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_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1章(1 / 2)

火)九克,良姜(陈壁土炒)六克,砂仁(去壳)三克,麦芽面(炒)十五

克,胡黄连(炒)九克,甘草(炙)九克,神曲(炒黄色)十五克。

制用:上为细末,醋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淡姜汤

送下。另加使君子肉十五克,尤妙。

来源:《医学正传》,一九六五年,祖传方。

12。药物:茯苓、山药、芡实、莲米等量。

制用:烤熟制粉,加糯米粉及砂糖为糕,饭后服用。疗效:游xx,女,

六岁。一九七三年十月六日诊。面色萎黄,腹胀筋青,毛焦发落,瘦骨形羸。

状如三岁儿。父谓襁褓丧母,喂养成疾。消积驱虫均乏效。切脉沉、迟,舌

淡白,苔厚,诊为疳积。服上方一料,月后复诊,诸症消失,体质健康。

来源:龚其恕献祖传方。

【验方】1。药物:苍耳草虫(立秋前苍耳草的干节中生小青虫即是),

食油、豆腐皮各适量。

制用:将苍耳草虫侵入食油中,每日取出三条包在豆腐皮中服之,连用

七天左右即可好转,主治小儿疳证,毛发黄脆,形瘦腹胀。

2。药物:黑白丑(炒焦黄)各六十克,大麦芽(炒黄、研细)一百二十

克,和匀,生山药五百克。

制用,将生山药洗净,捣取汁,混和黑白丑、大麦芽药末,捏成小丸,

如绿豆大晒干,每服五克,日二次。

主治:小儿食积不化,腹大形瘦,见食即厌症。

3。药物:鲜山楂二十克,鲜白萝卜三十克,鲜桔皮六克

制用:水煎,加冰糖少量,代茶饮。

主治:小儿疳证,积滞伤脾型。4。药物:半枝莲五十克,伏龙肝(即烧

柴草的灶底土)六克。

制用:煎水分二三次服。

5。药物:皂矾五百克,面粉五百克,炙五谷虫二百克,使君子肉(炒香)

二百克,白术一百克,茯苓一百克,滑石一百克。

制用:将皂矾、面粉以好醋调成饼,放铁锅内炭火上锻炼,研成粉末;

再将炙谷虫、使君子肉、白术、茯苓、滑石,共研极细末;上两种药粉混匀。

每服零点六克,一日三次。

主治:小儿疳积,凡小儿断乳后服此方,可预防疳积。

5。药物:鹅不食草适量,猪肝五十克。

制用:二者起炖熟,吃数次,疳积可愈。

7。药物:焦山楂炭,使君子米,红砂糖各适量。

制用:将三味和匀吃下立效。

功效:此方消积化食,杀虫,为治疗小儿肚腹各病妙药。

主治:小儿疳积羸瘦。

8。药物:煅石燕、煅石决、煅牡蛎、使君子各三十克,胡黄连、川朴、

鸡内金各十五克。

制用:共研末,每日六至十二克,猪肝蒸服。

主治:小儿疳积中期,后期,腹大形瘦。注:眼疳加密蒙花、夜明砂;

牙府加紫草,赤芍、生地。

9。药物:白术、鸡内金各十五克,猪脾脏三十克。制用:先将猪脾脏焙

干,再和上药共研细末,每于饭后服二克,汤水送下。

主治:小儿疳积腹大形瘦

10。药物:炮穿山甲三克(研极细),鲜鸡蛋一个。

制用:将鲜蛋钻一小孔,再把药末于蛋内,纸糊上,然后再用面包裹,

以微火将蛋烧至熟透,药和蛋一并吃下。

主治:小儿疳积腹大形瘦。

11。药物:牵牛子三十克,槟榔三十克,雄黄十克。

制用:共研细末,每次五克,开水送下。日服两次

主治:疳积便干。

12。药物:水慈菇三十克。制用:饭上蒸熟,服水不食药。

下载

主治:小儿疳积腹大形瘦。

13。药物:一枝香全草十克。

制用:水煎服。一日一剂。

主治:小儿疳积腹大形瘦。

14。药物:蟑螂五个。

制用:油炸后服,每日一剂。

主治:小儿疳积腹大形瘦。

15。治走马牙疳立愈方

药物:茄子蒂连柄五十至六十个,鲜橄榄核五十个,雄鸡嘴(嘴上的硬

壳)五十对,梅片一点八克。制用:前三物共放瓦器内焙干,再加梅片,共

研极细末,收瓷瓶内封贮。用时取少许吹患处,立愈。

主治:小儿牙疳。

16。药物:活黄鳝一条。

制用:剁取黄鳝血,搽牙龈,治走马牙疳立愈。

【手疗法】

取手穴:三关、六腑、脾土、八卦、大肠、五经、心经、清天河水。

门、运水入土。

方法,推三关,六腑、脾土、运八卦,大肠、五经、心经、清天河水,

门、运水入土。

【体针疗法】

1。取穴:中脘、章门、脾俞、胃俞、足三里、公孙、四逢。

方法:针用补法,宜浅刺。

若积滞加建里;腹胀加下脘,天枢、气海;四肢不温加气海;睡卧不宁

间使。

主治:脾胃虚弱,伴大使溏泄、完谷不化、睡卧不宁、露晴,甚则伴发

育障碍、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2。取穴:巨阙、中脘、天枢、百虫窝、足三里。

若脘腹胀大加章门、气海;晴生云翳加行间,阳陵泉。

治疗小儿夜啼六十二法

【症状诊断】

夜啼是指小儿在夜间常常啼哭不止或时哭时止,多见于半岁以下儿童。

时间久了,会影响小儿健康,又会影响家长的工作和学习,应及早找出原因

加以治疗。

首先,应从生活护理上找原因,如饥饿、口渴、太热、太闷、尿布潮湿,

白天过度兴奋疲劳等。其次,应查一下是否有无疾病存在,如发热,佝偻病,

蛲虫病,骨和关节结核,或经常鼻塞、扁桃体过大妨碍呼吸等。

中医认为,夜啼大多于心热、脾寒、惊吓,伤乳伤食有关。

1。心热:孕妇有伏火郁热,胎儿受之,出生后蕴有胎热,使心经积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