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人物(按照出场次序)_帝国魔法师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主要人物(按照出场次序)(2 / 2)

丘吉尔1894年毕业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895年从军,曾参加英国在印度、苏丹和南非的殖民战争。1906年进入下院。

主张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的关税政策。后历任殖民部次官、商务大臣、内政大臣、海军大臣和军需大臣、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殖民大臣等要职。在任海军大臣期间,大力加强海军实力,以回击德国对英国海上霸权的挑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5年,英军在黑海海峡的盖利博卢战役中失利,同年11月丘吉尔引咎辞职。1919年1月丘吉尔出任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积极参与策划武装干涉苏俄。1922年,因不满自由党的政策而脱离该党。1924年任s.鲍德温内阁的财政大臣。1925年在英国恢复金本位制,企图恢复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1931年1月,因对保守党领袖的政策不满退出鲍德温的影子内阁。此后他被排斥在政府公职之外,专心从事写作。在此期间,他同保守党右翼一起,反对向印度独立的要求作任何让步。丘吉尔对来自德国的威胁不断发出警告,主张重整军备,反对a.n.张伯伦姑息德国侵略的绥靖政策,主张联合法国和苏联,依靠国际联盟来阻止德国的侵略。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后,丘吉尔任张伯伦政府的海军大臣,积极组织援助挪威的战役。1940年5月10日继张伯伦任首相,并兼国防大臣,立即把全国经济纳入战时轨道。丘吉尔政府拒绝德国的诱和,坚持对德作战,同时争取美、苏作为同盟者参战。为了保卫不列颠群岛,亲自视察海防、空防设施。他支持沦陷国家开展抵抗运动,支持沦陷国家的流亡政府。苏德战争爆发当天,丘吉尔庄严声明:“俄国人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就是美国的危难。”1941年7月12日签订《英、苏在对德战争中联合行动的协定》。8月9日,丘吉尔和f.d.罗斯福签署《大西洋宪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丘吉尔与美国缔结一系列条约,其中包括联合使用两国的军事和经济资源、成立联合参谋部等内容。1942年以时机尚未成熟为借口,推迟开辟第二战场。丘吉尔先后参加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在处置战败的德国、波兰的疆界变动和政府组成等问题上,极力维护英帝国的利益。

战后的政治生涯1945年7月大选中,保守党在选举中失败,丘吉尔辞去首相职务。1946年3月5日,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这次演说揭开战后冷战时期的序幕。1948年10月9日,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正式提出一个把英美联盟、联合的欧洲、英联邦和英帝国连接在一起的三环外交的总方针。但由于战后英国的衰落未能实现。1951~1955年,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在执政期间签订1954年《巴黎军事协定》,并缔结《东南亚防务条约》,继续对苏采取强硬态度。1953年,丘吉尔被封为爵士,获嘉德勋章,同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55年4月5日正式退休,但直到1964年7月一直任下院议员。

丘吉尔还是一位演说家、政论家和作家。著有《伦道夫·丘吉尔勋爵传》、《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和《英语民族史》等。

【达德利.庞德】很难找到这位英国战时海军大臣的详细资料,以下是从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摘录的关于这位海军上将的一段叙述:

不久,第一海务大臣来看我。我在以前担任海军大臣期间,就与达德利.庞德相识,但不很熟,只知道他是费希尔勋爵的亲信参谋军官之一。以前在意大利进攻阿尔巴尼亚时,他曾任地中海舰队的总司令,当时我在议会中对于地中海舰队的部署,作过激烈的抨击。现在我们以同僚的身份相见,而庞大的海军部整个机构是否能够顺利运行,这就要依靠我们能否保持亲密关系和取得基本一致的见解了。我们彼此用一种怀疑的、但却友好的眼光看待对方。但从最初的时候开始,我们的友谊和相互信任,便逐渐增长和成熟起来。我对庞德海军上将在业务上的专长和个人的伟大品质,给予适当的估价并加以尊重。在变幻无常、胜负莫测的战争中,我们一同受过巨大的冲击,因此我们成为更加忠实的同志和朋友了。四年以后,正当对意大利的战争获得全面胜利时,他竟与世长辞,我以十分悲痛的心情,悼念海军和全国所遭受的一切损失。

【卡尔.邓尼茨】

karldoumlnitz,(1891年9月16日―1980年10月24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著名军事将领。曾任潜艇部队司令、海军总司令、第三帝国国家元首、武装部队统帅,德国海军元帅,是德意志民族国家社会党党员,希特勒死后接任德国国家元首,是二战结束后受审的主要纳粹战犯之一。

