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赌神2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惩恶是为了什么?我国自古坚持的是,人之初,性本善。惩恶与扬善,本不是完全对立的两面。但是,善恶之间是应该有个准绳的,我们法治社会的伟大构想,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来定纷止争。用法律来定义刁小龙的行为,他的确是应当承担深牢大狱之苦的。
可我们多数人之间,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无法拭去的人性。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果人性都没有了,那世界便失去了赖以维系的人情味。刁小龙虽然是没有人性的曹魁山带来的,而且对李秋逸的出手也似乎灭绝了人性,但那时的做法是因为误会与无知。刁小龙这个人本性并非不可救药,但如果被关进牢狱,他也许就真的会堕落成曹魁山那样的魔鬼。这种抉择,的确让李秋逸左右为难。
离不公开审判的日期还有四天,在这几天里,由于所犯罪行不算大罪,刁小龙被准许在警察的监视下探望李秋逸。警察就在一楼的值班室守着,刁小龙则为李秋逸洗衣服、打饭,细心伺候着,令李秋逸觉得十分别扭。
李秋逸认为,大家年纪仿佛,年轻人之间不必要来这些过分的关照,而应当平心静气的坐下来谈谈。安晓语也赞同李秋逸的观点,于是在审判前的倒数第二天,她叫住了刁小龙,让他放下手中的抹布,不用那么辛苦擦窗户了,坐下来跟李秋逸聊聊。
刁小龙憨厚的说:“不辛苦,比起家里的农活这些不算什么”。李秋逸便一字一句的说:“小龙,坐下来,我跟你说正事”刁小龙这才肯歇着,搬把椅子坐到李秋逸床前,手里却为李秋逸削起了苹果。李秋逸夺过苹果,微笑着示意自己不需要人伺候。刁小龙却以为他还在生气,无奈之中,不自觉地说起了自己在家里的事情。
刁小龙一家三口住在信阳底下一个农村里,父母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盘地,只图让儿子将来娶个媳妇,好好养家糊口。父母从未给予刁小龙多大的期望,想法十分简单――用网络语言来讲,就是“农夫山权有点田”。农村里的生活十分枯燥、苦闷,日复一日的面对干不完的活计,而将来却还是循环往复,这让刁小龙很不甘心。他想过好好念书,但后来一听说要是考上大学,就至少得花上几万块钱,便打消了这个想法。
几万块对于一个农村娃来说意味着什么?按照现在的物价比,那是十年不吃不喝种田的收入,还得赶上老天爷给这十年完全的风调雨顺。安晓语不明白这些,但李秋逸的亲戚很多是农村的,他明白几万块的分量。
刁小龙继续说着,十五岁那年,自己几个乡亲从郑州回来,说那里一年竟然可以挣上四千多块!看着整日劳累口袋中却如履薄冰的父母,自己于是下了决心辍学。那会儿县上说要抓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初三未读完的刁小龙,也拿到了初中毕业证。
但现实是残酷的,去到郑州,他才发现,老乡们干的都是些让人吃不消的苦活,比如扛水泥袋、推载重几百斤的小推车。刁小龙跟着干了几天,稚嫩的肩膀就磨得血泡四起,终于放弃了。
在郑州呆了几个月,刁小龙已经身无分文,只好让父母打过来一张火车票的钱,落魄的回了家。别的老乡回家都是带钱回去,他却连回家的钱都没有,父亲便无意的责骂了几句。执拗的刁小龙于是自暴自弃,整日窝在家里,也不干活。父母拿他没法,成日里暗暗悲叹,这一切刁小龙看在眼里,却也无心改变。
听到这里,安晓语忍不住叹了口气,原来农村人过的日子竟是这么凄惨,李秋逸拍了拍她的背,示意刁小龙继续说下去。看来这对情侣已经被刁小龙的经历吸引住了。
刁小龙顿了顿,便说起了曹魁山。原本曹魁山与他家里只是同村而已,农村里没有电脑,信息十分闭塞。谁都不知道,常年在外的曹魁山,到底在做些什么活计。但曹魁山那年回家,出手却十分阔气,一下子就给了刁小龙父母五百块。刁小龙又听说他这次是回来带人出去做大买卖的,心里便有了个念想――自己也许就要熬出头了!
曹魁山带走刁小龙,一路上虽然对他又喝又斥,但在衣食住行上却没有亏待他。刁小龙动情地说,电视里都作了好多广告的美特斯邦威,曹魁山竟让他穿上了!他们在郑州住的一晚,酒店那种气派竟是电视里都没演过的!
李秋逸听着听着,已经走了神。看来这个小男孩对自己踢的一脚,并非是全无原因的。如果不是自己协助公安抓住了曹魁山,兴许刁小龙真能过上几年吃香喝辣的生活。他也更加痛恨起那些拉帮结派的黑社会来,他们拿着不干不净的钱四处挥霍,在多少人眼里是多么潇洒。但在他们潇洒的背后,却有多少家庭被折磨得无法安生?不过,这一切又能怪谁呢?
刁小龙还沉浸在当初认识曹魁山时的回忆里,甚至全然忽视,安晓语正对他拼命使眼色,叫他打住。安晓语已经对刁小龙产生了深刻的同情,因为她认为,这个涉世未深的男孩,完全可以作为千千万万农村青年的缩影。这些青年跟大家一样,渴望着外面的花花世界,但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却使他们来到都市时,根本无法立足。这种状况还要持续多久,取决于自己这些知识青年的责任心有多强,也即改变世界的决心有多大。
安晓语担心李秋逸会对刁小龙赞美曹魁山的话反感,从而拒绝帮助他洗脱罪名。但李秋逸却已经决定,拉这个失足青年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