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_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1章(2 / 2)

心火无亢,心神不宁。表现为啼哭烦躁,睡喜仰卧,面赤唇红,多泪,遍身

发热,小便短赤或口中发热,大使秘结,指纹紫滞等。

2。脾寒:先天禀赋不足,脾虚有寒,或腹部受凉,脾为寒侵,夜属阴寒,

寒邪凝滞,气机受阻,发为腹痛,因痛而啼。表现为啼哭声低,睡喜伏卧,

腹喜按摩,面色青白,口中气冷,四肢欠湿,不愿吃奶,大便溏泻,指纹淡

等。

3。惊吓:小儿心气未充,禅志怯弱,突受惊吓,则神志受忧,心神不宁

而啼。表现为睡中突然惊醒而啼哭(有的为听到响声后),紧偎母亲怀中,

面色乍青乍白等。

4。伤乳伤食:喂乳或进食不当,停滞于中,脾胃受损,心神受扰。表现

为时常啼哭,口臭,腹部胀满,胸闷,不欲饮食,矢气,烦躁不安等。

应针对原因进行治疗,如找不出原因,可在夜间适量用些镇静剂。

【简易疗法】

1。揉小天心穴:此穴为主穴,位于手掌根大鱼际和小鱼际交接处。用食

指或中指的罗纹面,在穴位上按顺时针方向揉一百次。每日推拿一回。操作

时将黄酒及其他滑润剂涂于皮肤上,以免擦破皮肤。

可根据病因加配穴:

(1)心热加配清天河水穴。该穴位于腕关节到肘关节的中点,两大筋之

中间。用食指、中指的指面自腕向时推一百次。

(2)脾寒加三关穴。位于前臂桡侧,腕关节与肘关节成一直线。用拇指

或食、中指,以腕关节向肘关节推一百次(称推三关)。

(3)伤乳、伤食加配摩腹。用掌根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五分钟。

(4)惊吓加配总筋。总筋位于掌后腕横纹中点。用拇指甲掐三至五次,

注意防止掐破皮肤。

配穴推拿亦为每日一回,注意事项与主穴同。

2,中冲穴点狲放血:中冲穴位于中指尖距指甲约一分许,取双侧,用百

分之七十五酒精消毒,以三棱针(粗毫针亦可),点刺出血二至三滴。一般

一次即可,效果不佳时可再刺一次。夜哭时针刺效果更好。

【敷脐疗法】

1方

药物:黑丑(即牵牛子)七粒。

制用法:将黑丑捣碎,用温水调成糊状。临睡前敷于肚脐上。用胶布固

定。用于小儿夜啼,经医院检查无异常发现者。适用烦躁不安,尿赤便秘者。

疗效:治疗二十例,大多在当晚就能止哭。

验案:韩儿,男,一岁,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就诊。其父代诉:患

儿白天没有事,一到深夜十二点无故哭闹,到天明前就停止。到医院检查,

说发育正常,未发现病变,眼药月余,不见好转。即用黑丑敷脐,次日喜告

咋夜安睡未啼,随访一个月未复发。

来源:《中医杂志》(四):三十四,一九八三。

备注:《本草纲目》、有此记载。

2方

药物:乌药、香附、紫苏、小茴香、陈皮、食盐各等量。制用:各药混

合,入锅炒热,用布包熨神阙穴及院腹部。每日一次。

主治:此法用于因脾寒腹痛引起的夜啼。

3方

药物:朱砂零点五克,五倍子一点五克。制用:共研末,再与适量捣烂

(或嚼烂)的陈细茶拌匀,加水少许,捏成小饼状。外敷于脐中,用胶布固

定,每晚更换一次。用于小儿夜啼。疗效:一般敷两至六次症状消失。来源:

《山东中医杂志)(五):四十七、一九八四;《四川中医》(六):五十,

一九八四。

4方

药物:朱砂适量。

(bsp;制用:研极细末,瓶装备用。于晚上临睡前用于净毛笔或鸡羽毛(棉签

亦可),以温开水浸湿,再蘸药末少许,涂于神阙、劳宫(双)、膻中和风

池等穴,不用包扎,每晚一次,用于小儿夜啼。

疗效:治疗七十一例均愈。一般一次即效,可连用三日。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七):四百二十二,一九八九。

备注:另据报道,取朱砂在粗瓷碗内磨水(或粉末调水),用毛笔蘸朱

砂汁涂于脐部,同时涂心窝和手足心,连用五至七天,治疗小儿夜啼效佳。

《乡村医学》(十一):四十五,一九八六。

5方

药物:牛蒡子五十克,珍珠粉二克,朱砂三克。

制用:共研为细末,每用一克填脐,包扎固定。用于小儿夜啼。

来源:《江苏中医杂志》(六):十一,一九八五。

6方

药物:朱砂、琥珀各等份。

制用:研极细末,装瓶备用。于晚上临睡前用干净毛笔或棉签,以温开

水浸湿蘸少许药末,涂于神阙、膻中、劳宫等穴,为免污染衣物可酌包扎,

每晚一次、可连用三日,用治小儿夜啼。

疗效:治疗一百例,痊愈九十二例,总治愈率百分之九十二;无效八例,

占百分之八。

验案:杨x,女,六个月,不明原因的整夜哭闹二十余天。

入夜即哭,天明方止,偶匀入睡有声响即醒,无寒热,食欲,二便正常。

其父业医,无策时灌服安定之类镇静药,可图一时之功,但不能根治,且对

小儿身体不利,用上法治之,一夜即愈,连用两次,半年来再未发作。来源:

《光明中医》(四):二十一,一九八九。

7方

药物;公丁香三粒,米饭适量。

制用:公丁香研末,与米饭和匀作饼。贴小儿脐部,用制小儿夜啼,曲

腰而啼,四肢不温,面青白,便溏者。

来源:《验方选编》,《中医外治法》。

8方

下载

药物:陈茶叶适量。

制用:研成细末,用酒调。敷在小儿脐部,盖以药棉,布带包扎。用于

小儿夜啼。

主治:食少腹胀,烦躁不安,尿黄者。

来源:《中医外治法》

9方

药物:活地龙(即蚯蚓)二至三条。

制用:将地龙捣烂,敷在脐上,用纸盖好,一夜即安。用于小儿夜啼。

来源:《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