1891年9月16日:生于柏林近郊小镇格林瑙,幼年丧母;

1910年:加入德国海军,任帝国舰队“汉莎”号巡洋舰见习水手;

1912年秋季:任“布雷斯劳”巡洋舰海军候补军官;

1916年10月:以少尉军衔服役于德国海军u―39号潜艇;

1917年2月:以u-68号潜艇艇长身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10月:于海战中被英国军队俘虏,监禁于约克夏战俘集中营;

1919年7月:返回德国,再度加入海军;

1935年:任纳粹德国潜艇第一区舰队司令;

1936年:任海军潜艇部队总司令;

1943年1月:任海军总司令,同年被授予海军元帅军衔;

1945年5月1日:接任纳粹德国国家元首和最高司令;

1945年5月2日:在米尔维克―弗伦斯堡组成新政府;

1945年5月8日:代表纳粹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5月23日:被英国当局逮捕;

1946年10月: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被判有期徒刑10年;

1956年:刑满获释,继续在西德境内进行亲法西斯和复仇主义宣传;

1980年10月24日:病逝。

1891年,邓尼茨出生在普鲁士的一个贵族家庭。他l9岁加入德国海军,从此开始了长达35年的海上冒险生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邓尼茨时任轻巡洋舰"布雷斯劳"号上的一名尉官。l9l6年,邓尼茨被调往潜艇部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潜艇,但他立即迷上了这种新型海战武器,并由此踏上了他辉煌的海军事业起点。两年后,邓尼茨升任ub68号潜艇的艇长,在地中海战区执行任务。邓尼茨与德军最富冒险精神的潜艇指挥官施泰因鲍尔共同研究了潜艇攻击的新战术,把传统的潜艇攻击的时间由白天改到夜晚,在夜色掩护下溜过敌方驱逐舰警戒线,直接向商船发动攻击。

1918年10月3日,在与英舰的一次战斗中,邓尼茨指挥ub68号潜艇躲过了英军驱逐舰并击沉l艘商船,然后悄然撤出。但邓尼茨指挥ub68在潜航时突然失控,被迫上浮,暴露在英军驱逐舰的正前方。在英舰炮火的密集轰击下邓尼茨只好下令弃艇。他和艇员们成了俘虏,被送往英国关押。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的潜艇部队不复存在,获释回国的邓尼茨转入水面舰艇服役。

1934年9月,德军重新组建潜应部队。邓尼茨被任命为为海军“首席潜艇官”接着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对邓尼茨极为赏识,把有关艇艇的发展计划、战略战术、训练等所有事宜都交给他全权处理。邓尼茨大权在握,终于可以一展宏图了。在短短4年间,他使德军潜艇部队发展为一支几乎要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演上力量。在战前的日子里潜艇部队是德国海军中的“宠儿”。邓尼茨亲自选拔和训练潜艇部队官兵,不遗余力地向他们灌输自己的作战思想。他视潜艇兵为自己的孩子,每当潜艇出海归来他都亲自到码头迎接,官兵们称他为“教父”。对他无比忠诚。他且大的愿望是向英国人雪耻复仇。他把这种意志也传输给了潜艇都队的官兵们。从而训练出了一批凶狠狡诈的海上杀手。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9月3日,英国对德国宣战,在海上则对德实行封锁。然而,英国政府宣战的话音未落,邓尼茨的u-30号潜艇即大开杀戒,把英国客轮"雅典娜"号送入了淹底。德国潜艇随即倾巢出动,向英国舰船全力攻击。尽管邓尼茨的潜艇数虽不多,但仍创造出了耀眼的战绩,其中u-47号潜艇躲过英军层层警戒,潜入英国斯卡帕湾基地,一举击沉英国战列舰“皇家橡树”号,轰动一时,邓尼茨因此晋升为海军上将,就任潜水舰队总司令。

