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_校园赌神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十五章(1 / 1)

校园赌神75

这时一种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认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李秋逸听着江大爷的诉说,不禁怒从心起。在这个读书人的眼里,法律是纯洁的,人生是可以找到真善美的地域的――这个地域就是每个人心中,与生俱来的善良情感的聚集地。

李秋逸觉得,虽说自己在学校里混得身不由己,但是在他看来,大学生们每天除了上课、社会实践,就是谈谈恋爱、看看电影,逍遥的过每天的日子。习惯了这种生活,天之骄子们会自然的认为世界是安详太平的,但今天接触到这样的事实,李秋逸震惊了。

真的,无论谁面对这样的局面,都会觉得人生没有指望了。江大爷说,自己现在已经提交了二十多份上访信,虽说也能收到些回函,但具体的进程却很不明朗。

听说,以前在老家的时候,江大爷是做裁缝的,如今在这个人流稀少的“村落”,什么手艺都行不通,大家都是靠捡点破烂度日,有些人跟垃圾站混熟了,在这还能过的有滋有味的。只是这种“有滋有味”,怕没人愿意享受吧?――李秋逸为这几十个人心酸,由衷的感慨着。

按照现代法治思想的理念,真正的法治国家,司法的效力是要做到“有冲突就有法存在,有法律必然有救济”这样的程度的。看着眼前这一幕,李秋逸得到了一个不和谐的结论――什么“依法治国”?这江大爷所在地区的政府简直就是个“法盲政府”!

说到法和司法,李秋逸想起了在安晓语家里的时候,那个法院的大叔曾经说过,当前法检系统吃的是地方财政的饭,处处受制于地方政府。想来成都那个市辖区的法院,不敢受理江大爷的案子,这个因素应该起了决定的作用。

家徒四壁,这是李秋逸看到的景象,当然,这里不是江大爷真正的家。但人活在世上,起码的生活用品还是应该有的吧?可在这里,连一台电视机,甚至是收音机都看不到。老人年纪大了,如何忍受这种寂寞和痛苦的煎熬?

此时,江大爷虽不知道李秋逸的心思,却反倒回答了他的问题,他说:

“来京城快一年了,刚开始每天我都坐车出去上访,哪个单位我没去啊?连国务院的信访办我都去了!信访办的人都是好人,说是信访不利于社会稳定,也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这我都知道。人家给我指了条路,也说是这种事情打行政诉讼。可如今瞧我这样子,哪里来的钱去打官司啊?大儿子又不见人,我是叫天不应啊!”

原来,江大爷忍受这种寂寞的法宝,就是心里还留着一个念想――最高行政机关的相关部门说的,老百姓可以告“官府”。李秋逸开始痛恨起自己来,大学前两年自己没有好好的学习《行政诉讼法》这门课程,如今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李秋逸痛恨自己的无能,其他学生又何尝不是扼腕叹息!

行走江湖,李秋逸一向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眼下靠这些学生的力量,怕是根本帮不了江大爷什么。李秋逸掏出一百块钱,拿给江大爷,希望他能收下买点日用品,以解决当前的困难,可江大爷死活不收。江大爷为人很耿直,他抓紧李秋逸拿钱的手说:“孩子们啊,你们都是好样的!可江大爷我不是乞丐,我来京城不是来寻求别人施舍的,我是要大家帮我讨回一个公道!再说,人老了,讨来的钱能带到棺材里去吗?”

听着江大爷看轻生死的言语,一些同来的女学生不禁啜泣起来。李秋逸也想哭,可就是哭不出来,柔弱的情感被强烈的愤怒所压制,使得他暗下决心,就是豁出去也要帮帮江大爷!

正在大家沉浸在浓郁的情境中时,邮差不期而至。他望着一屋子义愤填膺的学生娃娃,似是早已习以为常,只问了问大家来自哪个学校,便放下信走了。江大爷找老花眼镜不着,李秋逸帮忙一看,原来是两封分别自来成都市区和深圳某区的信件。江大爷也似毫无心绪的问问李秋逸,能不能把里面的话念给他听听,李秋逸应允,小声的念着。

念到第一封信的中间,李秋逸说不出话来了,原来这封由他大儿子寄来的信上说,家里人打电话告诉自己,区政府的公安部门听说了江大爷上访的事情,派人来到江家传话,说是再搞这些上访的事情,就让江家现在的房子都住不安稳。听到这里,大家都惊异莫名,心想着:“这政府部门做事怎么跟黑社会似的”

江大爷却宠辱不惊的说:“老大终于来信了,还好人没事,孩子们,深圳是哪里啊?我儿子在那边应该比在家里好吧?”

“那是当然!”李秋逸生怕大家点破他大儿子被逼的离乡背井的事实,赶紧回答。

第二封却是成都那个区政府负责拆迁的部门写来的,说是当地政府正在妥善处理江大爷的事情,请他回家里去说明情况。两封信一前一后两种说法,让大家看清了某些政府官员的嘴脸……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