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_名门艳女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章(2 / 2)

但是,要进入小说的角色,也必须要从山外翻山进边城来,才算投胎般入角成功。

这个山垭口,一年四季都有很多奇怪的风从这儿飞进边城这边来,冷的、热的都有。

人在这儿坐一会儿,就会感到不舒服,呼吸也会越来越紧迫。

所以,小说中有不少的彝人管它叫凉风凹。

而小说外的地理书真名叫石梁,由于垭口处都是些大大小小的石头。

而且,这个位置又是横山的脊梁所在部位,固而小说里的汉人又称其为石梁。

冬天的石梁除了一片白茫茫外,连飞鸟都见不到一只。

虽说不上光秃秃一片,倒也是棵树难觅。

这就是小说里的汉人们,一旦夏天的到来,并纷纷磨刀霍霍,掠走曾经满山的苍天大树。

然后搬进汽车,运往新市镇或成都等地,卖些小钱来用。

使小说不得不写下边城的土地,因每年的几次山洪而冲走了多少个立方米,房屋毁了几家,人被冲走了几个,直接经济损失多少。

很多情节说,这是汉人的聪明,可我怎么也觉得,这不是聪明,而是愚蠢。

当然,这一切,都不是构成主人翁我,离开小说的理由。

因为,小说里并没有讲些许事情。

其实,我只是为了活条狗命,才出走。

至于为什么非要说是活命,才走出小说的角色。

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很模糊的问题。

特别是我本人,时常都这样莫明其妙地想这个问题。

这个时候的我,背对着横山的外边,面朝边城。

我的样子,是在怀念小说里的每一幕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

眼神表现得非常简单,近乎停顿。

眼神中一点也没有深沉的印迹,只能算做一面镜子,照出山凹深处急湍的边河水,以及稀稀落落的村舍和老黄狗之类的东西。

、小女子入城4

其实,我的心境,在此时才真正体现了“荒凉”二字的真实含义。

要不然,也不会呆到久久不愿越过这座横山的脊梁。

毕竟,我在山的这里边与小说的题材一起,挥撒过一把又一把汗水和伤神惊心的呼救声,还有那倒在童年故事里的大阿哥,二阿姐和弟弟的期盼。

这才是我忘记了自己的每一次故事,记起了别人的每一次传说根源。

一阵冷风吹来,惊醒了我的神经。也许是提醒我,此地不可久留。

于是就麻木地回头,草草地整理抹了一下有些乱的头发,转过身来。

一件单心棉裤和满是补丁的土布衣裳,将我原本伸直的身子,压低了许多。

背上背着一个我阿爸当赤脚医生用的麻布包,里面放了几件破衣物和几本快要翻烂了的教科书。

一双破土布鞋,帮着我举步,开始出山。

在下山的每一步中,我都在念着:再见了边城,再见了!小说里的亲人们。

下山路中,很惊心动魄,有时得抓树干下拉,有时又拉着草绳子。

尖石绝壁间,作为一小女子,总算认了真地,一步步往深山荒野的村庄靠近。

……

春耕的日子还没有到来,就有不少的庄稼人赶着牛,下田开始了新的一年播种劳作。

也有许多人骑着自行车,在公路上来来往往。

有搭着人的,也有在车架两边挂着两个笼子的,笼子里老老实实睡着两头猪仔。

这是我在走了五天下山路后,终于找到有公路可走的一些见闻。

而这些见闻,在小说里也常常能看到。

不过,小说里称这叫逢场,这里的人叫赶集。

但是,管它是逢场还是赶集,我的首要任务是向远处的一座城镇靠近。

那儿,也许能讨些吃的东西,用于解决温饱。

刚到镇口,前面就来了一辆中巴车,车上下来一售票员,是女的:“唉,唉!走不走,小姐?”

我左顾右盼,不见他人。

再看看自己的一身,那一点具备“小姐”的漂亮德性?但那女人的手一直向着我招摇。

显然,一定是在招呼我。

、小女子入城5

这在小说里可是从来没有的事,小说里的客车司机和售票员是非常了不起的大人物。

他们在公路上行驶,谁招手搭车,他们都不会理睬。

自个儿开着、跑着。

哪能像这里的人,还将车停下问“走不走”。

我猜想,是不是已经走出小说了?是,还是不是?

没等回过神来,就被售票员像抓小鸡一般,拖上了这辆半新半旧的中巴车。

我对这车子并不陌生,只是从来没坐过。

在小说里的边城县车站已见过一辆,外观一看就是一类,专门拉客。

我对眼前的这些人和这个城镇,有种讲不清,比陌生都还要梦幻的畏惧感。

售票员将我安排在车身左边靠窗,又稍居后的位置上。

这儿写着十三号座,底部发黄了,一看就是很多人在上面放个屁。

安排好位置,让我坐下,她又忙着去招呼别的人。

好像上车的人,每一位都是被糊里糊涂地拉上车,都在嘴里嘟哝着什么这也不舒服那也不情愿的话。

只见司机回过头来,那堆满了一脸的憨笑,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一位不多话,且又诚实的那种人。

他慢条斯理地说:“都走远路,大家将就一下子!”。

不说话,他老实相。一说话,我又发现他好像很奸诈。

售票员还在里里外外忙乎个不停,又在喊司机开车,又在为刚被拉上来的人安排相对较好的一些位置。

这辆中巴车,在城镇中东游西荡来回了几圈。

车上有人发言了:“啥子哦,给老子走不走?”

司机和售票员几乎是同时开口:“马上就走,哈,马上。”

售票员接着说:“还有两块空位,等装满了就马上走。”

正说着,果然来了一对母子,他们好像是自愿上车的。

售票员喊开车,然后将这一对母子安排在车子最后的两个座位上。

这两个座位,正好就在我的身后。

看样子,这一对母子与别的人不同,他们不作声,也像是非常愿意坐这两个最差的座位似的。

中巴车一溜烟驶出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