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赌神42
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生活时刻像一场层峦迭起的赌局,这才有了意思。大多数年轻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不要风平浪静的,否则多年以后记忆的区域没有一个凸点,将会十分遗憾。
李秋逸看过很多历史书,这全部是兴趣所致。纵观上下五千年,哪个豪杰不是出于乱世?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朝代兴衰,必有异象,那是文人的看法。譬如《史记》载,秦胡亥无道,发配群众大修长城,偏偏就是陈胜、吴广两个狂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叛逆者遇上了滂沱大雨,无法如期回营,才揭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场大雨到底是真下了,还真下在陈胜、吴广的归途,又或是太史公给他们的壮举加点紧张气氛,后人哪会知道?
李秋逸喜欢当下这太平盛世的模样,尽管泱泱中华,何时何地都并非一派祥和,但至少百姓有的是盼头。人活着不就是图个念想吗?吃饱了饭,就想着吃几顿好的;看惯了唱戏的,也想看看电影――至于享受了京城美景的蔡大妈,现在就是期望着北京的治安力量能帮上点忙。
李秋逸还是用他赌博的思维办事,他眼见三人纠缠得紧,自己无法脱身呼叫警力,便灵机一动,拿出自己的学生证来博一搏。李秋逸他们学校与法检系统很有渊源,据说99年以前他们的校长在司法部任职,校服就是当时的法官袍。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各大部把自己的下属学校划给了教育部,这种裙带关系的传统才得以破除。但是,学生证却像极了如今的检察官证,李秋逸才会出此奇招。
只要那三人不细看,李秋逸料想他们是根本找不出破绽的。做匪的最怕兵,果然,”检察官证”在他们面前一晃,三人便有些发怵,但还不死心。
那个胖子皮笑肉不笑的作了个揖,说:“年轻人很有前途啊!这么点年纪就做了检察官”
李秋逸明白他这是在试探自己,看看是否真的是干这行的。在学校时,李秋逸曾经到过昌平区的检察院观摩,不过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写自己对检察系统的印象。想不到那短短几个小时的闲庭信步,现在竟派上了用场。
吹牛不打草稿,这是学法律这行人的专长。刚接触法律课,老师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着意培养大家的口舌能力。比如,每个月大家都要轮流上讲台编个几分钟的故事,一学期会有一到两次的“模拟法庭”。其次,学生组织中也不乏培养律师口才的社团,大学里有个“律师预备役协会”,是最受大家欢迎的。这个社团里,可以说个个都是能把鸟儿哄下树枝的人才,是非一般的人能进的。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李秋逸也多少具备了一点油腔滑调的本事。
李秋逸回了个微笑,大方的说:“我是刚考进检察系统的新手,现在是昌平区检察院的试用生”,话不能说太满,以免露了馅,李秋逸便继续敲山震虎道:“我这个证还只是助理检察官证,请多多指教”。
虚虚实实,那三人虽有些疑惑,却不敢贸然行动。麻子脸再试:“兄弟年轻有为,不知道在那里面是负责哪块工作啊?”
老狐狸!还考起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了!李秋逸不慌不忙,蜻蜓点水的答道:“刚进去,什么活都干,就是一打杂的”,李秋逸这招以守为攻还真管用,一句话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推给了对方去想。审查起诉?公诉?反贪局?这么专业的名词,你不是行家能懂吗?
麻子脸暗暗叫苦,哥三个都是几个刚脱盲的小学生,哪里知道这么多?形势越来越向李秋逸希望的方向发展了,这让李秋逸更是有恃无恐,故意放出风来说:“听说最近我们院里正在筹划,要打一仗大的,重拳出击坑蒙拐骗,我学艺不精,只查到两个案子,唉,婶娘,今年的奖金啊!”
眼见苗头不对,三人作势拔腿要走。李秋逸本不想节外生枝,催了催蔡大妈,说是再晚点就赶不上饭了,也拉着蔡大妈往天桥另一头走。蔡大妈紧张不已,行走的速度有点快,被李秋逸硬拽住,只好强装镇定。
于无声处听惊雷,李秋逸的手心也早已湿透,老天爷!要是被看出来自己作假,那三人可是不好惹的。
李秋逸摘下眼镜,透过镜面的反光,看见那三人一脸晦气的嘀咕着,却也无可奈何的越走越远,终于松了口气。看样子,自己还真有必要恶补一顿专业课大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