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只一句话,我的心就凉了半截儿。
杠子那边儿却还不以为然,哼了一声说:“假的?你哪只眼睛瞧着是假的?你倒给杠爷说说,它怎么就假了?难不成是叫你给瞧假了?”
三更接过玉琮,皱了皱眉:“这玉琮的底料还不错,正宗的和田青白玉,做工也好,应该是前清时候的仿制品。原本的价钱大概在一两千块,可这大红沁色是做的假,还有这几个篆字,就把价钱给拽下来了。要我看,能卖到八百块就不错了。”
杠子转头看了看我,见我有些发呆,便也有点怯了,只是嘴上还硬着:“你——是咋看出作假的?”
三更一笑,摆出一副说教的样子:“‘老土大红’,只是个传说罢了。你想啊,人死了以后血就凝固了,怎么可能浸泡到陪葬的玉器呢?现在市面上流传的血玉,基本都是用高压锅配合化学颜料煮出来的。这类的血沁颜色胀而无力,明眼人一眼就能瞧破。不过像这个玉琮,到真是血沁的,只不过不是人血,而是羊血或者狗血。作伪的人先把羊或狗的后腿划开一个口子,然后把玉缝进去。搁上一两年把玉再弄出来,它里头就含有血沁了。这种方法做的沁色,即便是行家,用眼也很难分辨,非得细细地盘上个把时辰才行。当然,也有高手,是靠手去摸的。因为用牲口的活血泡出来的东西有股子燥气,高手能摸出玉里的血燥,就能断定是伪物。另外这块儿玉琮上,还有一个大破绽,就是这三个古篆字。这三个字应该是福禄寿,这在作伪的玉器里是常见的。因为在玉器上刻这些吉祥话儿,那是在明清之后的事儿。秦汉时期最多就是刻个人名儿而已,再早了就是些记事的文字。这件儿玉琮应该是前清的工匠,做成西周形儿的伪件儿。杠爷,您这件儿东西,多钱收的啊?”
我在一边儿早听得心惊肉跳,见三更问价,又怕杠子说漏了嘴,赶紧抢着回答:“这个——八十,人民币。唉,我他娘的还以为这次能狂赚一笔,没想到就几百块的利,呵呵,呵呵——”
我一边儿傻笑,一边儿冲着杠子猛使眼色:咱输钱不输人,这次要是栽了以后在三更面前就只能选择四十五度角的仰视了。
杠子心领神会,马上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架势说:“嗨,我就叫鬼子再压压价,再压压价,五十就能收。可他就不信,少赚了三十不是?!孺子不能教牛低头也!”
三更眨巴了两下眼睛,也不知道瞧没瞧出我俩这蹩脚双簧的破绽,只是冲着我皮笑肉不笑地点点头,扔下句“收的还真便宜”,便扭身进后堂去了。前面就只剩下我和杠子对着那件儿血红血红的玉琮,发功运气。
此时我已知道这血玉为假,再回想那老雀尾子的一举一动,才觉得到处都是破绽。遮脸的头发胡须,肯定是不想露了相。一直不吭声,是要拿住一股子气势,让人不容置疑。也是为了把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血琮上。而两次要走,正是看准了我心里的犹豫,打我的七寸,逼我出手。看来那老家伙早就踩好了盘子,知道我和杠子是骑着门槛子的菜鸟,就等三更不在来下手的。
“唉……”
我和杠子不约而同地长叹一声,之后默哀三分钟,以缅怀壮烈牺牲的八千人民子弟兵。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杠子从银行取了前俩月攒下的钱,补上铺子里缺儿。
站在提款机前,我的心就像六月的天,嘀嘀嗒嗒下着血雨。杠子则抱怨个没完,还泪眼婆娑得呼唤了千百次“钱快回来”。
之后我去了趟首都图书馆,借了一堆古玩鉴赏的大部头,安心当起了书虫。杠子也和我一样,知耻而后勇。只不过他啃的,全是些江湖规矩,盗墓野史。
我问他干嘛搞那些飞机,杠子就说:“经过这个破扳指事件,我终于明白这古玩行里的水有多深。我看凭咱俩的实力,再受骗三年,被骗到卖肾,也掌不了柜。倒不如来点儿实际的,咱自己下地去摸!我就不信,娘的棺材里那帮死鬼也能作假骗老子!”