从1940年3月,德国潜艇共击沉舰船200艘。l940年夏季,德军占领法国。这使得德国潜艇进出大西洋的航程缩短了80o海里。可以直接进出大西洋腹地,不必为溜过英军封索的海域而浪费时间与燃料。同时,德国的潜艇数量迅速增加。邓尼茨将潜水舰队指挥部迁到法国,以法国沿海港口为潜艇基地,放出一批批“狼群”向英国船队展开全面攻击。“狼群”战术立显奇效。从6月到11月,德国潜艇共击沉舰船272艘,共计1,395,000吨,这是“狼群”狩猎的第一个“黄金时日”。在整个作战期间,邓尼茨对每一艘潜艇都实施严格控制.只有在开始攻击时才让他的艇长们自由发挥。但何时攻击和何时做出战斗则由他来决定,并要求严格执行。邓尼茨的"狼群"在大西洋肆意施虐,使盟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丘吉尔称:"在战争中,我唯一担忧的就是潜艇的威胁……对我来说,这方面的战斗,要比英伦本岛的空中决战更加令人担心。

为了扼制并挫败"狼群"的攻击,英、美海军开始全力实施反潜作战。随着强大的护航舰队的建立,严密的空中、海上监视网的形成,特别是用于反潜作战的新型雷达和新型深水炸弹投入实战,盟军在大西洋上布下了围捕"狼群"的天罗地网。"狼群"的末日到了。德目潜艇的受损数量不断增多,最终不得不于l943年5月下旬退出大西洋。大西洋之战以盟军的胜利而告终。邓尼茨使出浑身解数,力图挽回败局。他下令建造使用通气管的xxi型潜艇,但新潜艇的建造受盟军战略轰炸的影响,直到1945年4月才正式服役出航。此刻,邓尼茨已不可能有所作为了。然而邓尼茨的官运却始终吉星高照,由于希特勒的赏识,他于1943年出任海军总司令,又晋升海军元帅。希特勒自杀前,指定他继任国家元首,做了3个星期的首相。

1945年5月8日,邓尼茨签署文件,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他本人于22日被盟军俘虏,判处10年徒刑。1956年,邓尼茨刑满出狱,赋闲在家,直到1980年病逝。值得一提的是,在邓尼茨宜布投降时,由他一手调教指挥的德国潜艇部队却拒绝放下武器。随着总部下达的一道代号"彩虹"的暗语命令,尚存的20多艘德国潜艇在世界各地全都凿艇自沉。这是"狼群"的最后一次疯狂。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1897年10月29日生于莱茵区,1917年起在波恩大学进修哲学、艺术史和文学,1921年获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1924年参加纳粹党。1926年后投奔阿道夫.希特勒,主持柏林党务。1928年任国会议员。1929年任纳粹党宣传部长。在1930~1933年的国会选举中,力促希特勒参加竞选,并帮助准备竞选演说,从此开始了在德国民众中对希特勒进行神化的非凡工作。1933年3月,任国民教育和宣传部长,此后12年内操纵德国全部宣传机器。

戈培尔是狂热的反犹排犹主义者,1935年在柏林发动反犹暴行,策划1938年11月9日“水晶之夜”事件以迫害犹太人。1944年力主实行总体战,被希特勒任命为总体战动员委员会主任,有指挥整个战争的全权,但局势已无法挽回。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次日,戈培尔毒死自己的6个孩子,然后与妻子自杀,追随元首而去。1977年,《戈培尔日记》在汉堡出版。

【赫尔曼.戈林】:纳粹德国元帅,法西斯德国首要战犯之一,在纳粹德国的地位丝毫不亚于希姆莱。戈林1893年1月12日生于罗森海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空军上尉,任飞行中队长,得过最高战功勋章。战后在丹麦任民航试飞员。1921年学习国民经济和历史学。1921年与a.希特勒相识。1922年加入纳粹党,希特勒委以整编和领导冲锋队重任。1923年参加希特勒暴动,失败后逃往奥地利。1927年回国,参加纳粹党竞选活动。1928年为国会议员。1932年任国会议长。1933年任不管部长,航空总监、普鲁士总理、内政部长、狩猎部长,利用国会纵火案镇压共产党人和反法西斯主义者。建立国家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和集中营。1935年兼任航空部长和林业部长。1936年任扩军备战的“四年计划”的全权总代表。1938年获陆军元帅称号,1939年被希特勒立为继任人,1940年获德国元帅称号。对英空战失利后,政治影响骤减。

戈林是纳粹党的主要领导人,纳粹法西斯国家的重要设计者,第三帝国建立空军、重整军备和实行战时经济的主要主持人。他多次充当希特勒的巡回大使,利用职权搜刮犹太人的财产,并大肆掠夺被占领国家的财富和艺术珍品。战争末期试图取代希特勒与同盟国谈判,1945年4月被希特勒撤职。同年5月8日被美军俘获。1946年10月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刑前于10月15日在纽伦堡服毒身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