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泰山石敢当_诡地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十七章 泰山石敢当(1 / 1)

大家有票送票,没票送收藏,什么都没有的,就送个人气,谢谢啦!

穿过香雪海,又走了一段路,来到一个宽广的所在,曹劲发现这里立有几块墓碑。

林文涛说:“此处藏风纳水,五行不缺,风水极佳,是做阴宅的好地方,所以附近的居民因为各种原因亡故后,我都把他们安葬这里。”

曹劲问:“老先生可是山东人?”

“哦?你根据什么看出来的?”

“我看在木桥的劲头要冲处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泰山石敢当’。这是山东流传的习俗。”

第一次去拜访林文涛时,曹劲心中只想着尽快见到这位传奇人物,对周围的东西没有太多留意。和鬼子交战回来后,大家心情都不太好,他也没发现。直到他和陈中把那个鬼子收拾了之后,他注意到这块石碑。

“哦,是这样啊!嗬嗬,老夫祖上的确齐鲁人也,但是你却只知其一二而不知其二了,这‘泰山石敢当’的确法源于山东,但影响早已遍布神州,包括南洋华人和日本,都有的。”

“惭愧,惭愧。”曹劲连声说道。

高歌好奇地问:“我早听说泰山石可以镇宅,‘泰山石敢当’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林文涛说:“‘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颜师古注:‘卫有石蜡、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敢当,所向无敌也。’颜氏认为,石是姓,敢当为所向无敌意。”

高歌问:“就是说石敢当是个人名,鬼神都畏惧他?”

“这是说法其一,还有一传说:康熙年间,一地,数任知县皆到任不几日,即卒。某人知其事,携一风水先生同赴任。先生察明系本县一座宝塔之影正落于县太爷公座之上,诸官皆因不能经受宝塔之压力而死。遂于县衙前立石碑,刻‘泰山石敢当’五字,谓泰山之力可敌宝塔。此后遂无事。”顿了顿,林文涛继续说:“石敢当前加泰山,其用意是借泰山之力以增威。泰山之泰字,古为‘太’,也就是‘大’,广意的太山就是大山,大山可以压妖镇邪,在古代神话故事传说中屡见不鲜,如《西游记》。狭义的太山,便指山东的泰山。泰山巍峨高大,为历代帝王封禅告祭之所,是一座神山。汉武帝刘彻赞叹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明太祖朱元璋谓泰山‘根盘齐鲁兮,不知其千百里;高耸入云兮,不知几千万仞’。这就是说,泰山有无量的神威。”

曹劲问:“非泰山石不可吗?”

林文涛回答:“《淮南万毕术》云:‘丸石于宅四隅,则鬼无能殃也’,庚信《小园赋》,‘镇宅以埋石’。吴兆宜注《荆楚岁时记》:‘十二月暮日掘宅角,各埋一大石,为镇宅。’这一习俗之初,倒未必非要泰山石。”

曹劲说:“上次我们去泰山玩,到处都是卖‘泰山石敢当’的,价格贵的离谱。如今的人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高歌问:“如果没山没水呢?”

“那就架山引水。‘石敢当’实际上是远古灵石崇拜的遗俗,山石被神话为人格,作为一种民俗现象,属于中国的一种镇物文化。”

“既然是远古遗俗,为什么在清代才流传开呢?”

“风俗早就有了,只不过到了清代才具体化为‘石敢当’。你认为‘石敢当’有用吗?”

“不好说,我承认,自从冬冬的奇怪遭遇后,我对这些事情的观点有些动摇,但我坚信世上本无鬼。”

林文涛点头称是:“世上的确本无鬼,只是因为人心有鬼,所以便有了鬼。”

曹劲问林文涛:“如果老先生认为神鬼之说只是迷信,为什么还要在这里立上‘泰山石敢当’呢?”

“老夫并没说神鬼之说纯属迷信,只是人们目前还没有认识到具体之机理,别看老夫是旧时代的人,也是笃信科学的。只是鬼的存在,却是因为人心。”

“怎么讲?”

“嗬嗬,一言难尽啊!”

高歌说:“我倒觉得老先生的观点不像是直接承认或者否认鬼的存在,倒像是一种哲学思想。”

“呵呵。”林文涛笑而不答。

曹劲对高歌说:“你认为人类死亡后,可能以某种形式继续存在,所谓的灵魂实际上一种能量,对吧?”

“我早和你说过了!”

“我当时觉得有一定道理,但是现在想想似乎还是有些偏颇?”

“怎么偏颇了?”

“北京公交车失踪的事情你听说过吗?”

“你讲讲吧!”

曹劲给高歌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1995年冬的一个深夜,一辆公共汽车缓缓停靠在圆明园南门车站旁,这是当晚的末班车,车上有一位司机和一名女售票员。车门打开后上来四位乘客,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位年纪老迈的老太太,其中还有一个年青的小伙子。他们上车后年轻夫妇亲密地坐在司机后方的双排座上,小伙子和老太太则一前一后的坐在了右侧靠近前门的单排座上

当夜十分寒冷,街上行人也少。刚刚过了北宫门车站,司机发现不远的地方有黑影再向车辆招,就把车停了下来。车停下后又上来三个人——两人中间还架着一个,上车后一句话也不说,被架着的那个人更是披头散发一直垂着头。

过了大概三四站地,路上很静,再也没有其他人上车。年轻夫妇下车后,那位年迈的老太太突然站起身子,发疯似地对着坐在她前面的小伙子就打,口中还叫骂着说小伙子在他们上车时偷了她的钱包。小伙子急了,站起身指责老太太血口喷人。

老太太怒瞪着小伙子,用力抓着他衣领不放手,要求到前面的派出所去评评理。小伙子同意了。

车停后,老太太抓着小伙子就下了车。当公共汽车远去后,老太太长出了一口气。

小伙子不奈烦的问:“派出所在哪里啊?”

老太太却说:“派什么所啊!我救了你的命啊!”

说完就走了。

第二天,公交车总站报案:昨天晚上末班车和一名司机、一名女售票员失踪。警方迅速查找昨天深夜报警并被警方疑为神经病的小伙子,两小时后小伙子和那位老太太被找到。当晚,北京晚报和北京新闻迅速报道了这令人震惊的新闻并对小伙子和老太太做了现场采访。第三天,警方在距香山100多公里的密云水库附近找到了失踪的公共汽车,并在公交车内发现三具已严重腐烂的尸体。更加另人不解的疑点接重而来:第一、发现的公交车不可能在跑了一天的情况下还能开出100多公里,警方更发现车油箱里面根本不是汽油,而是鲜血;第二、发现的尸体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已经严重腐烂,就是在夏天也是不可能发生。经尸检证实并不是人为的;第三、经警方严格检查当天各个通往密云的路口监视器,什么也没发现。

这起离奇事件在当时轰动了整个北京医学界和公共安全专家部门。

曹劲讲完这个故事后,高歌笑着对他说:“这个故事我听过,知道我为什么让你再讲一遍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