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第一战
来敌甚是歹毒。
想来已经预先料到,折冲营的营地周边遍布陷阱,绊马索、拒马等等防御工事,是以并没有一路冲杀进来,第一轮攻势竟是选择火攻。
成千上百只的火箭,如雨一般向营地里,攒射而来。
秋日的长右山,草木枯黄,极其容易着火,若不是扎寨安营前,高适事先有所准备,让各营把营地周边的树木砍尽,又兼此次行军带来的帐篷是工部新产品,有防火功效,只怕当真要被“火烧连营”了。
“五营组织将士,营内灭火,把好营地,保护大人,不得有失。其余人等,随我出营,尽歼来敌。”高适果断地下达军令。
瞧这攻势,来敌怕有上千之众。会是四大寇中哪一支呢,竟敢在虎口上拔须。
虽然贼寇势大,但毕竟有不能与帝国精锐之师相提并论,所以,高适有信心能狙杀他们于阵外。
刚冲营地,却见两人从身后奔来。
是一营百夫长李群玉和三营百夫长武元衡。手中提着长枪,战甲凌乱不堪,竟连头盔都没带上。
高适心中苦笑。野外露营,西关军衣不解界,枕戈待旦,防止有敌夜袭。哪有像李群玉等人这样脱去衣服,闷头睡觉。羽林卫,毕竟还是嫩了点。
可这口,也不是跟他们计较这些的时候。
高适道:“李将军,你率先营下将士,从左翼游击包抄。武将军,你带领营下将士,从左翼游击包抄。不可擅入敌阵,以防御打击为主。倘若贼寇敢前行一步,格杀勿论,务必不放过一兵一卒。”
“是,末将领命。”李群玉和武元衡见前面火光冲天,乱战一片,正在不知该如何是好,忙领命带人去了。
山中火势竟越来越大,虽然没有把折冲营的营地烧着,然而四处乱飞的火箭,却点燃周围山头。
前方传来了韩擒虎的虎吼声音。
只见他一竿长枪,如猛虎下山,万军易辟,竟带领西关军一百余人,硬生生地把数倍于他们的来敌,拦在逼山道之上,不能前进。
不过,随着敌人越攻越猛,西关军的守势也渐渐吃力起来,防线竟有崩溃的迹象。
韩擒虎大怒,喝道:“都他妈的给老子顶住,贼寇若是前进一步,老子就抽你们的筋,扒你们的皮。”长枪横扫,竟把身前的三名持刀上来的贼寇,扫得骨头碎裂,横飞出去。这是枪术中最为简单的“横扫千军”,可到韩擒虎手中却威力倍增。
虽然扫退贼寇,可是却有更多的人涌了过来。
高适心中一紧。陇州一场大战,十五万西关军剩的也就只有这么百余人,如果在这一站拼光了,他还有什么脸面见九泉之下的武平一。
转头对身后的四营百夫长段弘古,道:“段将军,带领四营将士,随我一同正面支援一营。”说着,箭步前窜,率先向前奔起。
“百战”在奔驰而出的刹那,已经出鞘。
刀锋森冷依旧。
高适心中无悲无喜。
当初源乾曜传授“弱水之刀”时候,开头第一句话就是“心如明镜,情若止水;万变犹定,神怡气静。”说的是要想使用“弱水之刀”,那么就要一颗像“流水”一样无悲无喜的心。高适起初还明白,如果心中没有杀意,又如何用刀杀敌。直到葬母远游天下一年,又在西关军从军五年,斩将杀敌无数,他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只有保持一个向水一样清净的心,才能不在杀戮中迷失自己,才能在两军对垒中,看清形式。“弱水之刀”是一种“旁观者清”的刀法。
“百战”的锋锐,果然不是一般甲胄皮革可以抵挡的。刀锋切入坚韧的皮革,如切豆腐。摧枯拉朽,过处血肉横飞,不过是几个眨眼的功夫,高适便突入最为胶着的前线。
有高适这样的箭头人物带头,段弘古及其所统的四营将士,也如同猛虎下山,直插而入。
韩擒虎的一营得此强大助力,压力顿时减轻了不少。他长啸一声,抢出阵中,竟独自一人,突入阵中。陇州大战,被秦军铁骑打没有还手之力,心中早就憋着一股窝囊气,此刻有人居然敢虎口拔须,只当秦国军队打了。
高适怕他有失,忙吩咐段弘古守好阵线,提刀跟了进去。
二人,刀枪齐飞,血肉横飞,竟杀得一拨来敌节节后退。
惨叫、怒吼、兵器碰撞,各种声音汇在一起。
鲜血抛洒天际,在黑夜中怒放开来,红的如同一朵朵绽放的玫瑰花。
这崎岖不平的山道就如同修罗场一般血腥、可怕。
可是高适子心中平静依旧。
乱世岂有人间路,剑锋无血不英雄。
要想在乱世活下来,只有适应这乱世生存法则,不停杀戮,否则只有被杀。五年的,已经培养出他坚韧的神经,和没有悲喜的心境。
“将军小心!”
身后突然传来提醒声。高适蓦然回望,只见一根长枪,“呼”的一声飞了过来,直贯自己后背,迅如疾电。
好厉害的投枪!
高适忙抽刀格挡。
刀锋斩在长枪的枪尖上。一股大力,竟沿着刀身侵袭而来,直让高适差点拿不稳手中“百战”。看不出贼寇之中,竟也有这等臂力惊人的人物。
被削飞的长枪,向右横飞,“当”地一声,正击在山壁之上。山壁火星四射,那支枪的枪尖,竟然整个没入石中,枪身依旧四颤不停。
高适心中惊魂未定,身后又生警兆,却是三名敌人,乘他转身应付投枪的缝隙,提枪背刺而来。高适冷笑一声,刚要提刀怒斩,却见三人抱着脖子,晃晃悠悠地栽倒在地。脖颈上分别插着一只黑羽利箭,贯喉而过。
是李逢吉的箭。三星连珠。这本就是他的拿手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