我有心反驳他几句,却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言语。其实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只不过他这不叫知耻而后勇,而叫知耻而后邪。
如此这般又过了俩月,转眼间就到了三伏天气。
这两个月以来,我在通向古玩鉴赏牛逼人物的路上,单车狂飙。虽然隔三差五地掉一次车链子,但进步还是显而易见的。甚至还零散地收了些小物件,也都没看走眼。其间六叔来了好几趟,对我的表现也非常满意。还说最近可能有大买卖,到时候叫我也去见见世面。
杠子依旧管玉琮叫扳指,但已晋级为一名二手的盗墓理论家。还时不时拿着酱猪蹄儿当黑驴蹄子,将三更设为假想敌,演练一番古墓斗僵。如今铺子里来了土耙子,杠子已能搭上话。有时候他一开口,能把三更和土耙子都整的一愣一愣的。
我冷眼旁观,有些不知底细的土耙子,甚至面露崇敬之色,估计是以为杠子年轻有为,着实的不简单。再加上海量杠爷这个喝号那也不是一般的能唬人,到后来有的土耙子到铺子里来走动,都要先见过杠子,聊上两盏茶,才肯去跟三更谈生意。
三伏天昼长夜短,铺子每天开门都比较早。特别是周六和周日,凌晨四点半不到就要开门做生意。据传这是一个传统,叫做“开鬼市”。
关于潘家园的鬼市,这里头还有一段儿典故。
据说在早年间,潘家园的地摊儿买卖,都是每天寅时左右开张,天一亮便收摊儿。这段时间正是昼夜阴阳交接之际,活人的命火最弱,所以有些阴世间的鬼魂也敢来淘宝。因为灯烛火光都笼在地摊儿或手里的物件儿上,买主看不清卖主卖主也看不清买主。所以保不齐这位爷前脚儿跟这儿买了个檀木雕花的枕头,后脚儿就躺回寿材里舒服去了。如此人鬼穿梭,是以潘家园又被称为鬼市。
民间关于潘家园鬼市,另有许多传说,其中最玄乎的一个,就要数慈禧老佛爷和四耳狐裘的故事。
却说那一年慈禧老佛爷要过七十大寿,她一边儿命人加紧筹备寿宴,一边儿派人四处寻找福临吉兆。但那会儿八国联军刚洗了京城,全国各地民生凋敝,灾祸横生,大清王朝一派末世景象,哪里来的吉兆?怎可能有福临?
可慈禧却不甘心,又突发奇想,命令手下的小太监们四处搜罗白狐裘。她觉得若是能找到白狐裘贺寿,也可以算作是上天赐福的吉兆。
只不过国难当头之际,别说白狐裘,就是找块像样儿的黄鼠狼皮都费劲。眼见着时限将至脑袋要搬家,小太监无奈之下烧香拜佛,然后趁着夜色竟在潘家园鬼市上淘来一整张儿四耳白狐狸皮。财货两清之后,那卖家转身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小太监惊得屁滚尿流,再摸手里的狐狸皮竟还是热的。这才明白,那卖家是狐仙化身,脱下皮来救他一命。
后来这件儿四耳白狐狸皮果然深得慈禧惜爱,天冷时从不离手,平时也派专人保管。但没出四年,慈禧便一命呜呼,驾鹤西游去了。
文武百官将老佛爷的尸首下葬普陀峪定东陵,有人就想起找那件儿四耳白狐狸皮给慈禧陪葬。可撒出人手,将慈宁宫翻了个底儿朝上,愣是没找着。这时候有人忽然醒悟过来,那张四耳狐狸皮,八成就代表着“四年命尔”。因为“尔”亦作“耳”,意思就是说慈禧过完七十大寿,就只剩下四年的命而已。
当然,这些都不过是些捕风捉影的传说而已。其实在老北京,鬼市的意思就是在凌晨开市,也叫作晓市。从时间上来说,正同现在常说的夜市相对。
据说在清末民初之际,由于国运衰落,许多达官贵人家道艰难,无奈之下只能靠变卖家当维持生计。可这又是件有失身份的事儿,所以万万不能去当铺或者琉璃厂这样的地儿,只能趁着天色晦明,打着灯笼到鬼市上兜卖。到后来又有一些匪盗人物也趁着月黑风高,来脱手些来路不明的物件儿。更有人弄些赝品来,趁着夜色投机取巧。渐渐地,就在潘家园这一亩三分地儿上,形成了一个大市场。
解放以后潘家园荒废了一阵儿,到九十年代才重又兴盛起来,如今已经是世界十大跳蚤市场之一了。可能是为了沿承鬼市的传统,所以现在每到周六周日,潘家园开市都在凌晨四点左右。而这个时间,对于那些想要出手明器的土耙子,正是天赐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