陈胜。于是,萧何、曹参献计道:“君为秦吏,奈何降盗?且恐人心不服,反至激变,不如招集逋亡,收得数百人,便可压制大众,保守城池。”
沛令依了两人的计策,立即派遣衙役四处招集人手。萧何又进告沛令,说刘邦具有豪气,又有二三百人,足以辅佐沛令,若赦罪召还必当感激图报。沛令也认为萧何说得很对,于是便让刘邦的连襟樊哙前去招收刘邦。刘邦一心只待沛令的招唤,好先拿下沛县作为自己登上历史舞台的序幕。此时,见沛令差遣樊哙前来相招,便带着家属徒众,跟随樊哙向沛县进发。
行到半路,突然看见萧何、曹参狼狈前来。刘邦当即惊问二人来意,二人齐声说:“前请沛令召公,原期待公举事,不料沛令忽生悔意,竟怀疑我等召公回来,将有他变,特下令闭守城门,将要诛杀我二人,亏得我二人闻风先逃,逾城而出,尚得苟延生命,现只有速图良策了。”
刘邦笑着对两人说:“这件事情我已经预料到了,承蒙两公不弃,屡次照拂,我怎得不思报答?幸部众已有数百人,知道城下察看形势,再做计较。”萧何、曹参二人也只好跟着刘邦返回沛县。
来到城下,城门尚是关闭,无法入内。刘邦便对萧何、曹参二人说:“城中百姓,未必尽服沛令,不如先投书函,叫他们杀令自立,免受秦毒。诸君速即缮书,表明吾意。”
萧何听着,急忙文笔一挥,草就一书,递与刘邦。刘邦见上面写着:天下苦秦久矣!今沛县父老,虽为沛令守城,然群雄并起,必且屠沛。为诸父老计,不若共诛沛令,改择子弟可立者以应诸侯,则家室可完!不然,父子俱屠无益也。
刘邦看过之后,便将书信绑在箭上,来到城下,对城上的守卒大喊道:“尔等毋徒自苦,请速看我书,便可保全全城生命。”说完,把箭搭在弓上,嗖的一声,已将箭枝射于城上。城上守卒拾起箭枝,打开书函,却是句句有理,便下城和众人商议,众人一体赞成,竟一古脑攻入县衙,立刻把沛令杀死,然后打开城门,迎接刘邦入城。
刘邦集合众人,商议善后事宜,大家愿推刘邦为沛令。刘邦慨然道:“天下方乱,群雄并起,令若置将不善,一败涂地,悔何可追?我非敢自爱,恐德薄能鲜,未能保全父老子弟,还请另择贤能,方足图谋大事。”
众人看见刘邦有意推让,便要推举萧何、曹参为主。萧何、曹参都是文吏出身,未娴武事,因此也力推刘邦为主,自愿为辅。刘邦只好应允为众人主脑,众人乃共立刘邦为沛公。
二世元年九月,刘邦祀黄帝,祭蚩尤,杀牲恤鼓,就任沛公一职。特制红旗一面张挂城中,又授萧何为丞,曹参为中涓,樊哙为舍人,夏侯婴为太仆,任敖为门客。部署已定,便派萧何收集沛县子弟,得到二三千人。刘邦便带着这些人攻打胡陵、方与(读旁豫),命樊哙、夏侯婴为统将,所过无犯。胡陵、方与二守令,不敢出战,但闭城坚守。樊哙、夏侯婴正拟攻城,忽然接到刘邦命令,说是刘媪去世,要他二人收兵治丧,二人不好违命,只得率众返回沛县。刘邦回中央里治丧,暂将军事交予萧何、樊哙两人管理。
本章人物诠释:任敖,沛县狱吏,后被封为广阿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