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的抗日军也作出了相应的举动。一反常态地把整个领导层都拉出了大山。除去陈癞子、风标、陈二三人外,连新近才开始在队伍里崭露头角的李询也一起出了山。一行十几号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唐家大院。说句不太中听的话,这一路上要是出点啥事的话,整个抗日军怕是会就此损失惨重。这场面也让所有迎接的人都很捏了一大把汗。可陈癞子他们一点都不在乎。用他们的话来说:“小鬼子村上自己屁股上还全是大便,擦都没擦干净呢。他娘的哪还有工夫理咱们啊。”
会议便是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的。其实这会本身就有点多余,尽管冷山抗日军风头正劲,可好歹也算是冷山人自己的武装。对宗院联盟的决策定然不会有什么反对的理,更何况此事对整个冷山有莫大好处。出境作战固然多少有些不便,可与让冷山少蒙受些血灾相比,一切都不足而论。
在完全达成一致后,李询首次代表冷山抗日军提出了轮换作战的想法。从往日抗日军跟鬼子交战的经验来看,在离冷山作战时最好采用此方法。考虑到邻近两省的现实情况,作战队伍想得到在冷山这般便利有效的情报,基本上不太现实。所以只能采用小股多轮次多方位的作战方式。一,能对邻近两省的鬼子产生震动。二,在行动中也不会因人员众多而产生小的不想打、大的打不下的怪现象。人少只能找少的弱的敲,不求一战成名,但求多点开花。给邻省百姓造成抗日武装兵多势大的感觉,从而加快点燃邻省的抗日烽火。三,船小好掉头,队伍也是如此。小队伍在出境后给养方面容易满足。加上有大队人马在后面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员补充,对战斗力的持续也有极大帮助。
当这一系列想法得到大伙一致同意时,陈癞子对大伙宣布了一项抗日军的任命。自今往后,李询将担负起抗日军对外联络的责任。换句话说,李询将要取代朱五原先在抗日军的地位。
将力量撤到冷山境外去继续打击鬼子,进而强大自身的武装力量。这事说起来简单,可真要做到这一点,其中所涉及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细节问题太多了。任何一件事的成功与否,都会跟事先的准备调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这一切大小事情在其背后都要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做支撑。尽管花去了不少精力,这日后还会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冷山宗院联盟为首的冷山人还是拿出了许多有效的计策与坚强的决心。经过连续三天的商议讨论,一个庞大详细的计划总算被整理了出来。
由于山外毕竟还是鬼子的天下,久留对抗日军首脑们的安全十分不利,所以计划刚一通过,陈癞子便领着众人在沿途各宗院乡亲的掩护下平安地返回山区老巢。
回到老巢的第一件事便是忙着分兵分组。全冷山抗日军共有二百四十人。根据初步商定好的计划,冷山抗日武装首次潜出冷山,进到邻省打击鬼子的首批人员将主要以抗日军成员为主导。自卫团因为还没有完全消化到手不久的武器装备,只能暂时起到辅助性作用。换句话来说,这去往邻省打开局面的重任,将由抗日军一力承担。
关于这一点,在商定会议上经赵志前口中提出时,陈癞子跟前去的抗日军几个大小头目顿时便有了一些怨气。打头阵说上去是挺好听,照赵志前的原话:“这可是一件既艰巨又光荣的任务。任务的成败将会深深地影响到冷山今后抗日的走向与发展。也正是因为这项任务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我认为此项任务的执行者需要有极丰富的作战经验与强大的战斗力。不然这项任务失败的可能性很大。要知道,邻省的鬼子力量相当的强大,绝对不可掉以轻心。如果一击不得而又提高了鬼子的警惕性,将对以后的行动造成更大的困难与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